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的思维导图,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疾病识别与护理、学前儿童常见病与预防。《学前卫生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也可作为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还可供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学前教育研究人员学习参考使用。
编辑于2021-05-25 14:41:47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
学前儿童疾病识别与护理
病因的成因及预防
病因及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将病因分为两大类:宿主病因、环境病因。
发病机制:易患因素、诱发因素、速发因素、加强因素、危险因子
疾病的分类
按照致病原因,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按照患病部位,分为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口腔五官疾病、皮肤病、血液病等
按照疾病有无传染性,分为常见病和传染病等
疾病预防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按期进行预防接种等
减少机体与致病因素的接触
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卫生习惯
疾病的变化和走势
一是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二是非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
三是不断有新的疾病出现和流行
疾病的早发现
生病的迹象
精神状况
指儿童平常所表现出的情绪和身体的整体状态,它是识别儿童患病程度轻重的重要指标。
健康儿童良好的精神状态:活泼、愉快、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患病儿童不良的精神状态:烦躁、倦怠、无精打采、没有玩耍的兴趣、情绪不高、哭闹等。
患儿的精神状况常可预测患病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精神状况越差,表明病情越严重。
食欲
食欲变化是学前儿童患病后较早出现的症状
儿童食欲变化与零食和饮料摄入过量、进餐不规律等非疾病因素有关
脸色
健康幼儿面色红润,充满朝气。相反,面色发红,并伴有体温升高,多见感染性疾病。
如果幼儿发烧,并伴有面色发白或发紫,可能患有肺炎、心脏病等
如果幼儿仅表现为面色和眼结膜苍白,考虑是否患贫血或失血
大小便
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常见疾病表现为大小便异常。儿童大小便改变常见颜色、形状、气味及次数出现变化。
大小便异常状况有
大便颜色改变
痢疾患儿大便为脓血便,肠套叠患儿大便呈果酱样改变,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大便呈柏油色
大便形状改变
大肠杆菌肠炎患儿大便呈蛋花样便改变,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拉水样便
大便次数改变
正常幼儿每天大便1~2次,异常者一天多次,甚至十多次,或连续2~3天不排便
常见小便异常有:少尿、尿频、尿急、尿痛、多尿、尿失禁等。正常小便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每天6~7次。急性肾炎患儿小便发红,呈洗肉水样改变。
睡眠
健康儿童通常入睡快,睡眠安稳,睡醒后精神饱满。
睡眠异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安、嗜睡、哭闹、夜惊、磨牙等。
佝偻病患儿入睡后总是翻身、惊醒;蛲虫病患儿夜间不断用手搔抓肛门。
体温
37~37.4度为观察体温。如果幼儿出现手足心发热,多见发病的早期或消化不良。
常见症状
咳嗽
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同时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射。人体通过咳嗽,将呼吸道中的炎症分泌物、吸入的有害气体或异物排出体外,从而起保护机体的作用。
呕吐
分为生理性呕吐和病理性呕吐两类
生理性呕吐:与幼儿胃的解剖生理结构有关。婴儿胃呈水平位置、与食道相连的贲门括约肌较松弛
病理性呕吐:分为反射性呕吐和中枢神经性呕吐两类。反射性呕吐通常在呕吐前伴有恶心、上腹不适、烦躁等症状,多见消化不良、药物刺激、食物过敏、肠套叠、肠炎、蛔虫引起的肠梗阻、阑尾炎、乙肝等疾病。中枢神经性呕吐在呕吐前一般没有恶心症状,呕吐呈喷射状。常见脑肿瘤、脑水肿、脑炎、脑膜炎等疾病。
腹痛
消化道疾病和肠道寄生虫病的常见症状
儿童常见腹痛疼痛部位及疾病:脐周疼痛、右下腹疼痛、下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急腹症需要紧急送医院处理。
腹泻
儿童常见症状,表现为大便形状、次数和量的改变。
儿童腹泻常见原因:肠原性腹泻、功能性腹泻
抽搐
又称抽风、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患儿出现抽搐时表现为全身性或身体某一局部肌肉运动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
