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成都市第八次功能区大会会议精神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成都市第八次功能区大会会议精神的思维导图。会议强调,功能区建设要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围绕建设“利益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生活共同体、开放共同体”,加快提升产业功能区能级,构建“五链融合”新兴局面,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夏令营
2019商城活动时间表
部门规划
技术部门
项目经理管理培训
创业计划书经典案例
项目复盘的九步法
篮球大纲
调研事项
PPT统计图图像展示-职场工具报告
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加快提升产业功能区能级,培育一大批有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为成都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微观基础
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成就、协同共进的利益共同体
要着眼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结合世界城市评价体系,动态调整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结构,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有效支撑城市功能,持续提升城市能级。
要聚焦城市战略精准发力、整体成势,牢固树立“需要什么主动创造什么”的开放思维,通过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五链融合”,形成行业竞争优势,定义城市经济功能。
要聚焦产业生态协同协作、相互成就,围绕一个主导优势产业推动差异定位、协同发展、动态布局,推动关联功能区串点成链、聚链成圈。
要坚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细分发展行业、一批产业链关键企业、一个城市重要功能节点”,推动定位再聚焦、平台再优化、政策再精准,增强细分领域话语权和显示度。
要努力形成“一个产业生态圈就是一项城市功能,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重要增长极,一个科创空间就是一个新兴动力源”的格局。
以塑造全球竞争优势为重点,加快形成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行、集群化发展的经济共同体
要着眼推动产业功能区向综合服务供应商和品牌营销商转型,深挖行业企业生产要素、人力资源等特定需求,差异化制定专项政策,强化专业服务精准供给,加快形成“产业服务看成都”的口碑,更好调配政府资源、引导市场预期、牵引产业方向。
要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商协会桥梁作用,推动核心要素资源融合共享,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化企业,拓展要素共享边界,以功能区为载体率先构建国际标准、全国领先的要素“微生态”。
要顺应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产业生态变革调整趋势,发挥“链主”企业信息灵敏、资源充足、联系广泛的优势,精准绘制未来产业树、全景图,促成关联功能区相互绑定、利益共享、集群发展
以建设活力街区为方向,加快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生活共同体
要按照“独立成市、产城融合”理念,科学调整产业社区规划、超前布局公服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功能复合度和生活宜居性。
要深入研究建立教育、医疗等差别化的政策体系,支持新兴产业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产业功能区聚集。
要牢固树立“场景营城”理念,结合功能区定位和特定产业人群偏好,将功能区打造为彰显美好生活价值、激发消费潜力的公园城市建设示范样板。
要加快搭建一批共享价值资源、促进供需适配、激发创造活力的交互平台,让每一位新成都市民追梦圆梦的涓涓细流凝结成为城市拔节生长的磅礴伟力。
以构建都市圈动力源为目标,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平台赋能、商务协同的开放共同体
要把产业功能区建成区域协同创新的策源转化平台、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全球供应链平台和区域生产力一体化布局的商务协同平台,全面提升都市圈整体经济效率和发展能级。
要持续推动“两区一城”高能级平台体系和高品质科创空间体系整体成势,协同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德眉资同城化创新发展试验区。
要把产业功能区作为服务“双循环”枢纽节点和功能支撑,增强海外物流配送能力和对全国产品集成能力,全面提升区域全球通达、供应链辐射、企业“抱团出海”能力。
要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提升生产力布局的区位黏性、集聚程度、协同效应。
在体制机制上持续改革创新,以组织的精简高效、运行的专业灵活、制度的衔接配套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要建立生态圈“圈长制”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一圈一制、一链一图”,前瞻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持续跟进做好“链式服务”。
要全面实行职责任务清单管理,用足用好创新试点示范、重大功能、重要品牌,赋予功能区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权。
要畅通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选任渠道,持续提升干部专业化水平。
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功能区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加快形成全覆盖、广吸纳、高效能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紧盯“四个比重”组织经济工作和项目招引促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增长和能级提升
要以科学规划引领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
要以项目精准招引和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以政策要素系统集成强化产业专业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