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益八式
完整的大益八式文字导读版,详细的内容解说。2010年初,吴远之先生首次分享了他多年以来对 “中国茶道” 的思考与理解,系统的提出了:“大益茶道” 的基础理论、 全新的 “茶道师” 职业职称、职业 “茶道师” 的资格认证、“大益八式” 茶道的8个步骤及32个动作。
编辑于2021-05-14 16:29:52大益八式 文字解析
第一章
茶式总论
第一节 内涵
一 茶道研修
1。回甘体验 茶事审美 生命体悟为茶道定义的三大要素。 2。大益茶道体系以“惜茶爱人”为宗旨,由三部分组成:茶道义理,这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包括洁 、净 、正 、雅,的审美维度,以及守,真,益,和的茶德要义。 茶道研修,包括通过品茗来享受生活,完善人格,体悟人生的一整套茶道研修方法,以及大益八式为典型代表。 茶道实践,即将茶道的精神理念和研修成果付诸社会现实生活,参加茶会组织,进行爱心实践。
二 大益八式
洗尘:洁净双手,静心凝意,为茶事做准备。 坦呈:陈列器具,敞开胸怀,以示诚挚之心。 苏醒:醍醐灌顶,温润壶杯,唤醒茶之本性。 法度:量取茶叶,适度即可,是谓取舍有度。 养成:沸水养茶,静候佳茗,以使茶性释放。 身受:茶汤初成,亲自品尝,唯求实得真知。 分享:邀请好友,共品佳茗,品茗乐在分享。 放下:茶仪结束,整理茶具,一切皆应放下。
三 八种对治
八风:(四顺)称,誉,利,乐。(四逆)讥,毁,衰,苦。 1,对治贪欲过多—洗尘 2,对治沟通失灵—坦呈 3,对治浑浑噩噩—苏醒 4,对治取舍失当—法度 5,对治急于求成—养成 6,对治双重标准—身受 7,对治自利心重—分享 8,对治患得患失—放下
四 五大特点
由内入外,由形入神的过程。 独立开放,循环往复的体系。 人 茶 道的有机结合。 行之有效的处事方式。 生活形态的艺术展观。
第二节 精解
1洗尘,身与心进入一个清爽干净的境界过程。 2坦呈,铺开茶席,陈列器具。 3苏醒,冲泡过程中温杯醒具。 4法度,茶叶用量的取舍。(普洱两人小壶,取5~7g茶叶,159毫升水,茶水比例为1:50~1:30) 5养成,茶与水第一次接触,茶汤调制过程。 6身受,茶汤冲泡后,茶者先于宾客品尝的过程。 7分享,邀请好友一起品茗。 8放下,茶礼结束后,一一规制茶具并清理茶席的过程。
第三节 修习
1修习法则 每日一次大益八式,每周一次茶契(茶友内部的品茶活动),每月一次爱心活动,每年一次论茶。 2重在参悟 生活中体悟茶道。
第二章 礼仪规范
第一节 茶者之仪
1仪表:妆容,发型,手型,服饰。 2仪态:表情,站姿,走姿,坐姿。
第二节 行茶之礼
一 结缘茶礼 常见的有鞠躬礼,伸手礼,寓意礼。 大益的是结缘茶礼(右手以“三龙护鼎”之势持杯,即用拇指 食指扶杯,以中指托住杯底。手指为龙,杯为鼎。左手靠于右手前,拇指自然舒展,双手向前上方举至与肩同高,饮茶后缓慢放下。) 祝福茶礼,敬拜茶礼。
二 祝福茶礼 斟茶后,双手合十表达祝福感恩之意,然后双手持茶盘,盘中放品茗杯及杯托,恭敬奉茶。
三 敬拜之礼 拜陆羽宗师:正对宗师像,双手持茶盘,盘中放茶杯及杯托,向上举过眉心,躬身行礼,然后将茶盘缓慢放于宗师像前的案几上。 拜长辈:正对长辈,双手持茶盘,盘中放茶杯及杯托(或双手直接持杯托及茶杯),向前上方举过眉心,躬身行礼,待长辈接茶后,恭敬站立或推至一旁。如长辈坐于椅子,晚辈躬身敬茶,亦或者跪敬。
第三节 手法范式
一 执壶手法 1侧提壶 大型壶:右手握住壶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按住盖钮。 中型壶:右手拇指 食指和中指捏住壶把,无名指和小指抵住壶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按住盖钮。 小型壶:右手拇指和中指扭住壶把,无名指和小指抵住壶把,食指按住盖钮。 2 飞天壶 右手拇指按住盖钮,其他四指勾住壶把。 3提梁壶 右手握提梁把(或用拇指 食指和中指捏住提梁壶把),左手食指,中指按住盖钮。
