导图社区 公共财政概论-第七章财政收入总论
公共财政概论 财政学 财政收入总论,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1-27 11:38:36第七章 财政收入总论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论
一、财政收入的概念
财政收人,亦称政府收人或公共收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人存在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理由
从动态的角度看,财政收人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的一个阶段或一个环节,通过组织收人、筹集资金,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
从静态的角度看,财政收人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
以国家财政预算的编列方式和分类为标准 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财政收人是指各级政府所支配的全部资金,由一般公共预算收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人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人四项组成。
狭义的财政收人是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为主体,也包含纳人一般公共预算的非税收人、债务收人和转移性收人等。我国通常所说的财政收人主要是指狭义的财政收人。
按财政收入形式理解的财政收入概念
指政府取得财政收入使用的名称和采用的方式。 税收收入(无偿、强制)、债务收入(有偿、自愿) 各种财政收入形式的有机组合构成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体系。
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一)按价值构成分类
C(不变资本)——社会总产品中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物质消耗的部分,不宜构成财政收
V (可变资本)——社会总产品中用来补偿劳动消耗的部分 ,是个人消费基金的最主要部分
财政收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 V 。
实现形式:
第一,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等; 第二,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人和使用费收人等; 第三,居民个人购买的公债券; 第四,政府通过高税率消费品(如烟、酒)的销售所获得的收入; 第五,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业等企事业单位上缴的税收
M——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中的 M ,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 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财政收人主要来自 M ,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M 都将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研究财政收人价值构成的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说明影响财政收人的基本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人。
在国民经济中影响 M 增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生产、成本和价格。 生产是从绝对量上影响 M 在产品产量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和 M 成反比例变化,财政收人随 M 相应增减。
要持续增加财政收人,根本的途径就是增加生产和厉行节约,即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
(二)按收入来源分类——有助于研究财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制衡关系,有利于合理调整财政收人的规模和结构,并建立经济决定财政分配、财政分配影响经济发展的和谐运行机制。
一是以财政收人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人分为国有经济收人、集体经济收人、私营与个体经济收人、合资与合营经济收人、外商独资经济收人和股份制经济收人等
二是以财政收人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人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人,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人,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人,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人等。
(三)按收入形式分类
税收收入——税收收人是政府凭借其公共权力无偿占有的一部分社会资源或收人,包括所得税、商品税、财产税、资源税等各项税收。
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是相对于税收收入而言的,是指国家(政府)在依照税法征税取得税收收入以外,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以专项收人、公共债务收人、规费和使用费等形式向法人、社会团体和居民个人取得的收入,以及依据财产权利收取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人等项收入。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
一、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变化趋势
(一)财政收入规模及其衡量指标——财政收人规模指财政收入的总体水平
绝对指标——是财政收人总额( FR )或财政总收入,能够反映一定时期一个国家财政收人的数量、构成、形式和来源。
相对指标——反映政府对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社会产品价值总量(或 GDP )的集中程度,又称为财政集中率( K )。
K=FR/GDP×100%
(二)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趋势分析
1.发达国家财政收人规模增长分析
2.发展中国家财政收人规模变化分析
3.我国财政收人规模变化趋势分析
二、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理论分析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人的最基本因素。
2.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为技术进步。
3.收人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在国民收人(或用 GDP 表示)既定的前提下,分配政策对财政收人规模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价格水平
价格波动影响实际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物价上涨时,实际财政收入相对下降;物价下降时,实际财政收入相对提高。
税收制度导致价格水平影响财政收入规模
在累进所得税情况下,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出现“档次爬升”效应。
在比例税率的流转税情况下,名义税收收入同物价一同上涨,实际税收不会增长。
在定额税情况下,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税收下降。
产品比价变动影响财政收入规模
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收入转移,形成国民收入再分配,改变财源分布结构。不同经济主体缴税的税率不同,从而使财政收入规模发生变化。
(二)最优财政收入规模分析——判断财政收人规模大小需要遵循的原则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一种在一定时期处于社会经济状态均衡状态下的适度规模,一种持之以恒、不断靠拢和接近“最优”的状态。
1.运用的计算口径和方法须一致
2.与经济发达程度相适应
3.与政府职能大小相关联
4.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相对应
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
一、财政收入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一)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1.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财政收人的形式结构,是按财政收人形式分析财政收人的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2.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
3.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财政收人的所有制结构是指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财政收人所占的比重。
(ニ)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趋势
从总体趋势看,我国财政收入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演进和发展不断变化并且逐渐多样化,形成了税、费、债、利、租、捐并存的格局,财政收入也由单元结构向着多元结构转变。
二、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