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样听孩子才肯说》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下图总结的是本书第一章的内容,也是本书所有内容的基础。适合父母们阅读,说不定有惊喜!
编辑于2021-05-28 18:01:25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样听孩子才肯说
理念
第一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第二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第三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请孩子帮忙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例
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子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他们都不承认是谁做的
我们越想发现真相,孩子越想表明他们的清白。
看到让我们生气的时候,表达愤怒会对我们更有帮助,而不是确认“嫌疑人”,然后加以惩罚。
我对谁干的不感兴趣,也不想指责已经发生的事情,我只想知道现在怎么补救。
表明你的期望
现在我想……
提供选择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表达不同立场”之后,要告诉孩子该怎样修正他们的错误。
他们经历了自责之后,还要有机会能恢复原来的自信,重新看到自己是个受尊重,负责任的家庭一员。
采取行动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惩罚是为了教育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
承受自然后果,希望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相比“为了你好”的惩罚方式,更容易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不要急于完成这一步
只有当孩子觉得被倾听,被理解的时候,他才能考虑你的感受。
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简短清晰
如果你不停的说你的担心、愤怒和郁闷,孩子就很难听下去。
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有可能的话,让孩子先说几个想法。
对任何一个想法都要避免评价和论断
不说“这个主意不好”
接纳所有的想法
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时间去思考,让事情再渗一渗,就可以找到办法。
把所有的想法都记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我们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
写本身并不重要,但把想法写下来,会让说出想法的人感到被尊重。
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坚信如果肯花时间坐下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真正感受,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想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当和孩子出现冲突的时候,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
教导孩子他们不是受害者,也不是我们的仇敌
教给孩子如何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要说贬低的话,而是描述你个人的反应。
这个让我感觉不舒服,因为……
这个我好像可以做到。
跟踪执行
“把计划变成行动,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谁来负责这个?”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不允许孩子指责你的任何观点。
不指责也不讨论以前发生的,我们现在重点讨论是以后怎么办。
理念
没有一种方法是永久有效的
生活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他是在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好不要涉及到后果,”解决问题”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表达好的愿望,一旦把失败的后果也放进来,就会破坏这种信任,并产生怀疑、扼杀积极性。
如果孩子问“他不做该做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我们先不去想这个后果,现在要做的是……,我们齐心协力才能做到。
例
孩子太晚不肯回家。
我觉得正和朋友玩的高兴的时候,让你离开,对你来说太不容易。
但是,另一方面你太晚的话,我也会为你担心。
那我们一起想想,有什么办法我们都能接受。
把想法记录下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想去掉,哪些想保留。
解决问题前
我们
我现在还在气头上吗?
我现在足够冷静吗?
孩子
你现在方便讨论这件事情吗?
注意事项
对不会说话的孩子,当他去摸不能摸东西的东西时,是不是可以打他的小手?