二 持杯手法 闻香杯:右手手指把闻香杯握在拳心,或者把闻香杯捧在两手间。 品茗杯:无柄杯—右手拇指 食指扶住杯身两侧,中指抵住杯底,无名指及小指自然弯曲,这是三龙护鼎。 有柄杯—右手食指 中指 拇指捏住杯柄。 盖碗:持盖碗时,双手拇指与食指托住盖碗两侧边缘,将盖碗移至胸前,再将左手四指伸至碗托底部,与拇指一起托住碗托;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盖钮,无名指和小指自然翘起。放回时如前述托住碗托边缘。
三。温具手法 一温壶法 1.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壶盖纽,揭开壶盖,放到 茶盘中。 2.右手提水壶,向茶壶浇注沸水,按逆时针方向低斟, 先浇淋茶壶外壁,再拉高水壶,使水流从高处冲入茶壶内 待注水量达到茶壶容量的二分之一时再低斟,逐渐断水,轻放下水壶。 3.双手取茶巾,放在左手手指上;右手端起茶壸,左手 隔茶巾抵住壶底;右手手腕带动茶壶,使水流按逆时针方向 在壶内转动,壶内各部分充分接触开水增温。 4.把水倒入茶洗。
二 温杯法 1.右手提水壶,按逆时针方向低斟沸水,使水流沿茶杯 壁冲入,约达到茶杯容量的三分之一后断水,轻轻放下水壶。 2.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杯身上部,中指、无名指、小 指自然外翘,左手食指轻托杯底,右手手腕带动茶杯逆时针旋转,使水流在杯子里转动一周,必须滴水不漏。 3.把水倒入茶洗。
三 温盖碗法 1.左手拇指、中指、食指捏住茶碗盖纽,翻转碗盖,扣在荼碗上,盖与碗之间留出缝隙。右手提水壶,按逆时针方向向碗盖和茶碗浇注沸水,注入茶碗容量三分之一时平壶断水,将水壶复位。 2.右手取茶匙,插入盖与碗之间的缝隙,左手轻扶茶碗边缘;右手用茶匙翻起碗盖,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盖纽,将碗盖重新盖好,茶匙复位。 3.右手拇指和中指执茶碗,食指扣住盖纽,左手托住茶碗底部,端起茶碗;右手手腕带动茶碗:使水流逆时针方向在碗内转动,茶碗内部充分接触热水而增温。 4.放下茶碗,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盖纽将碗盖右移,使碗口左侧露出一条缝隙;然后右手如前所述以拇指和中指执茶碗,食指扣住盖纽,端起茶碗,移至茶洗上方,将碗中热水从缝隙全部倒出。
四 注水手法 注水时,应保持头正身直,目不斜视,双肩齐平, 沉肘。如果水壶比较沉,双手取茶巾放在左手上,右手提壶左手托住壶底。水流应顺着壶口内壁冲到茶壶(杯)里,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
凤凰三点头 提壶出水,手臂三起三落,使水流也三起三落。但要注意,水流应流畅、均匀,不能断断续续、时粗时细。壶嘴三起三落,像凤凰三次点头,表示对客人的再三致意。
高冲法 持水壸沿茶壶(杯)边缘注水,再慢慢提高水壶,至与手臂平齐,并保持水流不断;待水量达到壶(杯)内容量五分之四时再低斟,水壶与茶壶(杯)持平时断水。
回旋法 持水壶沿着茶壶内壁旋转斟水,至水满为止。
第三章
大益八式 演示版
第一节 概述
演示版大益八式根据主泡器具,细分为紫砂与盖碗两种版本
一 坐席 桌椅正对,右手边放矮几。 (二)器具 本章大益八式演示版所需的行茶器具包括: 紫砂壶附壶承一套、滤网一套、公道杯一个、茶叶罐一只、茶洗一只、品茗杯五个、杯托六个、茶荷一只、茶则一个、茶匙一把、茶巾一块、白毛巾一块、竹席一块,以上器具全部盛放于茶床中,摆在右侧茶几上。此外,茶几上还应放置火炉、陶壶一套或电子随手泡茶壶一个。 若以盖碗为主泡器具,只需将紫砂壶及壶承更换为盖碗一套即可。 (三)茶叶 撬取适量普洱茶,置于茶叶罐内,放在右侧茶几上。 四)形象 茶道师在形象举止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发型整齐,切忌杂乱:配饰得体,服装整洁;举止轻舒,姿态优雅:表情自然,精神饱满。 五)音乐 演示开始之前,打开音乐,以中国古典音乐为佳,如《阳关三叠》等,推荐使用大益茶道院制作的“大益八式”教学光盘。
