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我精进
涵盖:格局、靠谱、长期主义、管理能力、自律和复利思维。
编辑于2021-05-15 19:23:50自我精进
格局
格局低的人
越容易过分谨慎
资源丰富
人脉丰富
路子宽
积极心态
减少怀疑
不被骗
凡事谨小慎微
遇到各种坑
不顺利
纠结、失去
如履薄冰
格局太小的人,总是将原本无关紧要的问题,放大到原则层面,从而不断暗示自己,这不能做,那不能行,最后错失了所有机会。
想的太多,且把每件事都想成了最坏的结果,为了不让自己受损失,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是这些人的惯有思维。
越容易对“自尊”过于敏感
从争执的那一刻起,在别人眼中,就成了笑话
乔布斯
“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格局越高的人,越不会让自己因为过分的敏感,而错失真正有意义的事。
层次低的人,是从事件中看到情绪;
真正厉害的人,会从情绪中看到机会。
越容易将资源看成威胁 从而错失改变的契机
总会促使事情朝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很多事情,本身并没有立场,是我们用自己的固有思维,将事情推向了我们认为的立场,从而导致了最后的结局。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靠谱
找到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
最初创业时,企业往往很难吸引有经验的人才,这时吸引靠谱的人才就非常关键
靠谱人
自驱型
这种人善于寻找事情背后的意义,追求人生的价值感,具有专注解决问题的最佳效率。
与稻盛和夫讲到的“自燃型”人才非常相像; 在热爱工作的同时,持有正确的目标,不需要点火,就能够自动燃烧的人。
浓厚的主人翁意识
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非常适合完成挑战性的工作。
时间敏感型
时间观念强,知道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善于管理和分配时间,能够把精力赋予权重,能够把时间用到最该用的地方
不浪费别人时间
自身效率高
决定一个人成长的边界
同理心
大局观念强
善于全局思考问题
换位思考、不拘泥于成法、机械地完成任务
情商高
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换位考虑问题
站在管理者、工作对象或合作伙伴的角度思考问题
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思考共赢的问题
站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做沟通的桥梁
拒绝零和游戏,要做正合游戏,与竞争对手共同把蛋糕做大。
终身学习
成长型思维
重视学习和挑战
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乐趣和成就,而不是短暂的、功利性的斩获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无所不学,迎难而上
终身学习能够无限放大一个人的潜能,这种求知欲,能够使人不断满足,长期走下去。
警惕各方面都是NO.1的人
因为这种人往往自己去哪儿、往哪个方向走,自己都没想清楚,他就是惯性的要No.1。
NO.1的惯性思维
北大清华的NO.1,毕业后就想去NO.1的投行,NO.1的投行干两三年就想去No.1的投资机构
问自己
为什么加入
真正想干什么
眼里不要只有竞争对手
与谁同行,比我们去哪里更重要。
长期主义
着急
导致
焦虑
典型的“短线思维者”
机会主义者
一看到市场上的某个发财机会,就想大捞一笔、捞完就走的人
速成主义者
总是想要更快实现升职加薪的目标,过上期待的生活
一生很长、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急功近利
犹豫的人
想要上船前往某处,但又担心船可能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于是就一脚踩在船上,一脚踩在码头的地上,一直“凑活着”、“等待着”、“不确定活着”的人。
在“想要实现未来”与“无法立刻实现”之间最终走向了旷日持久的“犹豫”。
工作犹豫
在工作时很难真正投入,他们总是在“等待着”什么,也许是加薪的许诺,也许是升职的可能,但在获取这些许诺与强大可能之前,他们难以真正投入。
爱情犹豫
害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与亲密关系,于是畏手畏脚,不敢去爱,或者是就算爱了也很难完全投入,爱的非常“犹豫”。
生活犹豫
无法活在当下,他们总是活在对于未来100%确定性的期待里,活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与焦虑中。
不知道的是
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未来都不具有100%的确定性
未来只有在发生的时候,也就是变成“现在”的时候,才有100%的确定性
后果
无法全情投入当下、感受当下、享受当下。
无法真正有效的创造未来。
典型的长期主义者
金钱投资的长期主义
投资理财
自我成长的长期主义
(约瑟夫·坎贝尔)在没有工作或没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的时候,你要自己找到该做的事情。我把一天分为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四个小时。我只在其中三个时段看书,另外一个时段自由活动。
事业发展的长期主义
CEO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答案
着眼于长远目标,做一个长期主义的领导者。
"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 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怎么做
1、清晰的认知
第一,知道你的目标是无法一蹴而就达成的。
第二,知道你的目标终究能够被达成。
减少时间浪费 注意力流失
2、坚定的信念
你需要非常相信你的目标是可以达成的,同时相信它的实现需要你付出足够长时间的努力。
3、根据信念制定原则
对个人投资而言
当你确定要开始做金钱上的长期投资时,就要先做很多研究,根据你的研究结果去制定投资原则:百分之多少投在货币基金,百分之多少投在个股,百分之多少投在债券基金,百分之多少做指数基金……以及一共投资多少年、每月拿多少钱来做投资等
对一个公司而言
