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论大战略》读书笔记
一本书,教你和你的团队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如何最大可能,最短时间实现伟大的战略。
批评作为一种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组织建设的重要武器。如何正确看待批评,如何利用好批评这个武器。
建国第一年,新中国面临着完成战争和恢复经济多重任务。面对着来自包括失业工人、未分配土地的农民在内诸多阶层人群的不满。毛泽东指导全党孤立敌人,团结多数,顺利完成了剿匪、土改、抗美援朝等重任....
毛泽东带队伍的精华都在这篇文章中,有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把问题摆到桌面上、互通情报、要“抓紧”、胸中有“数”、安民告示... ...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论大战略》 (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预判
评估
已知(的未知因素)
可能
未知(的未知因素)
在时间、空间和规模三者之间 试图寻找平衡
预测
最佳表现:未卜先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功能:预测“黑天鹅”和“灰犀牛”
做法: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
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将历史的复杂性简化到能够教学的水平(化繁为简) 在服务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化简为繁)。
对象:阻力、摩擦力
战略与动态调整 的关系
目标可以存在于想象中 手段则是有限的
建议
掌握一般性和特殊性 (普适性知识和针对性知识)的关系
学习前人经验,总结失败教训
借助“物理”
阻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
调整:根据情势发展不断调整推进战略目标的方式和手段, 必要时果断进行调整
勇气:战略家重要的素质,但不可“逞匹夫之勇”。 综合权衡“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
法则与实践:简单性与复杂性
(目标与手段) (计划与变化的关系)
战略与趋势的关系
战略必须与发展趋势相吻合, 方能形成推进“合力”——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类似共振的共同力作用, 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有限力的作用。
逆势而为:则必定遭遇“阻力”, 化解和破坏有限的作用力。
《孙子兵法》中所说: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希腊诗人阿尔基洛科斯的残篇中: “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
战略
刺猬式
重视目标的单一性和纯粹性,忽视手段的配合
特点:目标单一、固执,其思维坚守一个单向、 普遍的原则,并以此规范一切言行。
对战略目标和愿景的规划
狐狸式
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调控
特点:追逐多个目标,其思维是零散的、离心式的。
重视环境的变化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模糊了目标和焦点
目标与能力的平衡
动态的,需要相互适应和配合
需要拥有“好的判读力“和”均衡的行为“
反面案例:拿破仑忽略了俄国辽阔地域和恶劣气候; (伟大的政治家,不愿意接受现实条件约束, 试图摧毁任何阻碍物,固执追求超出能力的目标)
孔子: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好战略
不能让固定的原则或偏见捆住手脚
不见得自始至终都能逻辑自洽, 甚至不排除前后矛盾和冲突的可能
战略更多关注的是“规模”——可以影响多少人,能带来多大收益, 或导致多大成本损耗,由此判断目标与能力是否相匹配。
审时度势,不固执己见, 及时评估(限制和约束条件) 并作出战略调整 【长征】
能力与愿望总有差距, 需要采取谋略和迂回方式, 知所进退
目标:争取更大利益或者 减少损失
定义:无限远大的抱负 +必然有限的能力
目标是方向,能力是抵达路径和手段。
能力越大,实现的目标越多
将现实与理想之点连在一起(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差距) ,才能称之为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