第二节 洗尘
一 礼拜宗师 (一)动作流程 1.茶道师缓步、匀速上台(步长:30~40厘米,步速:每步15秒),行至茶台左侧边缘停步。 2.面向茶圣陆羽画像,双手合十于胸前,身体呈45度鞠躬礼拜。 (二)基本要求 1.步态优雅,脚跟先着地,其次为脚掌、脚尖,避免鞋子过重的落地声。 2.双手于腹部向两侧打开,双臂从身体两侧缓缓抬起,动作自然流畅呈弧形,幅度不宜过大,最终双手于胸前合十。
二 茶者入座 (一)动作流程 1.礼拜宗师之后,茶道师转身面向宾客,以茶道礼仪向客行礼,表情恬静,鞠躬呈45度角。 2.行礼后,向右挪动一步立于茶椅正前方,落座(若一步不能到位,则可自然挪两三步)。 (二)基本要求 1.转身动作优雅,站姿端正。 2.行礼时面部表情恬静自然。 3.鞠躬行礼时背部挺直,弯腰鞠躬呈45度角。 4.跨步优雅,落座无声,坐姿端庄,目光坚定,面带微笑。
三 茶者净手 (一)动作流程 1.左手自托盘取出白毛巾,擦拭右手手背、手掌。 2.毛巾换于右手,擦拭左手手掌、手背。 (二)基本要求 1.身体端正,眼随手动。 2.拇指微收,四指并拢,手心朝上水平放置,忌拇指外翘、指向他人。 3.净手动作优雅有序,忌胡乱擦拭。
四 茶者入静 (一)动作流程 1.茶道师静坐,上身端正,双腿并拢,身体自然放松 2.两手放置在丹田下方,手心朝上,左手叠放在右手上,两大拇指轻轻相抵 3.头部中正,前颌轻收,双肩微微张开,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 4.身体自然放松,缓闭双目,微带笑容,静思5~7秒 (二)基本要求 1.静坐姿态端正 2.手姿标准。 3.神情庄重,双目开合动作柔缓。
第三节 坦呈
一 轻展茶席 (一)动作流程 1,从右侧茶床上将茶席轻轻拿出,放置于茶台中央。 2,双手将茶席从中间向两侧徐徐展开。 (二)基本要求 1,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 2,舒展茶席时间为10~15秒。
二 整列茶具 )动作流程 1.双手捧起紫砂壶(附壶承),放于茶席正中偏下。 2,双手捧起茶洗(其中盛有品茗杯及杯托),放于茶席右上角。 3.双手从茶洗中取出一摞六个杯托,叠放在紫砂壶正上方:双手从中各取一个,放在紫砂壶左、右上方:双手从中再各取一个,放在紫砂壶左右两侧:右手再取一个,放在茶洗正下方。五个杯托围绕紫砂壶呈半圆形,间距相等。 4.双手从茶洗中取出一摞五个品茗杯,叠放在紫砂壶正上方的杯托上:然后将品茗杯逐次摆放在杯托上,摆放顺序同上。 5,将公道杯置于紫砂壶和品茗杯左侧。 6.将滤网置于公道杯左上方,再将茶叶罐置于滤网左上方,使三者呈45度角 7,将茶荷置于公道杯左侧。 8,将茶则、茶匙轻搭于茶洗下方的杯托上。 9.将茶巾置于紫砂壶下方。 二)基本要求 1,茶具摆放应做到一步到位,避免挪移动作。 2.茶道师上身挺直,手部动作优雅,面部表情自然平和。
三 活煮甘泉 (一)动作流程 1,点燃火炉,置陶壶于火炉上,将水煮至初沸。 2,若用电子随手泡壶,则启动开关,将水煮至初沸。 (二)基本要求 1,点火动作优雅 2,打开电子随手泡茶壶开关时,动作优雅。
第四节 苏醒
一 醍醐灌顶 (一)动作流程 1.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揭开紫砂壶盖,逆时针方向绕壶半圈,放置于茶洗下方杯托之上 2.右手提水壶,向紫砂壶内注水(若水壶较重,则可以左手持茶巾,抵在壶底边缘),按逆时针方向环绕一周,拉起水线至脸颊高度,再压低水线,停止注水。 3.向紫砂壶中注入的水量为其容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4.右手提水壶于身体右侧,左手盖上紫砂壶盖,然后以食指和中指轻搭于水壶盖上,辅助右手沿逆时针方向淋壶增温。 (二)基本要求 1.揭盖动作轻柔、优美。 2.注水水线流畅,收放自如。 3.放下水壶时动作轻柔。
二 温杯热盏 (一)动作流程 1.右手执紫砂壶,从左向右依次向品茗杯中注水,注水于每个品茗杯的过程中高低起伏一次,保持水流不断、水量均匀。若注水结束而壶内水仍有剩余,则倾注于茶洗之内 2.右手将品茗杯逐一移至茶洗上方3厘米处,逆时针转动一周,将水倒入茶洗 (二)基本要求 1.执壶注水动作熟练,水线均匀流畅。 2.洗杯动作熟练美观,转杯时切忌晃杯 3.倒水动作轻柔,切勿溅起水花。
