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 资产
考初级会计的朋友们看过来,我整理了初级会计实务2020-第二章节资产的学习内容,帮助大家一起提升学习。
编辑于2021-06-18 15:00:53资产
货币资金
库存现金
基本存银行
使用范围:4(职工个人工资津贴、劳务报酬、奖金、劳保福利费用) +2(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等物资、出差人员随身差旅费)(现金使用可超过限额) +千元以下零星支出+其他
除2之外,超过限额部分用支票、银行本票支付;或经银行审核后现金支付
限额:一般按3-5天;偏远地区按5-15天
收支要点:
1、现金收入当日送存开户行;特殊由开户行确定送存时间
2、不得坐支
3、取现写明用途,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章、开户行审核
4、特殊情况需使用现金,财会部门负责人签章,向开户行申请,开户行审核后批准。
现金清查:“待处理财产损益” (批准前:少了计借,多了计贷)
溢余:应付出去的计其他应付款,无法查明原因计营业外收入。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支付出去的) 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的溢余)
短缺:有人赔计其他应收款,无法查明原因为管理不善计管理费用。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有人赔偿) 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管理不善导致)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银行存款
企业逐笔登记、每日结余;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非记账凭证
其他货币资金 6
商业汇票计入“应收/应付票据”
银行汇票存款
不超过出票金额的实际结算金额为准。 提示付款期限一个月;过期不受理。
账务处理
购货方开票并用银行汇票购买
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销货方收票并办理款项入账
因直接按入帐单入账,故借方为银行存款增加
借:银行存款(非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银行本票存款
单位、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均可使用; 提示付款期限二个月;过期要求退款时,出具单位证明,除现金银行本票和申请人在银行无存款账户只退现金外,只能转入原申请人账户。
同上
信用卡存款
为取得企业信用卡
1、单位卡账户资金从单位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销卡时余款也只能转入其中:银行存款),不得存现金和销货收入 2、可在特约单位购物消费,不得超过10万元以上;不得支取现金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此处指国内信用证:对相符交单予以付款的承诺 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企业为取得信用证
1、以人民币计价、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 2、应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 3、只能转账,不能支取现金 4、余额转回开户行
存出投资款
存入投资款专户的款项
划出资金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银行存款
购买股票、债券、基金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金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外埠存款
外地采购时,汇往来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1、填写汇款委托书,委托开户行办理汇款 2、外地银行开设临时采购账户,不计利息、支付不收、付完清户;采购人员可提取少量现金,其余均转账结算。
应收款项、预付款项
应收账款
入账价值:(不含增值税)价+费(代购货单位垫付的费用)+税(销项)
费:包括为购买方代垫的运费及运费增值税额
赊销、托收承付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销项 银行存款(垫付运费等费用)⬇
收到商业汇票时: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减值
我国 备抵法
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建立坏账准备,发生时冲销已计提坏账准备和相应应收款项
计算: 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当期应收账款计算的坏账准备金额(应收款项*估计比例2%)-已计提的上期科目贷方余额(或+借方余额)
年末应计提=年末科目贷方余额-年初贷方余额
当期应计提结果为正数,需补提坏账准备金额;反之则冲减。 科目为“坏账准备”(资产备抵类科目,借减贷加)与“信用减值损失”(补位)
计提坏账准备 补提:借: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 冲减:相反
发生坏账时,转销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 贷:应收账款 ↓
收回坏账时 1.撤销坏账,冲减上步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2.收回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先计提”坏账准备“, 发生坏账时冲减”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 坏账收回时反冲前面账务
预付账款
账务:分步(一站到底)
合并(实付金额)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进项 贷:预付账款 银行存款(差额。在借方或贷方)
应收票据
商业汇票:因承兑人不同分为 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申请时需交万分之五手续费,计入财务费用
付款期限6个月,提示付款期限为到期日起10日
应收票据贴现时,需交手续费/贴现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手续费) 贷:应收票据(票面金额)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应收股利
宣告发放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交、长成本)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权益)
实际收到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上市公司)
借:银行存款(非上市公司)
贷: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通知到期支付时: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其他应收款
应收保险公司赔款;罚款
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
存出保证金(租入包装物支付押金)
销售方收取的包装物押金为:其他应付款--存入保证金
应向职工收取的垫付款项(预借差旅费)
交易性金融资金
分类依据:根据业务模式(交易出售)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少量/偶尔为之:债券)划分。 以公允价值计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流动资产
近期内出售的股票/债券/基金
金融组合的一部分,有客观证据表明近期实际存在短期获利模式
账务处理
少了借、多了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虚拟),“投资收益”(现实)
取得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此时账面价值
入账价值需减除购买时未发放股利、利息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已宣告未发放、已到期未支付)
企业购买支付款:包含成本与未发放股利、利息
①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
影响营业利润
VS 所有者权益:股份有限公司接受现金投资 手续费、佣金等费用依次冲减 “①资本公积--股本溢价、②盈余公积、③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支付总价款)
持有(分红)
购买时未发放部分实际发放: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应收股利、利息
分红宣告时:
借:应收股利、利息 贷:②投资收益(现实)
实际发放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应收股利、利息
持有期间,在资产负债日,会计根据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就近原则)差额(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虚拟)⬆ 反之则相反