如果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来看,最重要的是:财务、客户、流程、内部学习与成长。而现实中,财务与客户这两者间的关系在短期内常常矛盾,于是就需要CEO去制定自己的原则并长期执行。比如:亚马逊的CEO贝佐斯就选择了“客户”,这就是他为自己和这家公司确立的原则。
4、根据原则严格执行
像很多好公司的股票一样,就算你在它价格很低的时候就买了,在周围人都悉数卖出、主流媒体看空股市的时候,你还能坚持不卖吗?
当周围人都在买房买车,买第二套房、换第二辆车的时候,你还能坚守自己制定的“自我成长”原则,每年将很多时间和金钱放在自我成长上,坚定的成长与学习长达五年之久吗?
当华尔街看衰亚马逊、亚马逊股价连续下跌的时候,如果你是它的CEO,还能继续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毫不动摇吗?
大部分人摇头
如何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目标修炼境界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我自岿然不动”
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心情牵绊,只是坚定的看着自己的目标,走好自己想要的每一步。
复利思维
吴晓波
在有限的时间(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房地产),长期坚持(20年),最终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实现财务自由。
爱因斯坦
“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一片池塘出现了一小块浮萍,它每天增长一倍,预计10天就能长满整个池塘,请问,多少天能长满一半水面?
第九天
本质
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复利效应公式
(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时间。
当r为正
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书
也许一天两天,你和别人的差别无法显现出来, 但三四十年之后,差异是你想象不到的;
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
也许一天两天,你的身体并没有变得多么强壮,三四十年之后,和你同龄的人,有的人也许已经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还是能一餐吃三碗饭,一口气上六楼不用喘。
只要r为正,即你在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财富复利
巴菲特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
攒钱——买地——扩大生产——攒更多钱——买更多地——产出更大。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
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
有多少人,能持续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报率。 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没有这个耐心。
富人和穷人最根本的区别
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不屑去做;
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动的疯狂举动。
高回报率
意味着
高风险率,被骗、亏空、债台高垒,压死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
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稳步增长,平衡好回报率和时间。
知识复利
新知识不断成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积累,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速度快速迭代。
案例
李笑来
当了7年的新东方英语老师
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看2个小时书
2016年12月份,在得道上线专栏
卖出
105866份,营业额2000多万,不到5个月的时间。
《欢乐颂》安迪
日积月累几十年读书,同样的年龄, 无论是在气质、认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都比樊胜美高出太多。
外卖小哥-雷海为
在今年(2018)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击败北大硕士,成为年度冠军。
不管工作和生活多么忙碌,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
碎片化时间
在商家等餐
等红灯
换电瓶
吃午饭
坐地铁
董卿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健康复利
张全通
76岁的老人
一身肌肉,虽然不是浑身大块头,但皮肤没有松弛,身体赘肉很少
“我从30岁之后,就从来没生过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
每天坚持慢跑2公里,游泳半个小时,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
“只要海水没有结冰,再冷我都不怕,别人穿着棉袄,我只穿一条泳裤,到海里就跳下去。”
概要
每天多锻炼20分钟,身体就能得到一分的锻炼,反过来就能促进你明天的工作和锻炼。
身体健康
一日三餐正常吃
别熬夜,作息规律
每天坚持慢跑和锻炼半小时
人脉复利
“情感银行”
今天,你损害了一个朋友的利益,就是从“情感银行”中取了钱;
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赢,即是往“情感银行”中存了钱。
“情感银行”其实就是你的人脉资源
人际关系大师-斯蒂芬·杰姆提
“微笑原则”
每天早上上班,对每一个同事微笑,一年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在与你共事时更加积极
对你的工作更加包容
最终回报
你将会在人群中拥有自己的形象,以至于每当有人提起你,立刻会有人附和说:“他可真不错啊!”
