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浪潮之巅(吴军)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
编辑于2021-05-30 10:45:25浪潮之巅(吴军)
第1章:帝国的余辉:AT&T
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
拆分成三个部分
从事电信业务的AT&T
从事设备制造业务的朗讯Lucent
从事计算机业务的NCR
贝尔实验室
不断短视的目光不断拆分
第2章:蓝色巨人:IBM
国际商用公司
IBM是科技界的常青树:归于保守,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早期的IBM产品主要是一些用于管理的机械诸如打孔机、制表机等等,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和公司
小华生投资发展电子计算机,将计算机从政府部门和军方推广到民间,将它的功能由科学计算变成商用。
IBM-PC问世,引领个人电脑市场,最后将电脑部门卖给中国联想
IBM的基因:客户群主要是政府部门、军方、银行、大企业和科研院所,从来没有经营终端消费型产品的经验,也看不上这类产品。
反垄断的后遗症:1982年,IBM和美国司法部在反垄断官司中达成和解。和解的一个条件就是允许竞争对手的发展。
微软的崛起:开发微机的软件市场
微机开始危及大型机的市场,IBM出现严重亏损
郭士纳(食品公司的总裁):从一个计算机硬件制造公司到一个以服务和软件为核心的服务性公司。
开源节流:卖掉一些产业,裁撤一些部门
机构和制度改革,买回一些分出去的服务公司,将将IBM的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服务合成一体。
将研究与开发相结合,去掉一些偏重于理论且没有效益的研究
IBM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开源操作系统Linux服务器的生产商
在技术上不断在开拓和发展,以领导和跟随技术潮流,在经营上,死死守住自己核心的政府、军队企事业部门的市场。
从机械制造到计算机制造,再从计算机制造到服务。
第3章:“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美国工程院院士:开创和发展个人电脑工业
第二代苹果机麦金托什:世界上第一种可以买得到的、拥有交互式图形界面并且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
1985年,乔布斯和斯库利之争,被开除公司,年仅30岁。
1998年,重回苹果,
开发iPod的音乐与录像播放器
2004年,乔布斯患上癌症,少见的可治愈的恶性肿瘤
发明iphone
永远渴望,大智若愚
第4章: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摩尔定理: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现在,每十八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每十八个月价钱会降一半。
安迪-比尔定理:硬件性能的快速提升,会被软件更新占用过大的内存,一起相互促进。
反摩尔定理: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十八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第5章:奔腾的芯:英特尔--intel
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公司,全世界一大半的计算机都是用它的中央处理器。
计算机系统结构可以根据指令集合分为复杂指令和简单指令,复杂指令战胜全世界。
AMD的辅助与市场
微机时代的领导者只有两个,软件方面的微软和硬件方面的英特尔。
最大的贡献:证明了处理器公司可以独立于计算机整机公司而存在
第6章:IT业的罗马帝国:微软-Microsoft
同一个时代,学习乔布斯的操作系统
开发出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开放、兼容和廉价抢占市场。
Windows3.0出现,使得整个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从此定型,生态链的顶端就是微软,形成垄断地位。
平衡,针对全世界所有人的,这样才能达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最有野心,最有执行力的统帅。
第7章: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
斯坦福计算中心主管发明了一种能支持各种网络服务器、各种网络协议的路由器。
包容:如果公司里有人愿意创业,又觉得那是个好东西,就让他们留在公司内部创业不去外面折腾,思科作为投资者而不是管理者,若成功则可以收购扩大产业。
当一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后,就不要指望在市场占有率上翻番了。
第8章:英名不朽:杨致远、菲洛和雅虎公司
制定了互联网这个行业全世界至今遵守的游戏规则--开放、免费和盈利
第9章: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硅谷历史的缩影
六十年代,惠普进入小型计算机市场,八十年代进入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行业,它还是喷墨打印机的发明公司。
九十年代中期,惠普成为集科学仪器、医疗仪器和计算机产品为一身的巨无霸型的公司
拆分与并购:将赖以起家的仪器部门剥离上市,和江河日下而且亏损的康柏公司合并
第10章: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
无线通信的代名词,品质与技术的结晶
在八十年代初发明了民用蜂窝式移动电话,即大哥大,九十乃年代初,在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器和计算机处理器三个领域都是世界上技术最强的。
垄断第一代移动通信市场,
一个公司的基因常常决定它今后的命运
手机市场丢给三星和LG等公司,计算机处理器输给英特尔,数字信号处理器输给德州仪器,管理混乱。
技术路线错误,执行力不足,失去了利用技术优势夺回市场的可能性。
第11章:硅谷的另一面
硅谷的气候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四季如春,是世界上最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小公司的成功因素:创始人(实干者,精力过人),小而精的团队,难以被别人抄袭的技术,好的商业头脑以及能盈利的商业模式,判断力和执行力,好运气。
加班时间长,失业压力大。
机会均等,硅谷长盛的原因
