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抚养-李玫瑾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抚养-李玫瑾的思维导图,包含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心理彰显人之灵魂等。.
编辑于2023-11-30 20:45:37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情
本书背景
作者简介:
邱国鹭投身股市已经22年,进入基金行业担任职业投资人也已经15年了,见证过1992年排队买认购证时一本万利的疯狂,经历过1999年纳斯达克鸡犬升天的科技股狂潮以及泡沫破裂后狂跌90%的大崩盘,也参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对冲基金对华尔街投行的挤兑。在市场的风风雨雨中,我时常会有感而发,产生提笔写些什么的想法,却总是没能实现。2014年7月出书至今
两个类型
P0是股票今天的价格,V0是公司现在的价值,Vn是公司未来的价值,“<<”代表“远小于”。
价值投资:价值投资表述为P0<<V0<Vn
成长投资:成长投资表述为P0<V0<<Vn
基本原则
第一,便宜才是硬道理。
第二,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
第三,胜而后求战,不要战而后求胜。
第四,人弃我取,逆向投资。
投资理念
01 以实业的眼光做投资
#护城河# 每三四年就得重挖一次的护城河其实不能算是护城河,而没有护城河就不断会有前浪死在沙滩上。在一个先发优势不断被颠覆、没有永远的赢家的行业里,只有勇于自我否定、因时而变才能生存。
成长vs门槛# 多数人喜欢成长,但我喜欢门槛。成长是未来的,难预测;门槛是既成的,易把握。高门槛行业,新进入者难存活,因此行业供给受限,竞争有序,有利于企业盈利增长。低门槛行业,行业供给增长快,无序竞争,谁也赚不到钱。(门槛,即行业护城河)
#成长vs门槛:案例#
是否为一门好生意
1.行业集中度高:
什么行业易出长期牛股?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的行业。因为这样的行业有门槛,有先发优势,后浪没法让前浪死在沙滩上,易出大牛股。相反,如果行业越来越分散,说明行业门槛不高,既有的领先者没有足够深的护城河来阻止追赶者抢夺其市场份额
举例:游戏行业-更新代换快,平台赚取利润,游戏公司众多,无法集中。
2.现金流状况好,商业模式创新:
举例:电影行业:前期投入大回本慢;大头利润被明星和导演占据;
举例:房地产行业:地产公司只要出钱拍了地,挖个坑、做个沙盘就可以预售了,客户会排着队把钱交上,他用你的钱盖你的房子,自己对现金流的要求其实并不高
3.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公司的比较优势
总结:就是你作为一个后来者,想颠覆既有的龙头老大的地位,就得看自己能够为客户提供哪些不可比拟的价值,以及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比较竞争优势在哪里。 投资制造业时更应关注工程机械、核心汽配、白色家电这样的寡头行业。分析技术变化快的行业时不必看市场占有率,而要看是否适应最新的杀手级应用的潮流。
分析:经济规律、行业格局、供需关系和商业模式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做投资要研究的就是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而不是整天去猜测市场的情绪变化。有时猜测别人的情绪变化能给我们带来收益,但那是不能够持久的。而经济规律、行业特质、商业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你只要研究透了,它在三五年内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能为理解这些规律的投资人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
举例:互联网金融行业与传统银行也比较——1.互联网的本质是“人生人”,优势在于能以极低成本服务无数客户,规模效应体现在“人多”,二八现象不明显,是典型的散户经济,得散户者得天下。银行业的本质是“钱生钱”,规模效应体现在“钱多”,80%的业务来自20%的客户,二八现象显著,得大户者得天下,而且那20%的大客户是需要线下的高端服务的,这就是网络银行至今在欧美日韩都没有很成功的案例的重要原因。 2.互联网“人生人”主要靠两条:一是网络效应(例如淘宝,买家多卖家就多,卖家多买家更多;社交网站,美女多帅哥就多,帅哥多美女更多),二靠人多提升用户体验(用户越多搜索结果越精确;用户越多,对餐厅的点评越靠谱)。可惜的是,网络银行并不会因为用户多而形成网络效应或者提升用户体验,因此优势并不明显。 3.中国的线下银行业比美国的线下银行业要集中得多,五大国有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资本实力、品牌认知、网点优势都远胜于美国同行,因此,互联网银行想要颠覆中国银行业,难度远大于颠覆零售行业,原因很简单:线下对手要强大得多。
