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 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由物质与意识所组成,其中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下图整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要点,简明扼要地概括成了两大特征和三大规律两个部分,两大特征指联系和发展,三大规律则是指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唯物论
物质观
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客观实在性
意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表现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我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基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意识论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概念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它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
意识的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有高度的革命和工作热情
能动性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还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受动性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意识能动性的效果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
意识能动性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起源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本质
人脑的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具有社会性
运动观
运动
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根本属性
相对静止
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
物质的根本性质的暂时不变
时空观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
持续性,顺序性
一维性
空间
广延性,伸张性
三维性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基本观点
基本立场
创立条件
社会
阶级
自然科学
思想
鲜明特征
科学性
革命性
实践性
人民性
发展性
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
认识论
实践认识
实践
本质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
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
实践客体
实践中介
变化发展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
过程
子主题
辩证运动
真理与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