第12章: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太阳公司
打败了包括IBM在内的全部工作站和小型机公司,而且依据Solaris和风靡世界的Java程序语言,成为在操作系统上最有可能挑战微软的公司。
从1982年成立到2000年达到顶峰用了近二十年时间,而走下坡路只用了一年。
2000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碎时,以服务器和工作站为主的硬件业务急转直下。过分关注硬件的发展,没有长久眼光,忽略了软件的发展。
三大重点
利用在Unix上的主导地位,或联合或兼并其它Unix服务器厂商共同对付微软并稳守中大型企业市场。
改变商业模式开源Solaris,从卖操作系统变成提供服务。
没有将Java间接地转化成利润。
Novell公司
NOS(Network 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
帮助微软争夺UNIX企业级的市场,
微软的垄断阻碍其发展,初判微软一分为二,布什上台翻案,无回头之日。
网景公司
网景浏览器
微软设计出IE4.0,网景被垄断了操作系统的微软用这种非技术、非正常竞争的手段打败
居安思危,选用免费的倾销方式;改变商业模式,必须有办法抵挡住微软的轮番进攻,并且有二次三次的反击能力。关注的用户有问题,注重买的用户而不是实际真正使用的用户。
Real Networks
一方面为互联网服务的通用音频和视频播放器,另一方面为媒体公司,比如将提供将节目放到互联网上的服务。
微软利用免费捆绑的MediaPlayer打败RealPlayer
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第23章:下一个Google
新能源
生物和制药技术
新绿色农业
电子商务
无线业务
第22章:云计算
保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处理信息,并且可以非常方便的与人共享信息。
保证用户可以使用大量在云端的计算资源,包括处理器CPU和存储器而不需要自己购置设备。
第21章:金融风暴的冲击
第20章:互联网2.0
第19章:印钞机:最佳的商业模式
Google的广告系统
Ebay的电子商务系统
戴尔的微机直销系统
第18章:成功的转基因:诺基亚、3M、GE
诺基亚
成功的三点
抓住了移动通信从模拟到数字化的契机
政府的大力扶持
推翻了在模拟时代摩托罗拉制定的商业竞争规则。
3M
道琼斯
30个公司,是美国经济中最具代表性、长期发展稳定并且关乎到美国经济命脉的大公司。
不断转型
坚持以创新为公司的灵魂
在适当的时候强制淘汰一些看似还在挣钱但是前景不是很好的产品
3M的发明和产品都是针对广大用户的,而且是消耗性的。
GE
第17章:挑战者:Google公司
IPO三件事
采用拍卖的方式决定IPO的股价
将一次融资分成三次
将Google的股票分成了投票权完全不同的两种。
目光长远且精明到骨子里的公司
它希望每一个人都做出对公司有很大正面影响的贡献,而不只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工作。
不作恶,快速向前跑,不看两边。
进攻常常是最好的防守
第16章: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银行类别
商业银行
投资公司
共同基金公司
对冲基金
高盛主要业务
公司的上市、合并和拆分
财产管理
各种各样的基金
上市前需明确点
在上市的一瞬间公司的总市值值多少钱
上市公司融资多少。
公司付给承包商的佣金和今后的期权
华尔街的优胜略汰
第15章:高科技公司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强大之处
专业设置覆盖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合集
办学理念上,集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长于一身,既强调素质教育,又强调专业教育。
开放性
让大学融入社会,开放是斯坦福的本,而厂校结合是它的用。
创业者的天地
提供便利的创业条件
营造了一个创业的气氛和传统
第14章: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70-20-10
第一名占据70%的市场,强调自己是行业的领导者,给投资者和用户信心,但否认自己的垄断地位,以免给自己麻烦。
第二名占据20%的市场
剩下的10%市场给众多小公司去瓜分。
诺威格定理
当一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后,就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了。
扩展
一个公司把它现有的技术和商业优势用到相关的市场上去。
基因决定公司的未来发展
第13章:幕后的英雄: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偿还。如果投资成功,风投资本家将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回报,如果不成功,钱就打水漂了。
两种投资方式
一种是收买长期盈利看好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
一种是投资到一个新的小技术公司中,将它做大上市或者被其他公司收购。
关键
能够评估一项技术,并预见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
过程
渐进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多少钱投入多少钱,这样对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有好处。对投资者来讲,没有任何一家投资商会在刚开始时就把今后五年的开销全包了,这样风险太大。对创业者来讲,早期的公司股价都不会高,过早大量融资会使得自己的股权占的太低,自己不但在经济上不划算,而且还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甚至在创业的一半就被投资人赶走。
不投的情况
不盈利的不投
增长不稳定的不投
公司达不到一定规模的投
好的项目基本条件
项目一旦做成,要有现成的市场,而且容易横向扩展。
今后的商业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会以几何级数增长。
必须具有革命性。
创始人风投的基本要求
思路开阔,脑瓜灵活,能证明自己比对手强。
基因要好,优秀创始人才能吸引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才能奠定好的公司的基础。
动作快,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打败现有的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