第五节 法度
一 取舍有度 (一)动作流程 1.揭开紫砂壶盖,置于杯托上 2.左手将茶荷移至胸前茶巾之上。 3.左手将茶叶罐捧至胸前,或将其放在茶台边缘,扶住罐身,右手揭盖,放于茶席上。 4.拿起茶则,从罐中取出适量茶叶(最好分两次取出),置入茶荷。 (二)基本要求 1.取茶量准确。 2.动作轻柔。
二 妙赏嘉叶 (一)动作流程 1,双手分执茶荷两端,缓慢捧至胸前,距胸口10~15厘米,茶荷微微向下倾斜,但要避免将茶洒出。 2,茶道师身体微微前倾赏茶,目光自信坚定,透出爱茶之情。 (二)基本要求 1,赏茶动作优美 2,示意眼神恰到好处。
三 佳茗入宫 (一)动作流程 1,收回茶荷,移至紫砂壶上方。 2,右手拿起茶匙,把茶拨入壶内,动作柔和,分三次拨完。 3,投茶结束,先放回茶匙,再放回茶荷。 (二)基本要求 1,投茶动作轻柔优美连贯 2,投茶量准确,避免茶叶洒出。
第六节 养成
一 温润舒展 (一)动作流程 1,右手执水壶,以定点注水的方式向紫砂壶内注水(可以左手持茶巾抵在水壶边缘),注满水后轻放水壶原位,盖上紫砂壶盖。 2,勿将热水直接淋在茶叶上。 (二)基本要求 1,注水手法流畅,水线均匀,收水快。 2,注水位置准确,避免直冲茶叶。 3,放置水壶动作轻柔。
二 玉液移壶 (一)动作流程 1,左手将滤网移至公道杯上。 2,右手执紫砂壶,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水分,再将茶汤倾注于公道杯中,定点出汤,倾尽茶汤。 3,将紫砂壶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水分,放回壶承之上。 4,将滤网移回原位。 (二)基本要求 1,必须出尽茶汤。 2,紫砂壶要归位 3,滤网,公道杯要归位。
三 凤凰行礼 (一)动作流程 1,右手揭开紫砂壶盖,置于杯托之上。 2,右手执水壶,以回旋高冲低斟手法注水于紫砂壶中,即缓慢拉起水线再缓慢压低,使水线有节奏地起落三次,直至将壶注满。 (二)基本要求 1,注水水线均匀流畅 2,注水量,速度,时间相宜。
四,冲洗仙颜 一)动作流程 1.右手拿起紫砂壶盖,以逆时针方向转圈轻轻刮去紫砂壶口的泡沫,再盖上壶盖,注意防止茶汤从壶嘴喷出。 2.左手执公道杯,移至茶壶上方,将杯中茶汤沿逆时针方向淋浇壶体一周,冲去茶沫,然后将公道杯放回原位。 二)基本要求 1.刮沫方向正确,动作轻柔。 2.盖上壶盖时,避免壶嘴喷洒茶汤。 3.淋壶追香后,确保茶席洁净 4.轻放公道杯。
五 自有公道 一)动作流程 1.将滤网移至公道杯上。 2.将紫砂壶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的水分。 3.右手执茶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可定点出汤,也可沿逆时针方向出汤一周, 然后定点出汤,切忌不停地打圈 4.将茶壶放回壶承,滤网移回滤网架。 (二)基本要求 1.正确使用滤网。 2.出汤动作整洁、连贯、优美。
第七节 身受
一 尝试新汤 (一)动作流程 1.双手将紫砂壶正上方的品茗杯及杯托移至壶下方的茶巾上;左手端起公道杯,将新出茶汤斟入其中,随后放回公道杯 2.双手托起品茗杯,浅尝 3.品饮时表情专注,表达出体味感受之意 (二)基本要求 1.持杯姿态端庄优雅 2.品饮时表情专注,能表达品味感受之意
二 持杯示人 (一)动作流程 1,浅尝茶汤之后,嘴角微露笑意,浅浅点头以示滋味纯正。 2,品饮将品茗杯放回杯托。 (二)基本要求 1,表情亲切自然,注意与宾客眼神交流。 2,微笑,点头等动作轻微,恰到好处,幅度合适。
第八节 分享
一 分盛甘露 (一)动作流程 1,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入每个品茗杯中,以左手分茶则从右向左,以右手分茶则从左到右。 2,最后向自己面前的品茗杯斟茶。 (二)基本要求 1,按顺序分茶,不可跨杯 2,分茶均匀,避免洒出 3,动作轻柔,向每个茶杯分茶的动作一致。