孩子不会说话,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听或者不理解
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在学习
可以多次重复提示
重复提示和重复打手所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期望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当他做了后悔的事,他能反思:“我怎么做才能改正我的错误,把过失弥补过来。”而不是“我做的事情,证明我毫无价值,该受惩罚。”
孩子用“对不起”来安抚生气的父母
他们能很快道歉,也会很快重犯。
让孩子意识到,他们要真诚的道歉,他们懊悔的感受应该转换成行动。
话术
对不起意味着采取行动。
对不起的意思是有所改变。
很高兴听到你说对不起,这是第一步,下一步试想一想该怎么做。
父母惩罚孩子
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行为朝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
许多父母使用惩罚,是因为没有人教给他们更好的管教方法。
惩罚是用外在力量控制或强制一个人,受惩罚的人几乎不被受尊重。
体罚给孩子带来痛苦,也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
体罚带给孩子的影响,没有一样是父母所期望的。
惩罚只能让孩子更逆反
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体罚是孩子最不需要的
孩子对父母实施暴力,正是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管教”的意图是“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内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励以及主观能动性。
管教必须以相互尊重和信任为前提
第四章 鼓励孩子自立
理念
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一天等他们离开我们的时候,能自己独当一面。
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翻版或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与我们有着不同性情,不同品位,不同感知,不同期望,不同梦想的个体。
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所有技巧都是要帮助孩子,看到自己是个独立的,有责任感的,有能力的人。
我们听听他们的感受,分享我们的感受,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在鼓励他们能自立。
鼓励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琐事,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为孩子做一切事情的不一定是好妈妈
把本属于孩子的责任还给他们
找到一种新的一语言来鼓励孩子有责任感,对我的的确是个挑战。
图省事
我们很多人都很忙碌,但孩子做了他们要做的事情,既方便又快捷。
在情感上,我们无法割断义孩子的紧密联系。
我们无法不视他们的失败为我们的失败。
克制自己去提供建议
不马上
我们不能承受孩子不在需要我们十的失落感
每个家长都在经历一次“痛并快乐着”的旅行
一开始,我们现呻吟一个弱小无助的生命。
几年来,又经历为他们担心、给他们安慰和理解,为他们做人生计划的过程。
把我们的爱、我们的体力、我们的智慧和经验都给了他们,为的是有一天能让他们有内在的力量和信心离开我们。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让孩子自己选择
看是不合理的选择,对孩子来说,都会让他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
孩子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们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沮丧和执拗。
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们一个“怎样去做”的选择,那么自己选择就注意减少孩子的沮丧心情。
A or B?
反思
我给孩子的选择是我和孩子都能接受的吗?
这些是选择还是威胁?孩子会不会觉得我是想操控他。
选择的理解:我站在你这边,我希望你能做某事(或不做某事),但不想命令你,而是让你有发言权。
尊重孩子的努力
“系鞋带很考验你手指的灵活性。”
当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就会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
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提示,而不是去替他们做。
成功:他会很自豪,自己完成了一件难事。
失败:至少他们知道,这个事情完成起来比较困难。
错误话术
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有些难。(孩子会想:为什么对我来说有些难,不是对别人来说难?)
话术
有时候……会好些。
即使不管用,孩子也不会觉得很失败。
不问太多问题
问太多问题会让人感觉私人生活被侵犯
孩子想说的时候,自然会和你说。
孩子们在没准备好怎么回答或者不愿意回答的时候,他们防御性的回答就是”我不知道”或者“别烦我”。
别急着告诉答案
当孩子提问时,首先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寻找答案的过程和问题本身一样重要
话术
你是怎么想的?
重复孩子的问题
称赞孩子的问题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让孩子知道他们不能凡事都完全依赖我们(家庭)。
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保护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让他们对实现梦想失望,也会让他们失去了实现梦想的人生经历。
生活的很多乐趣来自梦想,幻想,期待和计划。
其他技巧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
避免侵犯孩子身体的动作
不要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
不管孩子多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他们
让别人自己去问孩子问题
“他为什么不和弟弟一起玩?”
“他喜欢刚出生的弟弟吗?”
“你让好帅来告诉你,只有他知道是怎么回事。”
尊重孩子偶尔出现的“没准备好”
思想或身体
不用去强迫或催促孩子,我们相信他们最终会准备好的。
“我不担心,如果你准备好了,就可以进水里玩。”
“会有一天,你能像爸爸妈妈那样自己去厕所。”
谨防说太多的“不”
挫伤孩子的热情
感觉对自己的攻击
他们会尽其所能来反抗
代替说“不”的方法
提示
接纳感受
描述问题
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
给自己的时间想想
更多建议
当孩子自己想清楚该怎么做的时候,才有信心,并且愿意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帮助他整理纷乱的思路
把问题重新叙述一遍
提供外部可利用的资源
当孩子完全理清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后,他就能认真倾听你的建议——特别是利用尊重他的方式所做的建议。
第五章 学会赞赏孩子
第六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