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作品。各学派名词解释,《中国当代文学史》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已有多种概括方法,在文学分期上也出现了多种处理方式,以“20世纪中国文学”命名的文学史著作,已经有多种问世。
编辑于2021-07-02 13:56:20当代文学史
文学思潮
文学转型
文艺思想指导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六次会议
第一次文代会(1949)
全国性文艺组织,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一体化的开端
表现
三大文艺批判
195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开启了用政治斗争方式处理思想文化问题的先例
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1953年至1955年开展的胡风文艺思想批判
1957年反右派斗争
规模更大
第二次文代(1953)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6)
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依个人意愿写东西)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
“两结合”方针
50年代后期,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下简称“两结合”)创作的方法。
试图阐说文艺创作中现实与理想、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两结合”最为极端、刻板的理论形态是从“革命样板戏”的艺术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所谓“根本任务”论和“三突出”原则。
“八个样板戏”
京剧
《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
《沙家浜》
根本任务”论即所谓“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根本任务”论落实到文艺创作方法上,就是所谓“三突出”。“三突出”包括了一整套以主要英雄为中心的人物关系法则、冲突构成法则和艺术调度法则。即 所有人物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大连会议
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专制(20世纪60年代文艺大批判)
批判《海瑞罢官》(吴晗)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诗歌
政治抒情诗
郭小川
《向困难进军》《致青年公民》《人民万岁》 热情颂扬祖国的解放
贺敬之
歌剧《白毛女》的主要执笔人
抒情短章:《回延安》 长篇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 《雷锋之歌》 (60年代)对生活的挚爱 《桂林山水歌》
叙事诗
少数民族
《阿诗玛》彝族
《格萨尔王传》藏族和蒙古族
《嘎达梅林》蒙古族
流传在内蒙古东部一带的现代蒙古族民间叙事诗
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
新写实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 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
刘震云《一地鸡毛》
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方方《风景》
池莉 新写实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叶兆言《夜泊秦淮集》
女性作家
谌容
《人到中年》
铁凝
《哦,香雪》
先锋作家和小说(西方现代派)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残雪
《苍老的浮云》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活着》,格非《褐色鸟群》
格非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
苏童
《妻妾成群》
莫言
黑孩,小石匠,菊花
《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
简析《透明的红萝卜》的艺术特色。 (1)对人物感觉的独特发现和细腻描绘。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2)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黑孩想象中的红萝卜晶莹透明,放出一种奇异美丽的光泽,具有童话般的超现实的象征色彩。小说正是通过黑孩奇异的感觉,写出了艰难时世中现实生活的压抑在其心灵中的折射,同时又幻化出一个明丽优美的童话世界。小说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既在淡化了的政治背景上再现出特定年代农村生活的整体氛围,又构造了一个凝聚着作者独特追求的感觉世界
寻根和少数民族作家的小说
“寻根文学”
1.出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种反思性的小说思潮。 2.该思潮立足于现代精神,重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
汪曾祺
《鉴赏家》
《受戒》
《大淖记事》
巧云,刘号长,十一子
贾平凹
《废都》
《高老庄》
陈忠实
《白鹿原》
韩少功
《马桥词典》
阿城
《棋王》
子主题
扎西达娃
《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虚幻三部曲”的《风马之耀》《世纪之邀》和《悬崖之光》等。
阿来
《尘埃落定》
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
城市小说(20c80s)
冯骥才(津味)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邓友梅(京味)
《烟壶》
陆文夫(苏味)
《美食家》
资本家朱自冶 高小庭
史铁生
《命若琴弦》
王小波
“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伤痕-反思-改革
名词解释
伤痕文学
1.指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初期以揭露十年浩劫在人们心灵中造成的创伤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2.它以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和1978年卢新华的《伤痕》等短篇小说为标志,从不同侧面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在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上所造成的严重伤害,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其特点是往往以极大的革命义愤和真实描绘十年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内伤,感情真挚激烈,批判大胆犀利,在恢复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历史思考和艺术提炼,有些作品往往停留在对事件的表面叙述和揭露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公式化和概念化的痕迹。
反思文学
1.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它们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上的触角伸向“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2.它于1979年上半年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 3.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蝴蝶》等。
