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会提问》思维导图
本书作者应用批判性思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列举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教授人们富有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议收藏!考研党必备!一张思维导图给你对徐涛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核心考案做出总结。目前你能找到最全的汇总版!希望能在你的考研路上为你助力!喜欢请点赞收藏!关注我,能持续获取优质导图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学会提问
第一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批判性思维定义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p004:如果读者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方式,他就会对自己最近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 tip:这句话深有感触,对网络上、陌生人的话深信不疑,没有自己的思考只会输出别人的观点。之前辩论时也有这样的迷茫时刻,会没有自己的想法。
淘金式思维即随时准备与观点辩驳,在互动的对话中披沙拣金。作者举出美国该不该禁枪的例子p006.
批判性的提问是检索信息和搜寻答案最好的办法。
两种思维方式是互补的
讨论问题:与“开明通达人士”看法不一致的问题。
问问题之前问问关我什么事?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捍卫自己的观点and评估所以的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用关键性问题一视同仁地质疑一切主张。tip:质疑自己的观点很难,但如果能做到可能会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坚固,更加客观。
关键问题:
价值观:抽象观念。问问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
tip:真诚、乐观、勇敢、理性思考。
学习批判性思考的人的主要价值观:自主性、好奇心(监听博观)、谦逊有礼、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思考都是有明确目的的
p020:批判性思考的人会清醒地意识到他们地当前思想随时有可能得到修正,因此感情时刻受到理智的调节和控制。tip:随时会变化这一点一定要人情味,懂得自己的想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才能更加理性地考虑到变量。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第二章
关键问题: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描述性问题:世界是什么样
规定性论题:世界应该怎么样
推理过程:结论甲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支撑材料乙
通过了解推理的过程启示我们在自己写作时要注意
第三章
关键问题:理由是什么
p043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找到理由后的第一步是质疑的态度去看这些理由
施惠原则:先假设论证无懈可击再评价
当你在写作时,首先寻找该领域刊物——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利用提示词。
第四章
关键问题: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一个词或者短语越抽象,人们越有可能对其多重解读
在理由和结论中找关键词。
判断你是否找到歧义词语的方法:p064
看关键词语境
有些词语的含义能够激发我们心中特定的感情而获得附加的感情色彩。
模棱两可的政治语言p 074
自己写作时要时刻留意有歧义的词语
子主题
第五章
价值感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假设的特征p 086
eg价值观假设:公共安全比个人责任更重要。
价值倾向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p 91
检查作者的背景简介可以作为价值观假设的线索
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eg关于竞争和合作的例子:可以联系到班级管理和教育上
描述性假设就是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作假设
如果没有价值观和描述性想法影响你的论证,你根本就不可能写作。
这个提示我们在写作时虽然不可避免要有自己的描述性假设,但可以辩证的思考与反思自己,及时提醒自己检查这些假设是否正确地反应了我们的价值观。
第六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p110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谬误有三种常见:
推理需要的假设明显错误
与结论无关的信息
论据成立的前提是结论
举例:人身攻击谬误、滑坡谬论、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滑坡谬论在奇葩说刘擎教授说过,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举例:偷换概念谬误
某个关键词在论证中出现不止一次,要警惕前后意思是否一致。
举例:诉诸公众谬误
某个看法广受欢迎那么这个看法一定就是对的
第七章
论据的效力如何1
事实断言:如果没有证据,这个断言就是孤立断言。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就越接近事实。
什么时候接受一个事实断言:1常识2无懈可击的论证3很多高质量论据合理证实。
证据类型:直觉(no)、个人经历(以偏概全谬误)、典型案例(有无代表性?有无相反的有力证据?有无偏见?)、当事人证词、权威或者专家意见(调查专家背景)、
第八章
论据的效力如何2
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可验证性、可控性、稳定性)、类比(很多地方都运用到类比论证)
研究报告:过度概括(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吗)
第九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替代原因: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大部分持论者可能会暗示替代原因,只给那些你喜欢的原因。
如果持论者不考虑到各种原因的复杂性,他们就犯了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论。
组间比较,最好的组件设计:随机化实验设计。
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谬误、忽视常见关系谬误
事后归因谬误:乙发生在甲之后,所以甲引发了乙?
基本归因错误:我们喜欢把别人行动的动因看成是其内部因素比如性格人品造成,而不是外部因素压力,经济等。
第十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如何找出欺骗性数据?
这些数据是如何采集的?
平均值令人困惑
平均数、中数、众数
有些数据确实能证明一件事,而持论者往往宣称证明了另外一件事。
统计的数据不完整也会欺骗我们,尤其当只有百分比出现。(要先自己想想所需数据,再和3作者给出的数据做对比。)
第十一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结论只有在对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或者假设之后才能得出来。
二分法思维方式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一个论证也可以指向多个结论
谨慎使用条件句来创造多种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