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班主任工作 知识总结
如何你正愁不知道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这篇教育综合知识之班主任的工作,正好适合你,帮助您正确理解班主任的职责。
编辑于2021-06-21 10:13:36班主任工作
一、 班级和班级管理
班级
率先使用“班级”-埃拉斯莫斯
提出“班级授课制”捷克夸美纽斯
19世纪初,英国“导生制”
我国班级授课制产生:1862年京师同文馆
20世纪初,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地位:
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
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定义: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班级管理
目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充分自由发展。
对象: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对象:人,即学生
主要手段: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内容:班级组织管理、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模式
常规管理
平行管理
马卡连柯,树状模式
民主管理
要求
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
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
德鲁克提出
核心:将他控式管理转变为自控式管理
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
功能
1.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主要功能
2.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基本功能
3.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重要功能
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问题的解决策略
1.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班级管理的实质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2.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位置
3. 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班级管理能力
最好途径: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和全员制
二、 班集体的管理与建设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 明确的共同目标
前进的导向和动力
2. 一定的组织结构
核心
3. 共同的生活准则
发展的保证
4. 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措施
一、 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班级目标必须由全体成员,包括班主任和全班学生共同讨论确定
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二、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核心队伍由积极分子与班干部组成
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关键是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建立核心队伍要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积极分子
班主任要大胆使用积极分子
三、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班级规章制度的组成
一、 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各种制度
二、 由学校制定的常规制度
三、 由班集体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
四、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教育的经常形式
班级教育活动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组成
内容: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班会特点:集体性、针对性、自主性
班会分为
常规班会
周会
晨会
生活会
主题班会
最常见的班级自主活动
班级活动的最主要形式
确立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
确立主题是基础,精心准备是关键
五、 培养正确的舆论的良好的班风
具有正确的班级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成熟的主要标志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感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应。
三、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与领导者,是学校领导的进行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工作的教师,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班主任的发展史
级任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小学 “级任教师”我国班主任制的开端
1932年,中学实行“级任制”
1938年,把中学的“级任制”改为“导师制”-级任导师
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1952年中小学设立“班主任”--我国班主任制正式确立
班主任的角色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要求
要做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引领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要对学生的各科学习负责。班主任也是班上的科任老师,他不能只重视自己所教的学科,更不能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课程上。
要教育和关爱全体学生。不能偏袒一方,否则会引发师生对立,引路人的角色将不复存在。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设计师
把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设计管理上来
要求
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要确立科学的系统的管理
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是优良班风的培育者
要求
要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要颁布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要树立典型标兵,让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班风的好转。
班主任是协调多方关系的艺术家
要求
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级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要协调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
班主任要协调好与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关系
班主任的职责
教育学生的职责
班主任教育学生最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
管理班级的职责
指导班级活动的职责
协调其他教育者的职责
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坚定的教育信念
高尚的思想品德
对学生炽热的爱
较强的组织能力
交往与合作能力
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
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
班主任应该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当作教育过程的重心,充分尊重并努力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因材施教原则
集体教育原则
民主公正原则
严慈相济原则
以身作则原则
主要内容与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内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人情况
了解和研究班集体情况
方法
观察法
最基本方法
谈话法
商讨式谈话
适合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倔强暴躁的学生
点拨式谈话
适合心理敏感、疑心重的学生
触动式谈话
适合懒惰心理和依赖心理强的学生
突击式谈话
适合防卫心理强的学生
渐进式谈话
适合内向、孤僻、自卑的学生
循导式谈话
适合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
书面材料法
学生档案资料
班级记录日志
学生个人写的资料
调查法
组织和培养集体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先进生
先进生的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有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先进生的教育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策略
关心爱护和尊重后进生
激发后进生的自信心
对后进生赋予期待和信任
善于挖掘和及时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
持之以恒的教育后进生
进行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对学生操行评定主要有:撰写评语、评定操作等级、学生档案袋记录
要求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过程的发展性
评价语言的规范性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的工作计划一般分为:阶段计划与具体活动计划
班主任的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四、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根据班级活动的目标和功能分
思想道德引领类活动
学习提高类活动
个性发展类活动
社会适应类活动
原则
生命化原则
含义与要求
班级活动要关照人的生命存在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
班级活动要符合生命法则能力
民主化原则
开放性原则
向校内开放
向家庭开放
向社会开放
生成性原则
过程
班级活动的设计
班级活动的准备
班级活动的开展
要在活动前让参与者熟悉活动方案
要适当对活动过程做出示范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
要注意语言技巧
活动开展中要注意灵活应变
班级活动的评估与拓展
计划评估,过程评估,效果评估
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