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
这是一个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的思维导图,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 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往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
交往策略及其相关概念
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往过程
儿童社交策略:儿童随未来交往意愿而表现不同的合作水平,而个体如何处理、安排合作与交往意愿之间的关系是他们社交策略的体现。
国内外儿童同伴交往策略类型
国内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策略类型的研究
从策略的难易程度
将4~6岁幼儿在物质缺失条件下的交往策略由易到难分为发起策略、协调策略和交换策略
从策略的指向
冲动——动作型
单向——控制型
双向——互惠型
从策略的积极程度上
幼儿:积极策略、一般策略、消极策略
中学生:对峙策略、退让/服从策略、协商策略
国外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策略类型的研究
策略的指向
指向他人的协商策略
一级水平:驳回他人的愿望,冲动抢夺,用身体排斥他人
二级水平:支使他人、武力威胁,实行单向公平
三级水平:以理服人、支持他人
指向自身的协商策略
一级水平:冲动攻击,情感退缩,消极服从
二级水平:动机较弱,准备妥协
三级水平:正视利益平衡
四级水平:与其对方反应、平衡目标与关系
策略取得的成效
问题解决型
指向双方的共同利益
辩论型
协商双方进行劝说与反劝说
争斗型
包括身体或者口头的攻击,极容易脱离协商过程
某一方的妥协程度
减少付出
即当解决方式会导致一方付出时,会遭到该方的反对。此事若找到减少或消除付出的办法,就可以使双方的意见一致
补偿
找到一种办法补偿让步的一方
互相捧场
双方合作让步,以求意见统一
架桥
想办法找到一种双方都满意的新选择
儿童同伴交往策略的发展阶段
策略未分化的强制阶段
策略分化和重组的过渡阶段
策略完全分化的阶段
儿童同伴交往的策略特点及发展趋势
年龄方面
对小、中、大班幼儿的研究,发现幼儿交往策略的水平在不断提高
中小学生
小学生社交策略的独立性,有效性,适当性和多样性,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表现出显著的提高
高年级小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明显低于低龄儿童
中学生使用成熟防御策略解决人际冲突的人数逐渐增加
初中生更倾向于采取求助策略
性别方面
小学男生解决冲突的适当性明显低于女生
女生比男生更多的采用问题冲突解决策略
8~15岁儿童中,女孩比男孩更经常使用非侵犯性冲突解决策略
中学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使用逃避策略
策略运用方面
3~6、7岁幼儿对高难度的策略使用较少
小学儿童对维持交往的情境能够提出最有效而恰当的策略
中学生的策略取向与文化背景及个性特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