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注册安全工程师 管理 第五章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思维导图
注册安全工程师 管理科 第五章学习后,编制的复习用思维导图!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1-06-14 21:21:56这是一篇关于领导变革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概括,第一部分:变革中的问题与解决之道,第二部分:领导变革的8个步骤,第三部分 对21世纪的启示。
这是一篇关于变革之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结束,步骤八:成果融入文化,步骤七:促进变革深入,步骤六:积累短期胜利,步骤五:善于授权赋能,步骤二:组建领导团队,步骤一:树立紧迫感,步骤四:沟通变革愿景,步骤三:设计愿景战略,概述。
如何更好的激发员工的自主工作方法;如何打造自主激发的团队。丹尼尔·平克在书中提出了驱动力3.0的概念,这是对传统激励理论(驱动力1.0和2.0)的颠覆。驱动力1.0主要基于生物性驱动力,如饥饿、口渴等;驱动力2.0则依赖于外在动机,如奖励和惩罚。而驱动力3.0则强调内在动机,即人们出于自主、专精和目的而工作的动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领导变革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概括,第一部分:变革中的问题与解决之道,第二部分:领导变革的8个步骤,第三部分 对21世纪的启示。
这是一篇关于变革之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结束,步骤八:成果融入文化,步骤七:促进变革深入,步骤六:积累短期胜利,步骤五:善于授权赋能,步骤二:组建领导团队,步骤一:树立紧迫感,步骤四:沟通变革愿景,步骤三:设计愿景战略,概述。
如何更好的激发员工的自主工作方法;如何打造自主激发的团队。丹尼尔·平克在书中提出了驱动力3.0的概念,这是对传统激励理论(驱动力1.0和2.0)的颠覆。驱动力1.0主要基于生物性驱动力,如饥饿、口渴等;驱动力2.0则依赖于外在动机,如奖励和惩罚。而驱动力3.0则强调内在动机,即人们出于自主、专精和目的而工作的动力。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
目标、任务与特点
目标:通过生产活动与安全管理监测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任务:完成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
特点:快速性、准确性、公开性、完备性、连续性
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监测系统:采集监测对象的数据,如温度、压力、液位等进行电脑分析
预警信息系统 :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功能;
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能敏感的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 评价指标的原则、评价指标、预警准则
预警准则: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把握尺度
预警方法
指标预警(定量)
因素预警(定性)
综合预警(指标+因素)
误警与漏警:误警1、发出预警,但事故未发生; 2、是预警与事故发生的等级不同; 漏警:警报准则过严;信息数据有误
预测评价系统
预警级别
预警系统的实现
监测:预警活动的前提
主要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
对大量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储存、传输),建立档案
识别: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适宜”的指标
诊断:主要任务是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
评价: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准时报警
没有监测,后面三项就是盲目的无意义的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
事故应急救援的 基本任务与特点
基本任务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是首要任务
迅速控制事态,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是重要任务
消防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特点
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认真学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理论框架: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预防
1、事故的预防工作,通过管理与技术措施
2、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措施,降低或减缓事故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
准备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
涵盖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响应
事故发生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1、统一指挥;2、加强组织协调;3、配备防护装备
恢复
包括短期恢复与长假恢复
短期:并非应急响应完全结束才开始,伴随响应开始就开始
长期:重建
体系构建
基本构成
体系建设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依托现有,资源共享
一专多能,平战结合
功能实用,技术先进
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事故应急响应机制
一级响应,利用有关部门调动一切资源,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
二级响应,两个或更多部门响应
三级响应,一个部门利用正常资源处理
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现场应急指挥组织架构
指挥官:负责现场应急响应所有方面的工作,批准实施
行政部:应急行动,包括消防与抢险、人员搜救、医疗救治、疏散与安置等
策划部: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与事故相关的战术信息
后勤部:为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物资、人员、运输、服务等
资金/行政部:事故所有费用并进行评估,承担其他职能未涉及的管理职责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体系
综合应急预案: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架构机构及职责、体系、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
专项应急预案: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针对重大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制定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现场处置方案: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
编制程序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资料收集:法规标准、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应急资源等
风险评估:1、 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2、分析事故类型及后果,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3、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完善应急保障
应急能力评估: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单位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编制应急预案: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衔接
应急预案评审:完成后,应组织评审
内部评审:由单个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生产单位组织外部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
评审合格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实施,并备案管理
扩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认真看一遍
公布起20个工作日向当地部门备案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应急演练
演练目的、原则
目的: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宣传教育、完善准备
原则:符合相关规定、切合企业实际、注重能力提高、确保安全有序
类型
按组织形式分类:桌面演练与现场演练
按内容分类:单项演练与综合演练
组织与实施
演练计划
演练目的、类型(形式)、时间、地点,演练主要内容,参加单位和经费预算等
演练准备
成立演练架构、编制演练文件、演练工作保障
实施
熟悉演练任务和角色
组织预演:演练人员按脚本桌面演练
安全检查:确认所有的工具、设备设施、技术资料及参演人员到位等
应急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单位和人员按照设定的事故情景,实施响应,过程有任何异常情况总指挥可决定中止演练
演练记录:安排专人采用文字、照片、音像、视频等记录过程
评估准备:评估人员按设计分工,开展评估工作,发现问题与不足等资料
演练结束:总指挥宣传演练结束,参演人员按预定方案集中、讲评、疏散。
演练评估与总结
演练评估
现场点评
书面评估:评估人员针对演练过程观察、记录到的信息进行科学、客观评价,并写报告,组织实施、演练目标的实现、参与人的表现、暴露的问题等情况
总结
组织单位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参与单位也可以总结)
总结报告内容:演练基本概要;发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应急管理工作建议
持续改进
根据演练存在的不足,预案编制部门应对预案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