举例:中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格局差异:美国的线下零售业在互联网出现时就已经很强大了,涌现了沃尔玛、家得宝、塔吉特、百思买等一批世界级的零售巨头,因此美国互联网很难彻底颠覆线下零售,目前美国的前10大电子商务网站大多是由传统零售企业经营的。中国的线下零售业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并未形成沃尔玛、家得宝那样的全国性大企业,而且线下零售的物流成本、租金成本居高不下,从出厂价到零售价链条过长、运营效率低下、加价倍率过高,所以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电商企业才能一路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城略地,可以说,中国线下零售的分散和低效是中国线上电商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好公司标准
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前者是门槛,决定利润率的高低和趋势;
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后者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决定销售增速。
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宁要有门槛的低增长(可持续),也不要没门槛的高增长(不可持续)。门槛是现有的,好把握;成长是将来的,难预测。
02 人弃我取,逆向投资的关键
名家名言
逆向投资是最简单也最不容易学习的投资方式,因为它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品格——品格是无法学习的,只能通过实践慢慢磨炼出来。投资领域的集大成者大多数都具有超强的逆向思维能力,尽管他们对此的表述各不相同。 乔治·索罗斯说:“凡事总有盛极而衰的时候,大好之后便是大坏。” 约翰·邓普顿说:“要做拍卖会上唯一的出价者。” 查理·芒格说:“倒过来想,一定要倒过来想。” 卡尔·伊坎说:“买别人不买的东西,在没人买的时候买。” 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行业分析
不同行业:#新兴行业看需求,传统行业看供给#
新兴行业讲的是需求快速成长的事,不必纠结于供给。而传统行业则只有控制供给,企业利润才能快速增长。过去12个月里表现好的传统行业要么是寡头行业,要么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行业,二者的供给增长相对于需求而言都受到了有效控制。
同一行业:#行业集中度#
很多人认为小股票的成长性普遍好于大股票。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大多数行业的集中度就会越来越低。但是只要关注一下工程机械、汽车、家电、啤酒、原料药、互联网等众多行业,你就会发现这些行业的集中度在过去几年都是持续提高的,这说明还是有许多行业里的大企业增长快于小企业。在这些行业里,低估值、高成长的行业龙头的投资价值就远高于行业内的小股票。
行业实践趋势:不是每个行业都适合做逆向投资
以高估值买新兴行业而落入成长陷阱的是沉迷于“未得到”,以低估值买夕阳行业而落入价值陷阱的是沉迷于“已失去”。投资中风险收益比最高的还是那些容易被低估的“正拥有”。
有色煤炭之类的最好是跟着趋势走,钢铁这类夕阳行业有可能是价值陷阱,计算机、通讯、电子等技术变化快的行业同样不适合越跌越买。相较而言,食品饮料是个适合逆向投资的领域。作为消费者,我对食品安全事故深恶痛绝,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该把个人感情因素带入投资决策。从历史上看,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行业投资较好的买入点,特别是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企业,更有可能是建仓良机。
判断参考问题:
有无替代品,若有替代品(例如三株口服液之类的营养品就有众多替代品),则谨慎,若无替代品,则积极;
是个股问题还是行业问题,如果主要是个股问题,则避开涉事个股,重点研究其竞争对手,即使是行业问题(例如毒奶粉),也可关注受影响相对较小的个股;
• 是主动添加违规成分还是“被动中枪”,前者宜谨慎,后者可积极; • 太大;
• 该问题是否容易解决,若容易解决,则积极,若难以解决(例如三聚氰胺问题),影响可能持续的时间长且有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则谨慎;
• 涉事企业是否有扎实的根基,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广泛的品牌美誉度在危机时刻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秦池、孔府的倒台就是由于根基不稳而盘子却铺得太大;
是否有突出的受害者个例,这决定了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否持久。
三个关键点
首先,看估值是否够低、是否已经过度反映了可能的坏消息。
其次,看遭遇的问题是否是短期问题、是否是可解决的问题。