处置出售
账务:
借:其他货币资金等
售价,即当时公允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每期公允价值变动之和,此时反向出
两者之和为当时账面价值
③投资收益(少了借、多了贷)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就近原则)=投资收益
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盈亏相抵后的销售额为负值时,可结转下个纳税期,但年末不可转让下一个会计年度。
账务:
转让产生收益时 借:④投资收益等 ⬇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卖出价-买入价(包含未发放利息),非成本价;价税分离)
转让产生损失时 相反
增值税冲减投资收益,故影响投资收益
持有期间的当期营业利润(当期损益)影响金额=-交易费用(投资收益减少)+持有期间投资收益+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售时获得投资收益-出售时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交税使投资收益减少)
处置时点的当期利润影响金额=出售时价款(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就近)
(出售时获得的投资收益)
存货
概述
成本的确定
采购成本
价+费(运费、装卸费、保险费等)+税(不可抵扣的)(进口关税、小规模增值税进项)+入库前(入库时)整理等合理费用
费用不包括包装物押金,属于其他应收款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进项可抵扣,不属于采购成本
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计入存货成本 设计费用一般计入当期损益,如特定客户的设计费用可计入存货成本
合理损耗已含在成本中,不需要另加。 在计算采购实际成本时也不需扣除,但在计算单位成本时需扣除,按实际入库数量计算。
计划成本法,计划成本需扣除合理损耗
加工成本
为加工过程中追加费用=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其他成本
到入库前发生的其他支出
按来源,成本的构成
外购的存货
同采购成本
自制的存货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委托加工的
=实际耗用的材料/半成品+费(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往返运费)+税(不可扣)
特殊规定
仓储费
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计入存货成本
入库后的仓储费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设计费用
设计费用通常计入当期损益,可确定的特定客户设计费用可计入存货成品
商品流通企业
商品流通企业采购中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及其他费用处理: 1、可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2、也可先归集后分摊:已售商品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未售的计入存货成本。 3、进货费用较小时,计入当期损益。
非正常损耗材料、人工、费用,不计入成本,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实际成本法
个别计价法
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基础 计算准确、工作量大,适合贵重物品
先进先出法
先购进的先发出,逐笔登记发出成本 可随时结转发出成本;较繁琐,工作量较大
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期末存货成本价值升高,发出成本偏低,当期利润增加,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计算一次
单位成本=总成本/总数量(实际入库数量,不包括合理损耗) =(月初成本+本月进货总成本)/(月初数量+本月进货总数量)
计算单位成本时需扣除合理损耗,按实际入库数量计算。 购入影响单位成本,领用、发出不影响
本期发出成本=本期发出数量*单位成本
期末(月末)库存成本=月末数量*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每发出一次存货,计算一次
单位成本=(原库存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库存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期发出成本=本期发出数量*前单位成本(使用最新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成本=月末库存数量*月末最新单位成本
计划成本法
期末调整为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差异率
原材料
包括: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配件、包装材料、燃料
可采用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核算
科目
“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付账款”
购入
款到货到: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进项)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 ↓
款到货未到 (已付款未入库):
借:在途物资(入库后转为原材料) 应交税费(进项)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 ↓
入库后: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款未到货到 (未付款已入库):
(有单据价格)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进项) 贷:应付账款
(月末仍无价格无单据),应付账款按估价入账;待收到发票后红字冲销或反向冲销,重新记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
红字冲销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
反向冲销 借:应付账款--暂估 贷:原材料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进项) 贷:银行存款等
预付货未到
分步,预付账款一站到底
合并,按实付价
发出
生产经营领用
借:生产成本(基本车间、辅助车间)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部门)、生产车间一般耗用原材料计入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 研发支出(研发环节消耗) 贷:原材料
销售原材料
借:其他业务成本(损益类费用) 贷:原材料
委托加工
借: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加工材料) 贷:原材料
实际成本法下,按照4种计价方式计算发出成本
计划成本核算
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 “原材料”的收入、发出、结存,按计划成本计价。本质还是实际成本,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采购”最后相当于实际成本
购入
款到货到:
分步 1.采购,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中转站) 应交税费(进项) 贷:银行存款等 2.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3.结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计借方为超支,贷方为节约,发出原材料则相反。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2.3合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超支,贷方节约)
总结:①“材料采购”(中转站)(分步借实贷虚,合并实) ②“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超支,贷方节约,发出相反) 期末余额不单独列示,在“存货”中列示
款到货未到(未入库):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充当“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进项) 贷:银行存款等
货不能入库,根据发票将 材料采购(充当“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款未到货到(入库):
同1,银行存款改成应付帐款,应付票据
货到未收到账单
月末仍无账单价格,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以后红字冲销或反向冲销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账款-暂估
......
