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音乐教师的心理
音乐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教师心理教育。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神圣荣尚的事业.他们肩负着民族的重任,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努力实现和完成这个重任和使命,就必须要具 备广博的文化知识。
编辑于2021-05-24 20:54:19音乐教师的心理
心理背景
知识结构
音乐学科知识
音乐基本知识
有关识谱方面的知识,如音符、休止符、节拍记号、谱号、调号、力度、速度、表情记号等因素的一般意义和内隐的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
意义表现因素方面的知识,即构成意义的声音要素(音高、音量、音色等)于音乐的组织手段(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等)之的内在联系和具体的表现形态
一般音乐常识方面的知识,如声乐、器乐常识, 音乐史于音乐家常识,民族民间音乐常识以及其他音乐学常识等
技法知识
音乐中的技法主要是指作曲技术中的方法和表演中的形式 选择与组织训练
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音乐基础理论除了音乐基本知识中所涉及的以外, 还包括一些简单的曲式、复调、配器以及中外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欣赏、民族音乐学、艺术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技巧运用的知识
指作曲技术中的方法运用和表演技术中的方法运用
教育学科知识
分为一般教育理论知识和音乐教育理论知识两部分,在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 不同对象的不同发展水平,以教育科学知识为指导,优化音乐教育活动,提高音乐教育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般教育理论
教育科学基础知识
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和动态的知识
教育教学研究知识
音乐教师还需具备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学法等音乐教育 理论的知识
音乐教学实践知识
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反思,并结合相关音乐教育理论而逐步形成的一类知识
音乐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 过程等诸方面的实践经验
智能结构
组织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
制定音乐课堂教学计划的能力
正确选择运用音乐教学方法的能力
优化控制教育形式、教学节奏,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
音乐语言表达能力
重视语言的声音形象和语音艺术
调节语言的音量和音高
把握语言的节奏和力度
加强语言的逻辑性与形象性
个性结构
音乐教师的性格特征
活泼开朗
勤奋刻苦
民主态度
敏感性
音乐教师的教学价值观
审美教育
益智
怡情健身
音乐教师的学生观
主要内容是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 发展过程、智力与人格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评价性的学生观
强制性的塑造学生
怡情性的学生观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音乐教师的行为习惯
教学、表演的仪态要符合 礼仪及审美规范
教学语言要发音清晰、准确,语速适中,语调规范
音乐教师应具备尊重、关爱、激励学生的良 好行为习惯
心理动力结构
教学动机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教学动机具体表现为 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行为
音乐教师的职业性动机
音乐教师的艺术性动机
音乐教师的社会性动机
教学兴趣
音乐教师的中心兴趣
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兴趣、对音乐学科和音乐教学方法探究的 兴趣是音乐教师的中心兴趣
音乐教师兴趣的多元化
音乐教师除了应具有对音乐学科的中心兴趣外, 还要有对其他学科广发了解和领悟的求知兴趣
音乐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敏锐度
能够发现学生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面,引导、帮助 学生选择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方向。
教学美感
音乐美的发现
音乐教师必须培养自己对音乐 音响有序性的感受力,即音乐感。
音乐美的赞赏
音乐情绪与意境的判断
音乐风格的把握
内容与意义的理解
心理状态
情绪情感状态
音乐教学中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
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心境具有弥漫性。他不是音乐教师关于音乐教学过程中 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周围的一切事物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激情能让人兴奋。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 有效地运用它能使课堂气 氛充满活力,促进教学效率
热情
热情是一种热烈、稳固而深刻的情感状态
热情比激情深厚而持久,比心境强烈而深刻,集中 表现在音乐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和无限热爱方面
音乐教学中情绪情感状态的功能
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组织协调,促进强化
音乐教学中情绪情感形成的心理机制
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的结果决定了音乐教师情绪的 强度、种类、性质和水平
以情生情
音乐教师通过他人的情绪感染或自己 的表情反馈来引发情绪
教育信念
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
音乐教师对教育学 的关系、音乐教育在学生 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
影响音乐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影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
影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
个人教学效能感
指音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即有能力 教会学生相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信念
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业表现的归因倾向
外归因
即将原因归于外部因素,他们往往会更多的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归结于学生的能力、教学条件、学生的家庭等外部等不可控制的因素
内归因
将原因归于自身因素,他们往往对于学生的成功和失败更有责任感,因而,能比较主动的调节自己的音乐教学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音乐教学中调控学生的态度
家长式的音乐教师
可能主张极端的家长制的做法,对学生以高压控制,不大考虑学 生的意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度低,与学生只是单向的信息 交流,即由教师到学生
具有人文色彩 的音乐教师
积极地与学生交往、沟通,形成与学生的亲密关系 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与学生互相尊重和信赖
音乐教学中对待心理压力的信念
压力是个体面对刺激时心理上感受到威胁 而产生的一种紧张、压迫和焦虑的情绪状态
直接行动法
缓解方法
掌握调控方法
理智状态
对音乐教学的自我认知
对课程标准的分析掌握情况
对教学对象的了解情况
对教材的体验、分析情况
对音乐教学的设计情况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掌握情况
对音乐教学的自我体验
是伴随音乐教学的自我认知而产生的 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对音乐教学的自我控制
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音乐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成长的心理历程
音乐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
刚入职的新手型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经验较少或者根本没有音乐教学经验,他们面临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对音乐教育的特点体会不深,对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比较陌生,普遍缺乏音乐教学法的知识,对自己能否胜任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充分把握,由此引发了强烈的职业焦虑和无助感
关注情境阶段
顺利度过关注生存阶段之后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自信心也日渐增强, 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的关注音乐教学情境中来
关注学生阶段
教学就变得比较得心应手
专业自信也越来越强,音乐教师开始尝试通过自己的教学对学生产生影响,使自己的教学内容逐步适应学生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需要,从而进入关注学生阶段
音乐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观摩优秀音乐教学活动
组织音乐微格教学
音乐教学决策训练
通过反思提高音乐教学能力
反思的环节
课前反思
课中反思
课后反思
反思的方法
撰写音乐教学日志
与同事交流
经典文献研读
行动研究
是音乐教师发展最高阶段
优秀的音乐教师既严格要求又充分尊重学生, 既启发学生又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趋向于和学生 简历民主又好的关系。
优秀教师倾向于内归因于外归因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