二 礼敬众宾 (一)动作流程 1,以双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托起面前的品茗杯以及杯托,双臂缓慢抬起,将品茗杯举至眉心高度,向宾客鞠躬敬茶。 2,缓缓挺直,将品茗杯及杯托轻轻放回茶巾之上。 (二)基本要求 1,鞠躬敬茶时,身体与桌面成60度角,动作幅度优美,幅度到位。 2,面部表情真挚,虔诚。
三 共品佳茗 (一)动作流程 1,右臂伸出,从左到右轻轻划过一条弧线,以示邀请(或者双臂向两侧打开,做恭请状),邀请宾客共品。 2,面带笑容,从左到右环视宾客。 (二)基本要求 1,恭请手势优美 2,态度虔诚,面带微笑,眼神真挚
第九节 放下
(一)动作流程 1.面向宾客保持微笑2秒,最后一次将品杯托起,饮尽杯中茶。 2.再次面对宾客微微一笑,将品茗杯及杯托放回面前茶巾上。 (二)基本要求 1.尽杯动作优美。 2.面带微笑,正视前方,目光专注。
二 归置茶具 (一)动作流程 1.将茶席上的所有茶具按后进先出的顺序收回茶床。 2.茶巾放于茶床左上角。 3.茶则、茶匙、茶荷放于茶床左下角 4.茶叶罐、滤网、公道杯依次放回茶床。 5.从两侧向中间摞起品茗杯,放入茶床。 6.先将茶洗正下方的杯托置于紫砂壶正上方的杯托上,再从两侧向中间摞起杯托,放入茶床 7.双手捧茶洗,放回茶床。 8.将紫砂壶及壶承一并放回茶床。 9.双手将茶席从两侧向中间卷起,放在茶床边上。 (二)基本要求 1.动作轻盈、连贯。 2.收具顺序明确,合理。
三 礼谢嘉宾 (一)动作流程 1.茶道师起身直立,后退半步站定,双手胸前合十,鞠躬行礼。 2.以茶礼感谢嘉宾,示意演示结束 (二)基本要求 1.茶礼准确到位 2.态度虔诚,表情庄重。
第四章
大益八式 研修版
第一节 概述
注重茶事与参悟的结合,注重心灵的体验与提升
准备事项 (一)坐席 1.若在桌上泡茶,需准备茶桌和座椅(或凳),座位右侧放置矮几。 2.若是席地而坐,需准备地席一块,上面设置小茶台和蒲团(或坐垫),也可直接在地席上行茶。 (二)器具 本章研修版大益八式所需的行茶器具包括以下内容。盖碗一套、滤网一套、公道杯一个、品茗杯及杯托数套(根据参与人数确定),茶荷一只、茶匙一把、茶夹一个、茶盘一个、茶席一张、茶巾一块、净手巾一块,风炉与水壶一套或电子随手泡茶壶一个。这里推荐使用大益茶道院专为个人修习者设计制作的“禅机·茶道盒”上述器具大多都已纳入盒中。 若以紫砂壶为主泡器具,只需将盖碗一套更换为紫砂壶附壶承一套即可,其他器具不变。 行茶之前,所有器具布置如下。 1,将茶席铺设在茶桌上,或直接铺设在地席上,再将茶盘放在茶席中央 2.将盛放行茶器具的茶床或茶道盒摆在右侧矮几上,或直接摆在茶盘右侧,旁边放置风炉和水壶或电子随手泡茶壶。 3.将净手巾摆在茶盘左下方的茶席上。 (三)茶叶 撬取适量普洱茶,置于茶荷内,放在左侧茶道盒旁。 (四)沸水 取矿泉水一壶煮沸,注意保温。 (五)音乐 播放音乐,一般为古典音乐《阳关三叠》等。
第二节 洗尘
一 茶者入座 (一)动作流程 1.茶者缓步、匀速前行,至茶席左侧边缘停步。 2.向左转身,若有宾客在座,则向宾客双手合十行礼。 3.向右挪动一步,以盘腿坐或者跪坐方式,坐于地席之上 )基本要求 1.转身动作优雅,站姿端正。 2.行礼时面部表情恬静自然。 3.挪步优雅,落座无声,坐姿端正,面带微笑。
二 茶者净手 (一)动作流程 1.左手取净手巾,执于胸前,擦拭右手手背、手掌 2.右手执净手巾,擦拭左手手掌、手背。 (二)基本要求 1.身体端正,眼随手动 2.被擦之手四指并拢,拇指微收,忌拇指外翘指向他人。 3.净手动作优雅,忌胡乱擦拭。
三 茶者入静 (一)动作流程 1.茶者端坐,头部中正,前颔轻收,上身挺直,双肩自然放松。 2.两手放于丹田下方,手心朝上,右手平放在左手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 3.缓闭双目,微带笑容,静思5~7秒 (二)基本要求 1.坐姿端正,身心愉快放松。 2.呼吸自然平和。 3.神情庄重,闭目与睁目动作柔缓。
第三节 坦呈