最后,看股价暴跌本身是否会导致公司的基本面进一步恶化,即是否有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
行业选择
子主题
03 便宜是硬道理
投资方法
04 投资的三个基本问题
06 经验就像旧衣服
05 宁数月亮,不数星星
投资风险
07 价值陷阱与成长陷阱
08 真假风险与安全边际
09 价值投资的局限性
投资策略
10 四种周期、三种杠杆,行业轮动时机的把握
11 未来10年:投资路在何方
12 对冲中国:机遇与挑战
主题
主题
心理抚养
第一章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
没有时间思维的人容易迷失人生
所有社会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源于早年的养育
孩子的问题多由身边的大人造就
亲自陪伴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
家庭结构齐全不等于功能健全
家庭功能体现在父母的修为中
要孩子改变,大人要先改变自己
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第二章 心理彰显人之灵魂
遗传与生理相当于“心理硬件”
人的心理遗传中包含着祖上的修为
早年养育相当于系统软件编程
心理系统有缺陷会成终身“漏洞”
意识水平标志着人的心理水准
缺少自我反思意识的人心理不成熟
跳出自我中心,才能更好地识人识己
人的许多潜意识活动常常不自知
改变认识是做思想工作的重点
让心理困扰者自我成长是心理咨询的要义
情绪是观察心理的窗口
情绪需要表达,更需要管理
情绪宜解不宜结,否则容易得“心癌”
个性是人的“心理名片”
危险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养育方式有关
第三章 心理发展有迹可循
谈恋爱要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
怕对象不可靠,问两个问题就知道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同一类人有相似的心理发展路径
心理发展有内在的逻辑进程
心理发展还呈阶梯递进的模式
养育的最佳时期是依恋期
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
对成年子女要学会放手与接受
为老不尊者早就存在个性缺陷
第四章 心理抚养重在养心
养人,养身容易养心难
成年后的心理困扰源于心理抚养的匮乏
情感的心理抚养必须是无假的爱
母爱不可戒断,也不可替代
脾气的心理抚养是及时到位的照应
暴脾气的人多在生命初期被亏待过
言语的心理抚养是耳边人声丰富
寂寞杀手多有言语匮乏的抚养背景
抚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社会谁都不会幸福
心理抚养还会影响人的认知方式
为何有人智商很高却被称为书呆子
观念的心理抚养是为其注入心象
父母在意并强调的东西会成为孩子的观念
第五章 人性由情感唤醒
不幸遇到毫无人性的人会怎样
情感是上天为人设计的紧箍咒
一个人尚有情感就尚有人性
人性中的情感是养育而来的
孩子最早是靠气味来认人的
谈恋爱也有气味相投的现象
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恋爱”
依恋情感是教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人的情感越丰富,人性就越丰满
未成年人弑母多有幼年脱离母亲的背景
依恋母亲并不等于父爱就不重要
养不出情感的人是反社会人格者
第六章 心理教养重在品行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教养的最佳时机是人的社会行为初始时期
心理养育需要恩威并施
性格取决于后天养成
良好的性格会让人拥有好运人
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
眼高手低的人更容易有挫折感
性格如何影响人的命运
人生如吃葡萄:先大还是先小?
耐挫之心越早历练越好
心理弹性需要从小练就
适度惩罚也是一种保护
少年因“未成年人不判死刑”而杀人
第七章 性格培养决定命运
对三到六岁的孩子说“不”训练
原因:1.三岁左右的孩子能够明确的表达自己,也能够理解抚养人的要求。2.三岁前需求多,三岁后有不少是自我选择和欲望的表达,有小小的意志力,不达目的不罢休。
行动:
当孩子出现哭闹的表现时,我们 需要对他说不的训练,让他能够根据外部的要求控制自己。
说“不”训练只是一种性格培养方式,并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把“不”变成口头语。
感悟:对家长来说,要明确孩子的需求还是欲望,这个需要家长对孩子有特别的了解。
方法
1.注意是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分欲望 贪吃、贪玩、贪要买玩具等。
2.从事件维度上,无论何时何种场合都要坚持,不能心软怕孩子哭。
3.父母双方意见要一致,不能互相冲突抵消;每次说不一个人在场,避免孩子去观望找另外一个人转空子,把心思放在一个人的求救上。
子主题
用心说“不”,无言自威
与人沟通,学会讲理、互动
延迟满足练就耐性
诱惑训练,教其自我管理
与人接触,学会礼貌为先
与人相处,学会分享、包容
体力之苦练就坚韧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