计划成本法下,需扣除合理损耗,按实际入库数量计算成本
发出
1.发出时:
用于生产经营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销售原材料
借:其他业务成本
委托加工
借:委托加工物资
2.期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调回实际成本,按月分摊
“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节约,贷方超支
借:生产成本等 ↑ 贷:材料成本差异 ↑
借: 材料成本差异 ↓ 贷:生产成本等 ↓
“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超支,贷方节约; 发出相反)
成本差异计算
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本期成本差异率
差异率=总差异÷总计划成本
发出实际成本=发出计划成本×(1+本期差异率)
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
以计划成本为计算基础
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发出需计算差异,期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周转材料
可用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核算
包装物
发出时
生产领用
借:生产成本(生产领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或贷方)(计划成本法时)
生产车间一般耗用包装物摊销额计入“制造费用”
随同出售
不单独计价
成本结转计入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为了销售)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单独计价
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成本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销项
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或贷方)(计划成本法时)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出租出借及其修理费用摊销
收取包装物押金,计入 其他应付款-存入保证金
出租收取租金,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摊销时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出借,摊销时计入销售费用
计划成本法计价时,涉及“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超支,贷方节约; 发出相反)
低值易耗品
包括 :工具、用具、替换设备、劳保用品
一次摊销
金额较小,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
分次摊销
多次使用,按账面价值分次平均摊销
摊销时,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领用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摊销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题中计算 领用时不影响“存货”余额,摊销时按摊销数减少“存货”余额
委托加工物资
成本=实际耗用物资材料+费(运杂费、往返运费)+税(不可扣)
税费 包括 小规模进项增值税,物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消费税
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的消费税可抵扣,不计入成本
发出物资
借:委托加工物资(物资材料实际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法时)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或贷方)
支付费用
借:委托加工物资(费用) 应交税费-进项(费用的税费) 贷:银行存款等
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周转材料等(计划成本法时) 贷:委托加工物资(物资材料+费用+税费)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或贷方)
合理损耗:实际成本法计算成本时不扣除;计算其单位成本时扣除 计算 计划成本法成本时扣除,按实际入库数计算。
库存商品
商品入库
借:库存商品(产成品增加)↑ 贷:生产成本(在产品:材料、人工、费用的减少) ↓
发出:即销售时
一般:销售产品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关成本。通常月末进行。 实际成本法(4种计价方法)
借:主营业务成本(损益类的费用类)↑ 贷:库存商品 ↓
商品流通企业: 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
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毛利=售价-成本 =销售额*毛利率 销售净额=收入-退回-折让
本期销售成本=本期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销售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售价金额核算法
进销差价=售价-进价。科目“商品进销差价”(相当于毛利)
购入 借:库存商品(售价) 贷:银行存款等(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 销售发出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售价) 分摊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进销差价率=总进销差价/总售价 =(总售价-总进价)/总售价
本期销售成本=本期销售额-本期进销差价=本期销售额*(1-进销差价率)
期末结存成本=期初进价成本+本期购进进价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存货清查
待处理财产损益 (少了借,多了贷),批准后,反向转出
盘盈(管理失误)
批准前 借:原材料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管理费用(管理失误)
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
盘亏、毁损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转出)(存货没了进项税额不能扣除,自然灾害除外)
批准后 借:原材料/银行存款(残料入库,变价收入) 其他应收款(有人赔) 管理费用(净损失、管理不善) 营业外支出(非正常损失、自然灾害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存货减值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实际成本(账面价值)、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实际成本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减值原因消失时,减值损失可转回
出售存货时要结转对应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跌价准备会增加存货 账面价值=账面净值-已计提跌价准备
可变现净值=预估存货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包装费等)-预估销售费用和税费
当期应计提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已计提跌价准备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备抵,借减贷加)↑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资产类科目
已发生的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大于一年的各项费用。 如: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即租入办公楼装修费。
账务
发生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料工费)
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装修费)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 贷:长期待摊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