抽搐常见原因:一是感染引起的抽搐,二是非感染性抽搐
常用护理技术
体温测量与降温
测体温
常用体温表分为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两类,其中水银体温计又分腋下体温计、口含体温计和直肠体温计三种,分别在腋下、口腔和肛门的体温测量
腋温测量方法:水银甩至35℃以下、放至5分钟。正常腋温是36℃~37℃,口温和肛温的正常温度依次递增0.5度。37.5℃~38℃低烧,38.1℃~39℃中等度发烧,39.1℃~41℃高烧,41℃以上为超高烧
降温
当体温升至39度左右时需要降温处理。常用降温方法有:冷敷、冰敷、酒精擦浴、药物降温。体温降至38℃即可停止。
数脉搏
测量部位是桡动脉。测量方法:成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在幼儿掌面腕部皮肤的横纹下偏拇指侧部位,即可感受到动脉搏动的冲击感。
观察呼吸
正常儿童呼吸节律均匀,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高。测量方法:因婴幼儿呈腹式呼吸,通过观察计数学前儿童安静状态下腹部的起伏次数,通常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
热敷与冷敷
热敷
常用于儿童外伤后的消肿、保暖和解除痉挛
冷敷
通常用在外伤出血刚发生不久,如儿童鼻出血、摔伤后皮肤淤青等
止抽搐
抽搐处理方法:将患儿平放,立即压迫人中和合谷两处穴位、抽搐严重者要用纱布包一硬物放在上下牙之间,防止咬破舌头造成大量出血,出现窒息、高烧抽搐者应立即降温。等儿童抽搐停止后立即送医院处理
给药
口服药
口服药有片剂、水剂、冲剂和药丸等几种剂型
喂药技巧:一气呵成、空腹喂药、减少苦味、汤勺喂药、吸管喂药、手指喂药
喂药注意事项:1.做好药品的交接与登记,并请家长签字确认。2.看清楚药物的剂量、服用方法及服药时间和次数。3.不要强迫给婴幼儿灌药,以免将药呛入气管。4.不要将药物混在饮料、奶中喂儿童,不要用茶水服药,这样会降低药效。5.教师给患儿服药后要进行及时记录并保留药瓶和药袋3天。6.吃药时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外用药
滴眼药、滴耳药、皮肤涂擦
伤口消毒处理
酒精
以伤口为中心,从里到外进行涂抹
碘酒
一般在用碘酒消毒皮肤后,再用酒精消毒,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如医院注射时先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消毒
学前儿童常见病与预防
呼吸系统常见病
普通感冒
病因
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或抵抗力下降时
症状
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发烧,且多为高烧,有的儿童甚至出现高烧抽搐。
护理及预防
适当服用一些解热、镇咳、抗病毒的药物,一般不主张用抗生素,以免产生抗药性。重点是减少患儿活动,让儿童多休息、多饮水
急性支气管炎
病因
多由细菌、病毒引起或两者合并感染
症状
以干咳为主要特征
护理及预防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保持空气的湿度。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孩子爱吃为主。预防方面注意预防感冒。增强儿童的体质和免疫力,平时注意锻炼和保证营养全面平衡
支气管哮喘
病因
至今尚未清楚,认为多有家族史或过敏史
症状
多在夜间发作,表现为儿童烦躁不安,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常伴有面色发白、口唇青紫、两侧鼻翼起伏扇动等症状
护理及预防
服用止喘药,哮喘持续不缓解者要送医院处理,避免婴幼儿接触过敏源
急性扁桃腺炎
病因
多见溶血性链球菌或抵抗力下降
症状
开始为怕冷,继之发烧,并伴有嗓子疼、头疼、全身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因扁桃腺肿大导致吞咽困难,或因咽部疼痛而拒食
护理及治疗
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
消化系统常见病
急性肠炎
病因
非感染性肠炎多见饮食不当
症状
大便形状、次数发生改变
护理及预防
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少量的服用“口服补液”。首先,提倡母乳喂养,减少肠炎的发生。在给婴幼儿添加其他食品时,要注意食品、食具的卫生,添加过程要循序渐进。其次,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养成婴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最后,对体弱幼儿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肠痉挛
病因
与进食不当或吸入冷空气刺激有关
症状
突然发作,阵发性阵痛。腹痛部位主要在脐周
护理及预防
用暖手按摩腹部或用热水袋热敷
便秘
病因
与生理结构有关、与饮食结构有关、排便习惯的养成不好
症状
腹痛、腹胀、拉不出大便
护理及预防
用开塞露或肥皂或者采用按摩方法。一日生活安排要有规律,养成幼儿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一些蔬菜、粗粮杂粮,或在便秘儿童的菜中适当增加一点油