复利思维背后.的4 点优秀品质
真正的智者,追求稳健增长,更看重长期性的时间,而不是短时间的回报率。
1)耐心、坚持
胡炜炜
10年的汽车记者
创办了摩拜
papi酱
网上发布了几千条视频
才开始火起来
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焦虑和不安,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2)不要透支
健康、人脉、财富、智力
错误做法
熬夜加班挣钱
牺牲健康去获取财富
背叛自己的朋友获得利益
你需要有大局观,能沉得住气,对自己能把控
3)目标感
吴晓波
一年一本书
一年买一套房
决定你能否在一个方向持续走下去, 做任何决策时都务必要知道,变更方向是有成本的。
4)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
小米创始人-雷军
“很多人用勤奋在麻痹自己,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在战略上的懒惰。”
财经作家-欧盛
“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觉,很多时候没有多大区别。”
作家-马里奥·普佐
“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
行动
数十年如一坚持阅读
数十年如一坚持锻炼的人
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出门精装打扮
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认识一个陌生人
回报率不重要,想想怎么做坚持一辈子才重要
自律
人为什么要自律?
一个人能够取得多高的成就,全凭自律和坚持。
一个自律到骨子里的人,看上去大多是无趣的。
别人玩乐
看书
别人享用美食
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
别人周末睡到中午
依旧雷打不动的早起、跑步、看书、工作...
回答
和梦想沾不上边,就是简简单单地为自己以后能真正自由一点,身体和人生都自由一点。
所有优秀,背后都有苦行僧般的自律
电视剧《欢乐颂》
女高管安迪
每天早上都会跑步健身
从来不会偷懒
热衷阅读看书
几乎不看电视节目
不沉迷于手机游戏
很少叫外卖
对热量高的食物敬而远之
彭于晏
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健身数小时
严格控制饮食
十多年不曾吃饱
忘记糖果味道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男主-好莱坞影星-威尔史密斯
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有氧慢跑和力量训练, 年近50岁的他依旧保持着健硕的身材。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从30岁开始写作,至今已快有40个年头,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
写作习惯
他每天只写4000字,400字一页的纸,每天写到10页就停下来
每天一个小时跑步
李嘉诚
每天晚饭后看英文电视,不仅看,还跟着大声说出来
每天临睡前坚持看书阅读。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几十年来坚持每周至少看两本书
康德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越自律,越有话语权,身体和人生都是如此。
管理潜力
判断标准
是否具有抓住工作重点的能力,是否有明确的工作思路
抓重点
快速地将纷繁复杂的各种表面现象归纳总结为结构清晰的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的根本、问题的关键,并确定工作重心的能力
能力弱表现
在工作上表现上往往是没有主见和工作思路,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力气使不到点上,他可能很努力、很辛苦,团队成员跟着他不停地东奔西跑,但基本上是瞎忙活,因为没有结果和成绩。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看他的思维是否具有结构性,能否对较为繁杂的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 其次判断他的分类标准和原则是否正确,与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否相符。
训练自己结构化的思考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普通人关注的是思维的逻辑性,讲的是前后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管理者需要具有较强的结构化思考能力。
是否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意识
