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沉淀重量分析法
沉淀重量分析法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其概述、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与形成机理、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等。
络合滴定法,分析化学思维导图,详细的总结了概述,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络合滴定指示剂,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分析化学,思维导图,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详细的总结了定量分析,溶液平衡,滴定分析法,概论,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浓度的标定。
分析化学思维导图,氧化还原滴定,包括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沉淀重量分析法
10.1 概述
定义:—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或质量的变化来确定 被测组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分类
1. 沉淀法
优点: Er : 0.1~0.2%,准,不需标液。 缺点:慢,繁琐。 测P,S,Si,Ni 等的仲裁分析仍用重量法
要求
沉淀形式
沉淀的溶解度要小,溶解损失应< 0.2mg;
沉淀的纯度高;
易于转变为称量形式 ,便于过滤和洗涤
称量形式
组成恒定;
性质稳定,不易受空气中CO2、O2和水分的影响
摩尔质量大(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准确度)
2. 气化法
3. 提取法
4. 电解法
10.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溶解度与固有溶解度
分子(固有)溶解度
MA 在水溶液中以分子状态或离子对状态存在时的活度aMA(水),用S0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是常数
固体MA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为S,一般为 S=S0+[M+]=S0+[A-] ( S0 = aMA(水)≈[MA]水 (γMA≈1))
大多数物质的固有溶解度较小(占总溶解度的0.1%~1%),通常可忽略其影响(但HgCl2例外),因此有 S = [M+] = [A-]
活度积与溶度积
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S可通过活度积常数(活度积) Kap进行计算,它仅与温度有关
Ksp称溶度积常数(溶度积)
“条件溶度积”K’sp表示有副反应发生时,溶液中沉淀平衡的实际情况。
K’sp = [M’][A’] = [M+][A-]αMαA= KspαMαA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同离子效应—减小溶解度
加过量沉淀剂是降低溶解度的最方便有效的办法
盐效应—增大溶解度
酸效应—增大溶解度
络合效应—增大溶解度
影响S 的其他因素
温度: t↑, S↑
颗粒大小: 小颗粒溶解度大, ∴需陈化
溶剂: 相似者相溶, 加入有机溶剂,则S .
沉淀结构: 稳定型结构
10.3 沉淀的类型与形成机理
沉淀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过程
产生晶核的条件 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构晶离子浓 度的乘积大于沉淀的溶度积。
均相成核 在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因离子间的缔 合静电作用,自发地聚集而从溶液中产生晶核;
异相成核 溶液中大量外来的固体微粒(如尘埃、试 剂中的不溶杂质、器皿表面的微粒等)在沉淀过程中起着 晶种的作用,诱导构晶离子聚集在其表面形成晶核
晶体的成长—定向和聚集
聚集过程 由离子聚集成晶核,再进一步堆积形成肉眼可见 的沉淀微粒的过程。又称为成核速度。
定向过程 在聚集的同时,构晶离子按一定的晶格有序排列 在晶粒表面,从而形成更大的晶粒的定向排列作用。又称为 晶核长大速度
10.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共沉淀
定义 在进行沉淀反应时,某些可溶性杂质 混杂于沉淀之中与其一起沉淀下来的现象称“共 沉淀现象”,是由于表面吸附、吸留和生成混晶 引起的。
表面吸附共沉淀 成因 由于晶体表面的离子电荷未完全平衡( 特别是处于棱、角上的离子所致
表面吸附及吸附规则
1) 构晶离子优先(过量组分)
2) 离解度或溶解度小的物质
3) 价数越高, 浓度越大, 越易被吸附
4) 沉淀总表面积大,吸附杂质多
5) 温度升高, 减少吸附
吸留和包夹
吸留 因沉淀反应速率过快,表面被吸附的杂 质离子还来不及离开,就被随后生成的沉淀覆 盖而包藏在沉淀内部的现象;
• 包夹 在形成沉淀的过程中,母液被包裹在沉 淀内部的现象;
区别 吸留符合吸附规律,有一定的选择性; 而包夹没有;
消除方法 无法用洗涤除去吸留与包夹的杂质 ,只能通过重结晶或陈化进行纯化
混晶
成因 杂质离子与构晶离子半径相近,电子层结 构相同,形成的晶体结构也相同时,则极易代替构晶离子 进入沉淀晶体内部,生成混晶
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
选择适当的分析程序 当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不要 先沉淀分离杂质组分,以免引起被测组分共沉淀
采用氧化还原、络合反应掩蔽干扰离子,降低易被吸 附杂质离子的浓度;
选择适当的洗涤剂洗涤沉淀,对消除表面吸附共沉淀 的影响有一定效果;
进行再沉淀(第二次沉淀),对于除去吸留包夹的杂 质很有效果。
选择适宜的沉淀条件
10.5 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形沉淀
稀
热
慢
搅
陈
10.6 沉淀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wB=mB/ms
根据称量形式与被测组分表示式之间的化学计量关 系求出“换算因数”F
.根据称量形式与被测组分表示式之间的化学计量关 系求出“换算因数”F
.将沉淀称量形式的质量m'换算成被测组分的质量 mB=Fm'
求出B的质量分数 wB=Fm'/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