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课程与教学论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有关课程论(四章)课程开发建设方向的思维导图,主要从课程开发于学校课程建设、课程论进行了概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论
课程概论
课程概念
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历史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礼记•学记》
教学论诞生的重要标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个里程碑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学科的分化与多样性
三中心的对立
传统教学论
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 学校中心 课本中心
现代教学论
杜威
儿童中心 经验中心 活动中心
多元化的发展
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博比特《课程》
课程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社会 儿童 知识
内部因素
学制 课程传统 课程理论 课程自身发展规律
课程表现形式
课程计划
概念
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学校性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机构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规范性,指导性文件,重点是规定学校开设的课程门类,各类课程的学时数量和开设顺序。
层次
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省级教育部门规定并执行的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关于某课程科目的学科性质,目标,内容构成,教学与评价建议等的纲领性规定;是关于一个课程科目的内容选择组织及其教学进程安排的指导文件
特点
导向性 标准性 专业性
教育意义
关于课程内容的实质性规定 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 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 指导教师教学的官方文本
构成
前言
课程目标与内容
实施建议
附录
课程资源
每个学科按照课程标准制作的供师生教学使用的课程材料
类型
教科书
其他课程资源
练习册 教师指导用书 课件 专题学习网站 网络课程
目标
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评价和任务指标
取向
价值取向
知识本位 强调学科固有价值
学生本位 课程促进个体成长价值
社会本位 强调课程社会价值
形式取向
普遍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行为性目标
确定目标的依据
学习者的需求
社会生活的需求
学科的发展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内容
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它们的处理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含义
三个要点
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
学生学习的对象
师生互动的主要中介
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取向
学科知识或教材
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学习者的经验
选择原则
注重基础性
凸现时代性
尊重学生经验
渗透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课程内容组织要素
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直接的关系
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
处理好直线式螺旋式的关系
小学课程内容的特征
强调课程内容的德育功能
课程内容在稳定中求发展
讲究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讲究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关注课程内容的统一性
课程开发与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开发
教育工作者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实施,评价并管理的动态过程,其目的在于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的成长的要求。
具体机制
中央集权制 地方分权制 学校自主机制
课程开发模式
泰勒“目标模式”
概念:教育工作者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组织规划和具体开展课程的开发活动
四大经典问题:目标,选择,编排,评价
三个来源
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
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两把筛子
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哲学
学习心理学
学习经验
选择的五条原则
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经验
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
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选后的四个特征
有助于培养兴趣
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
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
有助于获得信息
斯腾豪斯“过程模式”
施瓦布“实践模式”
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要,校内外教育资源对先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重组,进而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高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的过程。
一般原则
基于学生需要确立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基于办学规律做好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
基于本校实际规划学校课程的操作方案
基于课程原理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进程
基本路径
领会国家课程政策
分析学校基本条件
建构学校课程愿景
形成学校课程方案
确定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方法
未来趋势
整体化
协同化
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