优秀管理者一定是目标感很强的人。
结果导向意识就是以终为始,高度关注和聚焦目标和结果,将团队或组织的核心资源、策略都指向目标的达成,所有行动都必须是对目标达成有高度贡献的。
目标清晰、执行力很强
慎重设立目标,一旦确立目标,坚定不移、不受任何干扰的向着目标前行,直到达成为止。
专业技术人才向管理者转型的时遇到的最大障碍
结果导向思维模式的建立
技术人员的思维
直线式思维,由始到终,就是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果,一旦已知条件项缺少时,就无法推出结果,他们就会很焦虑。
把这种思维带到管理中,最典型表现
他们会跟上级要求很多条件,因为在他的思维中是只有当条件足够时,才能得到结果,而当结果没有达成时,他们给出的理由都是上级给的条件不充分或者环境改变、对手太快,责任不在他本人。
被动的等待条件成熟。
管理人员思维
主动想办法去创造条件从而达成问题的解决
是否具有快速发现规律和预测结果的能力
快速反应、灵活应变
背后的能力
是管理者善于并快速发现事物的运行规律并能够对事情的发展结果进行准确预测。
知识面比较广
要练就这种能力,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一些知识,而是以自己便于记忆和提取的方式进行学习。
知识和经验的有效积累
辩证思维的特征
是否拥有大格局和整体观
大局观
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前瞻性地看问题、思考问题,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具有大局观的人,一般都会站位比较高,能够从高处俯瞰事物,视野开阔,能够看到事物的全部,在思考时遗漏就很少,决策的错误就会减少。
缺乏大局观的人
会只抓住眼前或局部一点猛攻,但常常顾此失彼,对于公司和上级的战略意图,他们难于理解,要么简单执行,要么曲解打折扣地执行。
提问1
“老师,大局观能改进吗?怎样才能提高我的大局观呢?”
提问2
“你看新闻联播吗?你喜欢看吗?你长期坚持看吗?”
如果你的回答都是YES,至少你的大局观不会太差。
具有大局观的人具有很强的历史观,他们往往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具有历史观的人看问题具有穿透力,够看到未来,从而具有前瞻性。
培养行动
放下个人私心
个人利益放一边
制约一个人大局观的重要因素
自我中心主义
私心
小九九
大局观决定一个人层次
志向决定一个人大局观
是否具有突破常规思考的能力
常规思考
拥有和多数人相同的问题解决思考逻辑
多数人都能想到的方案、通用做法
新问题出现+问题中新元素越来越多
是否具有创设沟通平台的能力
熟悉各种管理沟通工具
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级越高,对这个能力要求也越高
因为你的沟通不仅限于你的团队内部,团队外部沟通会越来越多, 当你的决策涉及到很多部门、很多地区、很多管理层级、很多人员时,仅有人际沟通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沟通平台
简单地说就是建立沟通的机制、渠道和制度
创设沟通平台
明确
你的决定需要告知的对象
这些对象的链条有多长
现有渠道的弱点是什么
用什么方式可以打通
要使会议有效则需要会议管理的技能。
管理的根本任务
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所以有效性是第一原则
管理者最大价值
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指明前行和胜利的方向
突破常规
是指管理者在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时,常常以不寻常的思维方式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观点、策略和措施
是建立在对事物规律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之上
需要开放的心态,一个封闭的,自我保护很严的人,是不可能提升这项能力的。
是否突破基本标志
新颖性
别人没有做过的
已知的圈子里没有人这么想或这么做过
有效性
用这种方法比其它已知的方法都有效得多
真正高水平的突破常规
往往能够做到奇效,即指构思精巧,抓住了关键环节和杠杆点,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力,投入少,产出大,一题解则百难消,令人赞叹和称奇。
注意底线
法律和道德伦理
踩红线、打擦边球的做法
思维特征
逆向思维
发散思维
焦虑
恶果
焦虑会让一个人产生对自己、对周围环境、对老板的不满,于是就很难沉下心去学习和成长,于是也就很难做到十分投入的工作,甚至会产生非常多的抱怨。而工作上的缺乏投入、对老板和环境的抱怨,又会给想要获得的短期成功带来更大的阻力,最后短期成功便愈发变得遥遥无期,而这种遥遥无期的感觉只会更进一步的加剧我们的焦虑。
持续演进--->严重抱怨者
时间不敏感型
办事拖拉疲沓,工作毫无规划
基本的轻重缓急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