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初步诊断
中科院心理学基础培训-操作技能-初步诊断知识点导图,包含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等。
中科院心理师基础培训-操作技能-建立咨询关系资料录写,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到达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初步诊断
确定关键点
填写全部临床资料
1.由不同途径搜集到的临床资料(与与求助者临床症状相关的)
2.资料纵向比较,验证可靠性
3.临床症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说明是因果关系或横向影响关系)
对比分析临床资料
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在列出搜集到的各类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
找到关键点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该因素在歌厅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注意事项
1.必须认真对待资料来源可靠性和资料的真实性
2.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
形成初步印象、分析心理健康水平
初步印象
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初步印象
分析心理健康水平
1.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
2.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
3.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在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诊断
指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法、会谈法、实验法、测验法、量表法,获取求助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的过程。
1.心理诊断中,应避免“贴标签”,要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2.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
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特异行为表现
对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性行为表现进行定性,有些异常心理行为很典型,因而具有诊断和鉴别的诊断意义
确定工作范围
1.明确自己的胜任力
2.理论上,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
3.对精神病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性工作
4.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
相关知识
1.求助者的典型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2.辨识是主动求医还是被动求医
3.甄别求助者对症状是否“自知”
4.心理咨询师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包揽一切
5.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
1.心理咨询师只有获得相关资质后才能对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进行心理治疗
2.心理咨询师在遇到发展心理类问题前来咨询的求助者时,应该尽力而为,必要时寻求相关专家会诊或转诊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由于重大生活事件对求助者的刺激都是比较强烈的,对于求助者的影响比较大
处于实习期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提高警惕,不能因为其情绪问题持续时间短而简单地当做一般心理问题处理,应该根据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发展,随时做好会诊甚至转诊的准备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力求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
2.心理冲突的性质,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3.通常情况下,对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
4.在分析情绪是否泛化时,要注意区分泛化与心境对人的影响的区别。如果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抑郁情绪中,并持续两周以上,就应该与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相鉴别了
泛化与心境
心境-是某种情绪持续,以至于对主体从事其他活动产生影响,比如:挨了批评,迁怒于他人; 泛化是与最初引起情绪具有类似性质的事物也能诱发同样的情绪
心境关键在于持续,泛化关键在于诱发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1.使用调查法核实临床资料
2.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3.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