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学习完成注册安全工程师第一章的内容,整理的思维导图。要求我们掌握危险源的分类。运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编辑于2021-05-29 18:28:09这是一篇关于领导变革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概括,第一部分:变革中的问题与解决之道,第二部分:领导变革的8个步骤,第三部分 对21世纪的启示。
这是一篇关于变革之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结束,步骤八:成果融入文化,步骤七:促进变革深入,步骤六:积累短期胜利,步骤五:善于授权赋能,步骤二:组建领导团队,步骤一:树立紧迫感,步骤四:沟通变革愿景,步骤三:设计愿景战略,概述。
如何更好的激发员工的自主工作方法;如何打造自主激发的团队。丹尼尔·平克在书中提出了驱动力3.0的概念,这是对传统激励理论(驱动力1.0和2.0)的颠覆。驱动力1.0主要基于生物性驱动力,如饥饿、口渴等;驱动力2.0则依赖于外在动机,如奖励和惩罚。而驱动力3.0则强调内在动机,即人们出于自主、专精和目的而工作的动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领导变革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概括,第一部分:变革中的问题与解决之道,第二部分:领导变革的8个步骤,第三部分 对21世纪的启示。
这是一篇关于变革之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结束,步骤八:成果融入文化,步骤七:促进变革深入,步骤六:积累短期胜利,步骤五:善于授权赋能,步骤二:组建领导团队,步骤一:树立紧迫感,步骤四:沟通变革愿景,步骤三:设计愿景战略,概述。
如何更好的激发员工的自主工作方法;如何打造自主激发的团队。丹尼尔·平克在书中提出了驱动力3.0的概念,这是对传统激励理论(驱动力1.0和2.0)的颠覆。驱动力1.0主要基于生物性驱动力,如饥饿、口渴等;驱动力2.0则依赖于外在动机,如奖励和惩罚。而驱动力3.0则强调内在动机,即人们出于自主、专精和目的而工作的动力。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 安全生产管理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活动(PDCA)
2. 安全管理:生产过程中人与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
3. 海因里希法则:1:29:300(330起意外事件,300件未伤人事件,29件轻伤,1件重伤或死亡)
4.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
综合考虑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诱导事故原因,将工伤事故分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触电、淹溺、灼烫、火灾
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
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重点要分清导致事故的起因是什么?如维修起重机,导致触电摔死,那事故属于起重伤害
根据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及损失分为四级
一般事故
死亡3人以下,重伤10以下,直接损失1000万元以下
县级人民政府调查
报告到市区的市人民政府和安监局
较大事故
死亡3~10人以下,重伤10~50人以下,直接损失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调查
报告到省级人民政府和安监局
重大事故
死亡10~30人以下,重伤50~100人以下,直接损失5000万元~1亿元以下
省级人民政府调查
报告到国务院
特别重大事故
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接损失1亿元以上
国务院调查
5. 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可以立即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局部停产,或受外部因素影响自身难整改
6. 风险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广义风险分: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健康4类风险
日常安全管理分:人、机、环境、管理4类
7. 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存在意外释放的能量(决定后果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的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因素(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类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控制第二类危险源的问题
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实际存量或设计最大量/临界量,小于1不是重大危险源,大于1属于重大危险源
同一单元有多种危险化学品:(q1/Q1+q2/Q2+qn/QN),小于1不属于,大于1属于
8. 本质安全
定义:事前技术措施 通过设计等手段半设备或生产系统中具有安全性,作死也不会受伤
两方面
失误---安全功能
人操作失误不会发生事故
设备工艺有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故障---安全功能
发生故障还能继续正常工作
发生故障自动转为安全状态
特点
本身固有
规划设计阶段完成
不是事后补偿
9. 安全许可
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
建筑施工企业
省级主管部门
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
矿山分煤矿与非煤矿山
非煤分:地质勘探、采掘施工、石油天然气、金属非金属矿山
安监部门
民用爆破
省级公安部门
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事故致因原理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人的原因占100%
为防止事故而选择人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人与物设备各50%)
海因里希理论
博德
亚当斯
北川彻三
基本原因
管理原因
学校教育原因
社会或历史原因
间接原因
技术原因
教育原因
身体原因
精神原因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第一类伤害是施加了影响
能力施加到身体
第二类是影响了局部或能量交换,如中毒窒息、冻伤
身体失去能量
取决于能量大小、时间长短、力量集中
事故预防对策主要有11种屏蔽对策(全部是技术措施),如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等
轨迹交叉理论(人与物原因各50%)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发生相遇导致事故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系统安全理论(物的原因100%)
改善物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都潜伏危险,通常说的安全或危险都 是主观判断
不可能消除全部危险,减少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减少总危险性而不是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损失
综合原因
事故调查与系统理论相反:事故现象---事故经过---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
安全原理
系统原理
动态相关性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他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整合分原则
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
反馈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他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封闭原则
必须具有紧密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
人本原理
动力原则
三种方式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能级原则
根据单位和个人的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
激励原则
通过奖惩来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基础:需要---动机---行为
预防原理
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与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
因果关系原则
只要有事故诱发原因,必然产生事故结果
3E原则
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本质安全化原则
从开始设计时考虑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强制原理
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优于一切
监督原则
政府监管、企业守法
安全心理与行为
美国斯坦福大学 莱维特:外部刺激---肌体感受---大脑判断---行为反应---目标完成
相同刺激有不同行为
相同行为有不同刺激
根据人的行为反应
感知差错
信息时间太短、太快;近视、色盲;信息量过大;环境照明、炫光
判断、决策差错
遗忘和记忆错误、分析错误、决策差错
行为差错
性格与安全
孤僻、冲动、马虎、轻率、迟钝、胆怯、抑郁、攻击(不好词都是容易发生事故)
气质与安全
胆汁质(马路第一杀手)
多血质(马路第二杀手)
抑郁质(容易疲劳驾驶)
黏液质(马路驾驶比较安全)
行为安全心理
省能心理;侥幸心理;逆反心理;凑兴心理;好奇心理;骄傲、好胜心理;群体心理
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哲学观
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
听天由命的哲学观,事故无法避免
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事后的管理
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统计分析
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
事中的管理
落实责任制
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五同时)
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
事前的管理
人的本质化与物和环境的本质化
三论;三同时、三同步;三不伤害、6S;
安全健康体系;科学、超前、预防事故;应用现代安全管理
安全发展观
红线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三个不能
不能牺牲人的生命
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安全
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四不两直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
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安全生产月主题: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
第20个安全月
国家安全月主要活动
企业主要负责人:大讲堂、公开课
专项整治集中攻坚战
安全生产万里行,隐患曝光
6.16安全宣传咨询日
安全宣传“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安全文化
四个阶段:自然本能;严格监督;独立自主;团队互助
安全文化的层次
深层次的安全观念文化
中间层的安全制度文化
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与安全物质文化
安全文化的主要功能
导向功能
大多数员工认同的价值取向
凝聚功能
强大的群体意识,凝聚力和向心力
激励功能
奖罚都算
辐射和同化功能
以点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