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分析化学思维导图,详细的总结了概述,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络合滴定指示剂,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分析化学,思维导图,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详细的总结了定量分析,溶液平衡,滴定分析法,概论,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浓度的标定。
分析化学思维导图,氧化还原滴定,包括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
概述
定义
络合滴定法(配位滴定法): 以金属离子和络合剂的络合反应(生成配位化合物) 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滴定条件:完全、定量、迅速、且有指示终点的方法
络合剂种类:
无机络合剂:形成分级络合物,简单、不稳定
有机络合剂:形成低络合比的螯合物,复杂而稳定
滴定剂
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氨羧络合剂中应用最为广泛 的典型代表,络合滴定法主要指以EDTA为滴定剂的方法; 它在水溶液中以双偶极离子的形式存在。
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结构
解离平衡
性质
络合能力强
水中溶解度小(22ºC时100mL水中溶解0.02g) ,难溶于酸和有 机溶剂;易溶于NaOH或NH3溶液。为了增大EDTA在水中的 溶解度,通常将其制成二钠盐(Na2H2Y•2H2O), 二钠盐溶 解度较大(22ºC时100mL水中溶解11.1g) ,主要型体是H2Y2-, pH约为4.4
金属离子-EDTA形成络合物的特点
具6个配位原子,与金属离子络合,络 合比绝大多数为1∶ 1,计算的化学计量 关系简单;
MY是分子中具有多个5元环结构的螯合 物,稳定性高,从而保证了滴定反应的 完全程度
形成络合物的速率快;
络合物大多带有电荷,水溶性好;
无色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无色的络合 物,而有色金属离子与之形成颜色更深 的络合物。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络合物的形成常数
以K稳(KMY或lgKMY)表示
KMY↑大,络合物稳定性越高,络合反应越完全
对于1∶ 1型的络合物,K离 = [M][Y] / [MY] = 1/ KMY
MLn(1∶ n)型络合物

络合物逐级形成常数的乘积称为累积形成常数,用βi表示
[ML] = β1 [M][L] [ML2] = β2[M][L]2 … [MLn] = βn[M][L]n
络合剂的质子化常数
络合剂与H+结合的反应称之为络合剂的酸效应;
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
分布分数 [MLi]=δi cM=δ0βi[L]i cM=βi[M][L]i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
络合滴定主反应和副反应、副反应系数
EDTA的共存离子效应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Y(N))=([Y]+[NY])/ [Y]
Y的总副反应系数αY
αY=αY(H)+αY(N)-1
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M的络合效应及络合效应系数αM(L)
水解效应及水解效应系数αM(OH)
金属离子的总副反应系数αM
αM=αM(OH)+αM(L)-1
MY络合物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aMY
MY络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
绝对形成常数KMY=[MY]/[M][Y]
条件形成常数K'MY
EDTA滴定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滴定曲线的绘制
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
1.条件形成常数K‘MY的影响
2.金属浓度的影响
络合滴定指示剂
作用原理
金属离子指示剂是一种络合剂,在滴定过程中借助于 它的颜色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指示计量点附近 金属离子浓度突跃的情况,故称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简称金属指示剂,是判断络合滴定终点的主要选择。
金属离子指示剂——通过[M]的变化确定终点 酸碱指示剂——通过[H+ ] 的变化确定终点
终点前 M + In MIn 显示络合物颜色 终点 MIn + Y MY + In (置换) 显游离指示剂颜色
变色实质:EDTA置换少量与指示剂络合的金属离子 释放指示剂,从而引起溶液颜色的改变
条件
在滴定的pH范围内,指示剂In与显色络合物MIn的颜色应显著不同。
显色反应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
适当的稳定性。KMIn应足够大,但KMIn<KMY (KMY / KMIn >102) 。
溶解度要求:MIn易溶于水
指示剂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或变质,便于储存。
pM(pMt)
当达到指示剂的变色点时,[MIn]=[In´],
指示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化学计量点时不见指示剂变色
指示剂的僵化现象:化学计量点时不见指示剂变色
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
常用金属指示剂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
cM,spK'MY≥106
络合滴定中酸度的选择与控制
缓冲溶液和辅助络合剂的作用
常用缓冲体系及指示剂的选择
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
最高酸度
曲线
最低酸度
适宜的范围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分步滴定的可行性依据
共存干扰离子
可行性判据
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直接滴定法
具备条件
·符合单一金属离子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即lgcM,spK'MY≥6;络合反应的速 率快;
·有变色敏锐的指示剂指示络点,且不受金属离子的封闭;
·被滴定的金属离子不发生水解和沉淀反应(必要时先加入辅助络合剂予以防 止)
应用
选择并控制适宜的条件,大多数金属都可以用EDTA直接滴定。
返滴定法
对于不能直接滴定的金属离子,可以考虑采用返滴定法测定
返滴定剂的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络合物要有适当的稳定性
置换滴定法
利用置换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金属离子或EDTA,然后再滴定之,称为置换滴定 法
置换出金属离子
置换出EDTA
间接滴定法
利用能与待测组分定量生成沉淀(组成恒定)的反应,并与络合滴定法结合起 来,测定某些金属、非金属离子或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