一 整列茶具 (一)动作流程 1.从右侧茶道盒或茶床中取出盖碗,放于茶盘正下方 2.取出公道杯,放于盖碗左侧,位置与盖碗在同一水平线 3.将滤网放置于茶盘左上方 4.将品茗杯放置于茶盘正上方或右上方 5.将杯托整齐摞起,放置于茶盘左侧茶席上。 6.将盛有茶叶的茶荷置于杯托下方。 7.将茶匙和茶夹置于茶盘右侧茶席上。 8.将茶巾置于茶盘下方的茶席上。 以上茶具摆放可因茶盘大小及现场人数等情况适当调整。 (二)基本要求 1.动作轻巧舒缓、干净利落,并有内在的韵律感。 从茶道盒或茶床上取茶具时,最好用双手,拿起之后,先于胸前停顿,端视1秒,再放至正确位置,目光随茶具移动 3.每放完一件茶具,双手收回,放于茶盘下方停顿1秒,再取下一件。 4.茶具排列有序,避免混乱;放置一次到位,避免多次挪移。
第四节 苏醒
一 妙手丹青 (一)动作流程 1.右手三指揭开盏盖,沿逆时针方向划过半圈弧线,将盏盖斜搭在盏托右侧。 2.提水壶向盏内注水,按逆时针方向环绕一周,拉起水线至脸颊高度,再收回水线,停止注水。注入盏中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水量即可。 3.将水壶放回原位。 (二)基本要求 1.揭盖动作轻柔、优美。 2.注水水线流畅,提收自如。 3.放置水壶动作轻柔。
二 温杯热盏 (一)动作流程 1.右手执茶盏,左手托盏底,将盏中热水注入公道杯,茶盏归位,盖上盏盖。 2.右手执公道杯,从左至右依次向品茗杯中注水,每次注水时水壶起伏一次,同时保持水流不断,水量均匀。 3.若注水结束而公道杯内仍有余水,则将水倾注于茶盘贮水池之内,公道杯放原位。 4.右手取茶夹,依次夹起品茗杯,移至茶盘贮水池上方,将杯中水逆时针转动一周,倒入贮水池,再将杯放回原位。最后将茶夹放回原位。 (二)基本要求 1.注水动作熟练,水线均匀流畅。 2.温杯动作娴熟,转杯切忌乱晃。 3.倒水动作轻柔,切勿溅起水花
第五节 法度
一 妙赏嘉叶 (一)动作流程 1.右手三指揭开盏盖,沿逆时针方向划过半圈弧线,将盏盖斜搭在盏托右侧 2.双手分执茶荷两端,将其缓慢抬至胸前,距胸口10~15厘米,将茶荷外侧微微向下倾斜,注意避免将茶洒出。 3.身体微微前倾赏茶。 (二)基本要求 1.动作优雅、大方 2.目光跟随手势,自然平和。
二 佳茗入宫 (一)动作流程 1.左手执茶荷于胸前。 2.右手拿起茶匙,将茶叶拨入茶盏 3.将荼匙归位,双手执茶荷,放置原位 (二)基本要求 1.动作轻柔、优美、连贯。 2.投茶时勿使茶叶四处飘落。
第六节 养成
一 温润舒展 (一)动作流程 1.提起水壶,沿茶盏内壁以定点注水的方式向盏内注水。 2.轻放水壶于原位,盖上盏盖。 3.静候6~10秒,右手三指将盏盖右移,使盏口露出一条缝隙,然后食指按住盖纽,拇指、中指执住茶盏上部,端起茶盏,将第一泡茶汤倾入茶盘贮水池中。 4.茶盏归位,盖上盏盖。 (二)基本要求 1.注水水线均匀、流畅,落位准确,切勿直接冲于茶叶上。 2.放置水壶动作轻柔。 3.必须出尽茶汤。
二 凤凰行礼 (一)动作流程 1.左手三指揭开盏盖,悬于茶盏左上方。 2.右手执壶,以回旋高冲低斟手法注水于茶盏中,即缓慢拉起水线再缓慢压低,使水线有节奏地起落三次,将茶盏注满。 (二)基本要求 1.注水水线均匀、流畅。 2.注水速度适宜。
三 重洗仙颜 (一)动作流程 1.左手执盏盖,以逆时针方向轻轻刮去盏口浮沫。 2.将盏盖移至茶盘贮水池上方,右手执壶,冲淋盏盖内壁 3.右手将水壶放回原位,左手将盏盖盖回茶盏。 (二)基本要求 1.动作轻柔、迅速。 2.将茶沫从盏口内侧轻轻刮出,注意勿朝宾客方向刮出。
四 自有公道 (一)动作流程 1.左手将滤网移至公道杯上 2.右手三指将盏盖右移,使盏口露出缝隙,然后如前所述端起茶盏,移至公道杯上方,将茶汤倒入。可定点出汤,也可沿逆时针方向绕滤网一周,然后再定点出汤,切忌不停地打圈 3.将茶盏放回原位,将滤网移回滤网架 (二)基本要求 1.出汤时应注意沉肩压肘,切勿高抬手臂,动作连贯、优美。 2.移去滤网时,在公道杯沿轻刮余汤,做到整洁有序。
第七节 身受
一试尝新汤 (-)动作流程 1.左手取一杯托执于胸前,右手将正前方品茗杯放于杯托上,双手持杯托,将品若杯放置于面前坐席上 2.右手端起公道杯,向面前杯中斟入少量茶汤,再将公道杯放回原位 3.右手端起品茗杯,浅尝茶汤,嘴角微露笑意。 (二)基本要求 1.取前方品茗杯移至胸前时,应沿茶盘左侧绕过,避免从其他茶具上越过。 2.持杯姿态端庄优雅 3.品饮表情专注,用心感受茶的滋味。
