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其他行政行为
其他行政行为的思维导图。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其他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征收、征用;行政确认、行政合同、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
编辑于2021-05-24 10:34:56其他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征用
行政征收
概念
行政主体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性收取税费或私有财产的行为
特征
处分性
强制性
非对价性
行政征收中的征税收费都是无偿的,征收个人财物应当依法补偿,但是征收是按法定补偿标准,不是按照财物的实际价值对价补偿。
法定性
种类
土地
房屋
财产
税、费
行政征用
概念
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性使用并给予补偿的行政行为
特征
非处分性和限制性
行政征用不会导致行政相对人对财产所有权的丧失,而是使用权临时的被限制,所以不具有处分性。
强制性
补偿性
征用就要补偿。
法定性
征用法定。无法律依据,不得行政征用。
应急性
行政征用一般在抢险、救灾等紧急需要的情形下采用。
不同:1、征收影响所有权,征用限制所有权2、征收税费不补偿,征收其他财物才补偿。征用全补偿。3、征收不要求应急状态,征用要求应急状态。
行政确认
概念
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确认并不产生、变更或消灭具体法律关系,不像行政处罚、许可、强制、征收等行政行为那样直接创设或改变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状态,而只是对既存法律关系、法律地位、法律事实等进行确证,因此行政确认的法律性并不明显。事实上,行政确认所确认的是具有法律意义的社会关系和事实,它是由享有行政确认权的行政主体,依法等作出的行政行为,具有公法效力,是行政相对人据以主张权利、对抗第三人的基础根据。
原则
依法确认
客观公正
高效便民
内容
事实
法律关系
个人资格资质确认
如选民登记
不动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确认
如土地或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的确认
动产的确认
如机动车的登记
形式
当事人申请为标准
依职权的行政确认
应申请的行政确认
确认内容为标准
对法律身份的确认
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登记等
对法律关系的确认
结婚证
对法律事实的确认
如工伤认定、消防验收、专利权、商标权确认等。
确认形式为标准
认定
对相对人已有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或者法定事项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进行判定和确认
如产品质量认证、工伤事故责任
证明
对法律关系存在状态或者法律地位、法律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明确肯定和确认
学历和学位证明、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
登记
在行政机关登记簿册中记录法定事项,依法明确某种法律事实或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变更或消灭。
如户口登记、婚姻登记
鉴定
对特定的法律事实或客体的性质、状态、质量等进行的客观评价
如纳税鉴定、审计鉴定等。
和行政许可比较
联系
往往是一个行为的两个步骤,一般是确认在前,许可在后。确认是许可的前提,许可是确认的后果
往往是一个行为的两个方面
区别
确认是对当事人已有的地位关系身份的确定认可和证明;许可是申请人今后资格能力的授予
许可有专门立法,有统一法定程序如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可以以职权或依申请举行听证会;行政确定无专门立法,无统一法定程序,无听证会
确认是从有到有,总结现状,具有前塑性;许可是从无到有,展望未来,具有后及性。
内容、程序、效果
行政合同
概念
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
比如,城市特许经营协议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承包协议等。行政协议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具有合意性的基本特性,比如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合意等。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行政性,比如必须有一方主体是行政机关,协议的履行、变更和解除中,行政机关明显地享有优益权。
行政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就协议的履行、变更或解除发生的争议为行政争议,依法可以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途径予以解决。
种类
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征用补偿协议,政府采购协议,矿业权等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协议,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租凭、买卖等协议,公益事业建设投资协议
如BOT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等国有资源使用和开发利用协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协议。
政府特许经营是指在特定的公用事业等领域,由政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通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公用资源投资者或者经营者,并授予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经营某种公用事业产品或者提供某项服务的制度
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范围主要包括: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协议;出租车运营协议;其他公共设施或服务项目建设和运营协议。
特征
目的
行政协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以及行政管理目标,是为了实现公法上的目的
主体
一方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
职责
行政机关签订行政协议必须是“在法定的职责范围内”,法定职责范围以外签订的行政协议无效
这就要求行政协议在内容上和程序上都要符合法律规定,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意思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签订行政协议必须经过协商,意思表示一致
当然,行政协议的签订方式是平等协商,但是撤销、变更和解除主要取决于行政机关的单方意志。行政协议双方当事人并不是处于完全等的法律地位,相反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单方依法变更或解除,而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则只能被动地接受,此可称之为行政机关的行政优益权。该优益权存在的理由是,行政协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公共利益,国家为了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通过法律法规赋予其种种职务上的优益条件,以保障正确执行。当然,行政机关要单方面解除,必须要有职权和法律上的合理依据,并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原则的支配。行政机关因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解除行政协议,导致相对方财产上遭受损失的,应予以合理的补偿。
内容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签订合同约定的内容是行政法意义上的权利义务
行政给付
概念
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据国家法规,考虑相对人的具体条件,而决定无偿给予一定财物的行政行为
种类
行政保障制度
在相对人发生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时,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赋予其实质利益的制度
发给牺牲、病故的军人、警察以及国家公务人员家属的抚恤金;发给残疾军人的抚恤金;发给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的生活补助费等;发给退职人员的退休金;对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提供生活保障费等。
行政救助制度
包括灾害救济制度、社会救济制度两大类临时性、应急性的行政给付制度
灾害救济包括洪涝灾害救济、防震减灾救济、地质灾害救济、森林火灾救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济等。社会救济包括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农村特困户救济。
行政补助制度
包括行政补贴制度、行政助长制
前者包括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补贴、扑救森林火灾人员医疗与抚恤、粮食生产补贴、增加农民收入补贴、促进就业补贴。后者包括国家助学贷款、义务教育经费。
行政奖励制度
做出贡献类奖励制度和举报有功类奖励制度
特征
既可以是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是社会公众行政给付并不必须是向所有人作出,如针对出现了特殊困难和特殊情况的群体,其对象是特定的。行政给付具有行政主体针对相对人的单向性,同时还具有无偿性
依申请行政行为
通常情况下,狭义上的行政给付是行政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而不是任意给付。
赋予被帮助人以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权益相关的权益
羁束行政行为
一般来说,法律规范对行政给付的对象、条件、标准、项目、数额都会作出具体规定,行政机关不能任意给付。如有关最低社会保障费的数额、抚恤金数额都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行政机关没有自由裁量的权力。
行政奖励
概念
行政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依法赋予行政相对人物质、精神或者其他特别权益,激励、引导行政相对人实施符合政府施政意图的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倡导性
授益性
法定的
行政裁决
概念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裁决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司法程序相比,行政裁决具有程序简便、费用低廉的特点,可以有效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减轻法院的工作量。
特征
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
特定的民事纠纷
依申请行政行为
以争议双方当事人主动申请为程序启动的前提
类型
损害赔偿裁决
甲出售变质食品,致乙食物中毒住院治疗,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在对甲进行处罚的同时,裁决甲赔偿乙的医疗费和误工费
权属纠纷裁决
甲乙两村就同一块土地发生争议,双方申请市土地局进行裁决,市土地局就双方争议的土地权属进行确认,并作出裁决归甲使用。此类裁决主要适用于解决土地、草原、森林、滩涂、矿产等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的纠纷
侵权纠纷裁决
甲擅自使用乙的注册商标推销自己的同类商品,乙请求市场监督管理局予以制止。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过调查,依法作出责令甲停止侵犯乙已注册的商标行为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