口腔及五官常见病
龋齿
病因
由细菌、食物残渣和个体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
症状
牙表面变黑或有一个小洞
护理及预防
第一,保持口腔和牙齿清洁,养成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第二,注意吃钙、磷丰富的食品,多晒太阳,使用含氟牙膏,使牙齿变得坚硬。第三,窝沟封闭。第四,“涂氟”。
斜视
病因
一是患儿视神经或眼肌受到损伤,二是患有近视或远视
危害
影响患儿视觉功能的发育,出现弱视
护理要点
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斜视对儿童视觉功能伤害的关键。一旦发现眼睛出现异常要尽早就医治疗,配合医生进行眼部手术或佩戴矫正眼镜
弱视
病因
先天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剥夺性弱视
危害
一方面无法通过配镜矫正视力,另一方面立体视觉受到影响
护理及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检查视力。采用遮盖法矫正,教师和家长注意提醒弱视治疗中的孩子坚持佩戴眼罩
急性中耳炎
病因
幼儿的咽鼓管呈水平位,且短而直,口腔中的细菌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症状
临床表现为高烧、耳痛、吞咽困难。小龄幼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用手抓耳朵、揪头发、拒绝吃奶等
护理及预防
注意休息,鼓励患儿进食。及时到医院治疗,控制炎症。
皮肤常见病
痱子
症状
起初为小红疹子,继之出现成群红色小丘疹。发病部位为颈部、头皮、前额、背部、前胸等处
护理及预防
如痱子不严重,可用温水清洗,并用毛巾将身体擦干,再用痱子粉或痱子药水在患处涂擦,大多可自退。
湿疹
病因
多认为是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岁以下的胖婴儿易患湿疹
症状
多见于面颊、眉部、耳后、头皮及臀部、肘窝等部位,初起为两侧对称的小红丘疹,以后融合为成片的红斑,表面有白色皮屑并渗出少量黄水,最终形成黄色结痂
护理及预防
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日常照料时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尤其是皮肤皱褶处要清洗到。洗澡后使用非油性的润肤霜清洁皮肤。衣服选用纯棉制品,少穿毛织品、化纤类服装。平时要注意避免给患儿吃引起过敏的食物
疖肿
症状
起初患处会出现毛囊性炎症丘疹,皮肤发红,有微肿的圆形硬结,触之疼痛
护理及预防
疼痛时不要让患儿去抓挠或挤疖,防止感染扩大,加重病情。
常见营养性疾病
缺铁性贫血
病因
第一,生长发育过快,机体对铁需要量大,饮食中未能及时补充。第二,铁摄入不足。第三,体内储存铁不足。第四,疾病。
症状
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大脑和各器官因缺氧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生长发育减慢等症状
护理及预防
轻度贫血不需要治疗,中重度贫血病儿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
佝偻病
病因
体内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主要原因有:第一,晒太阳少,缺乏户外活动。第二,疾病影响。第三,维生素D摄入不足。第四,环境因素。
症状
睡觉不踏实、反复翻身、易惊醒、夜间易出汗。头部出现颅骨软化。
护理及预防
婴幼儿不宜久坐、久站,避免骨骼变形。饮食中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
锌缺乏症
症状
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减慢
护理及预防
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锌剂,同时补充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牡蛎、鲱鱼、瘦肉、肝、蛋等。
维生素A缺乏症
病因
主要原因有:第一,维生素A和胡萝卜摄入不足。第二,食物中脂肪摄入量少
症状
临床表现为:第一,眼睛发干,患夜盲症。第二,全身皮肤干燥、鳞状脱屑、角化增生,尤其是上臂外侧和大腿前侧皮肤出现“鸡皮样”改变。第四,生长发育速度减慢。
护理及预防
添加鱼肝油,平时多吃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和奶,深颜色蔬菜。
单纯性肥胖
病因
食物摄入大于消耗,营养过剩。主要原因: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不正确的养育方式。
症状
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为肥胖,超过10%~20%为超重。其中,超过体重标准的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大于50%为重度肥胖。
护理及预防
适当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控制学前儿童体重切忌服用减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