二 持杯示人 (一)动作流程 1.浅尝茶汤之后,若有宾客在坐,则双手持杯向前轻推,浅浅点头以示滋味纯正。 2.若独自一人,则省略上述动作,双手将品茗杯放回杯托之上。 (二)基本要求 1.示意表情优雅、自然。 2.笑容及点头动作轻微,点到为止。
第八节 分享
一 分盛甘露 (一)动作流程 1.若是独自品茶,则左手持公道杯,直接向面前杯中斟入七分满的茶汤。 2.若有宾客在座,则左手持公道杯,从右向左,给茶盘上方的每个品茗杯中倒七分满的茶汤,直至自己面前的品茗杯。 3.左手取一杯托,执于面前,右手从茶盘上方取一杯茶,放在杯托上,双手执杯托,将其放在茶席上方的地席上,供宾客品饮 4.按上述方法,将茶盘上方的品茗杯逐一呈放于宾客面前。 (二)基本要求 1,按序分杯,不可跨杯 2,动作轻柔,分茶均匀,勿洒出。
二 静品佳茗 (一)动作流程 1.右手端起面前品茗杯,独自品茶。 2.若有宾客在座,则右手以伸掌礼请宾客举杯品茶 3.右手以“三龙护鼎”之式托杯,左手掌心向上置于杯下,将品茗杯举至胸前,鞠躬敬茶,身体与桌面呈60度角 4.礼毕,举杯饮茶 (二)基本要求 1.行礼时面露微笑,表情诚敬。 2.敬茶动作舒缓
第九节 放下
一 尽杯谢茶 (一)动作流程 1.将杯中茶饮尽,茶杯放回杯托。 2.如有宾客,则互相行礼致谢。 3.将残荼倒入茶盘贮水槽,断开随手泡茶壶电源或熄灭风炉火源。 (二)基本要求 1.尽杯动作抒缓。 2.面容平静,目光专注。
二 归置茶具 (一)动作流程 1.将茶具按后进先出的顺序收回茶床,或放在茶道盒旁边,以待清洗:①放回茶匙、荼夹:②放回品茗杯:③放回杯托;④放回茶荷;⑤放回滤网;⑥放回公道杯:⑦放回盖碗 2.用茶巾擦拭茶盘表面余水 3.收拾完毕,静坐调息1分钟。若独自一人,则静坐结束;若有宾客,则向宾客双手合十行茶礼结束。 (二)基本要求 1.收茶具时,依然是拿起之后首先置于胸前停顿,端视1秒再放回,目光随茶具移动。 2.每放一件茶具,双手收于桌前停顿1秒,再拿下一件。 3.茶具收回茶床时以整齐为原则,待客人离开后洗净、晾干,再放于茶道盒内。 4.全部流程完结之后,身体回归至初始状态。
附录
大益八式(演示版)解说词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看万千世界。人生百年宛如浮云,若非宿缘,岂能相见?此刻,我们彼此的驻足汇成了人生的一个交点。暂且放下,暂且超脱,让我们一同领略朴实精湛的大益八式,感受那久违的淡雅,走进真我、潇洒的人生净界!
八式之一 洗尘 心去凡尘,入定茶门 洗尘之前,人是世间尘,心被凡尘困:洗尘之后,人为空中云,心自漫天飞。 1.礼拜宗师 中国乃礼仪之邦,大唐陆羽,茶者宗师。顶礼膜拜,是为入茶门之礼。 2.茶者入座 鞠躬致敬,迎八方来宾,纳四海宾客,恭请各位茶道同人上座 3.茶者净手 清水沐凡尘,玉手制香茗;双手净洁,茶味方能至纯 4.茶者入静 欲入茶道,必先静心,心静如水,方能悟道茶中
八式之二 坦呈 展布茶席,坦诚相见 所谓坦呈,是大益茶人对自然的思考,于灵魂的深省,更是大益茶人的内修品质。 1.轻展茶席 轻展茶席,祖露挚诚:茶者之间,坦诚相见 2.整列茶具 茶为灵物,茶具亦然,茶器相通。大益八式所用之器具多为宜兴紫砂。紫砂陶以其透气、保温、聚香的内质,舒展茶之筋骨,凝聚茶之醇香,以其朴实典雅的外形,尽现茶之本真,正所谓“茶为紫砂添花锦,陶为茶艺切玉刀”。 “五音不同而声能调,五味不同而物能合”,茶台的布局,亦是茶具不同而神能合。将紫砂壶置于茶台正中,以其为中心,按中心结构式布置茶台,左右对称,不偏不倚。对称之美,既是一种舍得之后的平衡,亦是一种心境的和谐。 活煮甘泉 茶水相生,泡茶用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大益八式用水源自高山,天然纯净,生态自然
