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二章的思维导图,学习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系统科学理论与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就是探讨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有效地学习等问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现代教育技术
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强化
代表人物:华生(刺激—反应学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试误—联结说),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基本观点
(1)怎样看待知识
知识是联系及部分技能有组织的积累,是在基本的心理单位或各行为单元间形成各种有组织的连接
(2)如何理解学习活动
学习是联系的获得和使用,是形成联系,增强联系,调整联系。有效的学习需要有明显的准备,即学习的行为需要“塑造”
(3)怎样看待教师和学习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训练者,而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被动的接受知识
(4)如何理解教学
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给学生创设能为要学习的刺激作出反应的机会,教学要在学生作出反应之后,应当有随之而来的反馈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者的主体价值
代表人物: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基本思想
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者为中心意义建构
代表人物: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维特洛克(主动建构信息),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着眼学生最近发展区)
基本思想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教学策略
1支架式教学策略
(1)搭脚手架
(2)进入情景
(3)独立探索
(4)合作学习
(5)效果评价
2抛锚式教学策略
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
3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
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者的潜能与价值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强调人的价值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
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教学设计理论
1、“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肯普模式——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雷根、史密斯模式
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教学目标分析。
情境创设
信息资源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协作学习策略设计
开展学习效果评价
3、“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传播理论——活动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的混合
学习方式:“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的混合
学习环境:“线上—线下”的混合
学习内容:“传统学习材料——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混合
视听和传播理论
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2、教学传播的基本规律
(1)共识律
(2)谐振律
(3)选择律
(4)匹配律
3、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系统科学理论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