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进判断的活动或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七章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涵
狭义:指对小学语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进判断的活动或过程,一般包括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评价、对课程计划的价、对课程标准的评价、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评价等核心内容,它一般是由受过专培训的评价人员借助专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的。
广义:即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进行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
二、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观的创新
(一)从评价的目的来看: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改善教师的教学
(二)从评价的取向和维度来看: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摒弃了片面的评价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点转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结合,即必须对课程中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进行全面、多元的评价。
(三)从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来看: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评价建议”强调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四)从评价主体来看: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从单向的教师评价转向教师的评价、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相结合,注重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化。
三、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四)评价主体多元与互动相结合
第二节 小学语文学习评价
一、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目标的确定
(一)语文学习评价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能力评价要素
语言知识评价
文章知识评价
文学知识评价
一般能力评价
发展能力评价
2.过程与方法评价要素
课堂参与
阅读习惯
表达习惯
学习方法
课外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要素
热爱语文
关心文化
参与实践
学会合作
(二)一般性发展目标的确定
道德品质
学会学习
沟通与交流
思考和推理
个人与社会责任
二、小学语文考试评价
(一)采用灵活的考试形式
1.书面测试与平时考察相结合
2.闭卷与开卷相结合
3.独立完成与分组讨论完成相结合
4.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二)合理分析考试结果
1.考试结果的等级评价
2.考试结果的评价反馈
(1)对考试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
(2)对于成绩的评定与处理进一步推行等级制
(3)考试结果的反馈要以激励为主
(4)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三、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
(一)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内涵
用以显示有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的记录和资料。
(二)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构成
1.设计说明
2.系列作品
3.反思记录
(三)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特点
1.目标明确
(1)关于语文学科课程目标方面
(2)关于一般性发展目标方面
(3)关于个性目标发展方面
2.主题确定
3.评价及时
4.过程完善
(四)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评价的具体操作
1.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
2.确定作品收集内容
3.确定评分标准
4.评价结果的交流与分享
四、小学语文学习评价方式
(一)自评
(二)互评
1.互评的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注意评价的客观性
(2)注意评价的顺序性,合理运用权威,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3)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4)关注个体差异,培养民主气氛
2.互评的具体方法
(1)说明互评的方法
(2)调动学生互评的兴趣
(3)在互评等级上进一步改进
(三)师评
1.注重日常,评价及时
2.给予信任,减少规定
3.讲究实效,避免空洞
4.转化否定,激励为主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素质指标
(1)思想道德素质
(2)文化理论素质
(二)职责指标
(三)绩效指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