八式之三 醍醐灌顶,醒彻心性 所谓苏醒,是为醒具、醒心、醒性 1.醍醐灌顶 叶窥世界,一杯茶苏醒一颗心,一杯茶彰显一份真。回旋高冲,注水入壶内三分之二处,回旋注水于壶盖,淋壶增温,醍醐灌顶,唤醒壶性。 2.温杯热盏 将紫砂壶中之水以顺时针方向分别注入品茗杯中,温润品茗杯,壶中剩余之水倾于茶洗,水尽收壶。从左至右逐一托起品茗杯,移至茶洗,以内旋手法清洗杯盏,温杯涤具,既可预热茶杯,以利于茶汤香气发散,又可再次清洁茶杯,是谓尘去洁来,醒彻心性。
八式之四 因法量度,取舍自如 1.取舍有度 壶好茶,关键在于茶量的斟酌,承上启下,连接全部。手扶茶罐,持茶则,以旋进式手法分两次取出茶叶,量不在多,适度就好,正是取舍有度,知足长乐。 2.妙赏嘉叶 此茶条索肥壮紧结,金毫凸显,褐红油亮,乃大益之陈年良叶。 3.佳茗入宫 欲速则不达,将茶分三次拨入紫砂壶中,动作舒缓优雅,如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满室生香。
八式之五 养成 水养茶性,养心成道 叶由土生,茶由水养,一片树叶经水的浸渍沉浮方能成茶,否则它永远只是一片缺乏灵性的树叶。 1.温润舒展 沸水温润茶身,使茶叶舒展,唤醒茶性。 2.玉液移壶 茶叶几度沉浮,茶性需要催发。温润茶叶的茶汤不可饮用,倾之于公道杯中,温润公道,散出淡淡茶香 3.凤凰行礼 高处悬笔才能意境深远。以回旋高冲低斟手法注水入壶,水线有节奏地起落,宛如凤凰行礼,点头致意 4.重洗仙颜 去除浮沫,展现净颜,春风拂面,方显茶色纯净本质。用公道杯中的茶汤沐浴壶体,重洗仙颜,同时亦可增温追香 5.自有公道 天地之间,人人平等;茶汤面前,公道自在。
八式之六 身受 由己及人,益已利人 人生境遇,有如品茶,甘苦自尝,冷暖自知,已所不,勿于人,事理如此,茶道亦然 1.试尝新汤 自己亲受第一杯茶,重在感悟,成功与失败,皆坦然面对。 2.持杯示人 味甘醇厚,恭请众嘉宾同享。
八式之七 分享 共品佳茗,分享快乐 分享是同饮,分享是同乐。懂得给予的人懂得分享,懂得分享的人懂得感恩。茶者感恩,茶者有爱,所以分享。人忧我忧,人乐我乐,乃大益之道。 1.分盛甘露 酒满为敬,茶满则欺。七分是甘醇,留下三分情意。 2.礼敬众宾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将大益茶道益己益人的至真至诚 敬奉给大家。 3.共品佳茗 诚邀各位,共品佳茗,品尝茶香,体会茶韵,感悟茶道。
八式之八 放下 放下一切,当下放下 1.尽杯谢茶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相聚品茶是缘分也是福分,就让我们享受此刻的雅静与放松,铭记今天相遇的感悟 2.归置茶器 缘聚缘散,善始善终,大益八式至此结束,将茶具收回茶盘之中,是为放下。只有放下,才能得到。放下旧物,才能拿取新物:放下故知,才能获致新知。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让我们享受放下,期待新的开始。 3.礼谢嘉宾 茶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以大益八式来感受中华茶道的博大精妙,品味人生返璞归真后的那份平和。望能在每位宾客心中从此种下一粒爱茶、惜茶的种子,希望它终能长成崇 尚茶道、彻悟人生的参天大树。
禅机•茶道盒图介
茶圣陆羽创制了茶具组合二十四式,使人们得以方便地研修茶道;大益茶道院则为茶道研修者设计了专门的大益八式研修茶具—“禅机·茶道盒”。茶道盒为便携式茶具,外观为一木制多层盒子,打开后可以从中取出各式茶具,如紫砂壶、盖碗、品茗杯、公道杯等。茶道盒内设播放器,可以播放茶道音乐、茶道研修教学音频等。研修者可以一边聆听茶道音乐或者茶修课程,一边根据提示修 习大益八式或其他课程。拥有这样的器具,正如一位“茶道教师”伴于身边,随时随地可以研修茶道。 形状如同大漆餐盒。
茶道服饰
大益茶道院专为茶道研修者设计制作了茶道服装,分为职业装与硏修装。职业装经大益茶道院授权,由专营店店员日常工作时穿着,有男款、女款之分,夏装、冬装之别,讲究实用、耐看、雅致;研修服装主要供职业茶道师或者茶道爱好者在研修茶道时使用,也有男款与女款之分,主要讲究大方、舒适、古朴,根据茶道师的阶位,茶道服装上会有不同的标志与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