改革文学
随后出现的改革文学较多地承继了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主题鲜明、矛盾冲突激烈,英雄人物也较为理想化。在主题和题材选择方面,大批作家热忱呼唤改革,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对改革的进程作了迅捷的反映和持续的描写
作家
张贤亮
《灵与肉》(短)《绿化树》(中)
《绿化树》章咏磷,马缨花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吴楚
路遥
《人生》(优秀中篇)《平凡的世界》(茅盾)
《人生》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兄弟
王蒙
《海的梦》
新诗潮
朦胧诗
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2.主要代表有:郭路生(食指)、北岛、舒婷、芒克、多多、顾城 3.他们大量采用象征、隐喻、反讽、变形、通感、暗示等艺术手法,使之呈现出一种朦胧隐奥、含混甚至歧义的诗意氛围,因此人们便把这类诗称作“朦胧诗”。 4.在思想和艺术上,朦胧诗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的主体性特征和独特的意象艺术两个方面
《今天》
1978年12月创刊于北京,由北岛,芒克主编 最早创办且影响广泛,成为“新诗潮”标志的自办刊物 共出版9期,发表了食指,芒克,北岛,舒婷等写于“文革”期间和写于当时的作品
北岛
《陌生的海滩》《零度以上的风景线》《回答》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孤傲奇峭
舒婷
《双桅船》
浪漫主义
顾城
《黑眼睛》
“童话诗人”
海子(査海生)
成名作《亚洲铜》
翟永明
《女人》
食指(郭路生)
《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文革文学”
三结合:党的领导,工农兵群众,专业文艺工作者
文学思潮
70年代中:现实 70末80初 朦胧诗
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伤痕,反思,改革
80年代初:浪漫 中:寻根
80年代作家构成
归来作家(复出作家)
艾青,汪曾祺,王蒙,张贤亮,高晓声,陆文夫
知青(上山下乡)
王安忆,韩少功,史铁生,铁凝。食指,芒克,舒婷,北岛
归来者的诗
指在文坛因种种原因离开诗坛,又在新时期重返诗坛的一部分诗人
代表诗人:艾青,公刘
标志:艾青《归来的歌》
共同主题
歌咏“归来”,诉说冤情,袒露心志
回忆“自我”,反思历史,将鲜明的艺术形象与强烈的批判精神融为一体,是归来诗人诗作的又一特征。
“七月诗派”和“九叶派”
七月诗派:1.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而得名。政治倾向鲜明,重革命功利主义,充满忧患意识、郁愤情结。 2.代表诗人:绿原、阿垅等。 3.《七月》《希望》《泥土》《七月诗丛》是他们的主要阵地。风格真诚、明朗、自由、奔放。 4.主要特征:1.扎根在生活土壤上的歌唱,和祖国、人民利益相联系,是苦难和战斗的声音,主题明晰、形象鲜明、战斗性强。2.形式上倾向于散文化,不拘格律、长制短章,根据诗情,各需所用。3.语言上,不标示绚丽秀美,词句不流于晦涩,追求具有生活气息的口语
1.九叶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40年代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2.主要成员有:穆旦、陈敬容、杜运燮、郑敏、袁可嘉、唐祈、唐湜、辛笛、杭约赫9人。 3.主要刊物《诗创造》《中国新诗》。 4.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描写现实,玄学的思想,象征的手法。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艺术上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注重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有合集《九叶集》。代表性作品,穆旦《诗八首》等。
话剧
老舍
《龙须沟》《茶馆》最能代表老舍戏剧的成就与风格。
《茶馆》:常四爷,王利发,秦仲义贯穿全局
历史剧
田汉
《关汉卿》
郭沫若
五四:《王昭君》《卓文君》《聂嫈》
40年代《屈原》《孔雀胆》
五六十年代:《蔡文姬》《武则天》
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蔡文姬》《武则天》则以肯定历史上两个政治家的贤明治国,表达郭沫若对祖国的赞颂之情。
曹禺
1961五幕话剧《胆剑篇》,以春秋时代吴越交战为素材
1978历史剧《王昭君》
《雷雨》《北京人》
反映时代变革的散文
魏巍
通讯报告,成名之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战争)
杨朔
《香山红叶》《荔枝蜜》
“诗意”“象征化”,“诗化散文”
刘白羽
《灯火》《日出》《长江三日》
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构思模式
秦牧
《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
重视“知识性”,夹叙夹议
杂文《三家村札记》邓拓《燕山夜话》
“三家村”由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合写《三家村札记》而得名 吴南星指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合写的《三家村札记》
革命历史小说
发展
大多数指 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马烽、西戎)、《新儿女英雄传》(袁静、孔厥)
孙犁(晋察冀)
《荷华淀》《芦花荡》(1944)
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抒情,散文化的小说
唯一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茹志鹃
《百合花》
1、非常规的战争叙事 2、非常规的英雄人物 3、革命情谊下朦胧的爱情 4、清新俊逸的风格
小通讯员,“我”,新媳妇,借被子
淮海战役为背景
王愿坚
《闪闪的红星》
梁斌
《红旗谱》
“史诗性的追求”,中国农民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活和命运
主要人物:朱老忠,严志
杨沫
《青春之歌》
林道静
抗日,知识分子道路,“自叙传”
青春三部曲:《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青春之歌》
“一北一南,互相辉映”:《青春之歌》,《小城春秋》(高云览)
吴强
《红日》
国民党军将领张灵甫
解放战争初期,内战,山东
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
曲波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的独创性: 1.艺术方法方面的“民族特色”。借鉴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三国”“说岳”等的结构和叙事方式 。 2.夸张,神奇化赋予的故事、人物的“传奇性”,包括人物活动的环境(深山密林,莽莽雪原)的特征故事情节上的偶然性,以及人物性格的“浪漫”色彩。 3.暴力,血腥。 4.人物扁平
侦查参谋杨子荣,指挥员少剑波
解放军与国民党,革命军事题材,浪漫主义
作者40年亲身经历为主要题材
影响很大
40年代内战初期
罗广斌杨益言
《红岩》
《红岩》着力描绘的是一场特殊环境里的特殊战斗,小说不仅着重展示了英雄们如何战胜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刻画了他们超凡的革命意志,而且写出了这批革命英雄在有限环境里所显示的不同个性。 革命者与敌人的关系,被安放在两个政治集团,两种人生道路和两种精神力量的格局
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杜鹏程
《保卫延安》
当代最早被评论家从“史诗”角度评论的作品
冯雪峰:伟大历史意义的有名的英雄战争的一部史诗
取材:陕北延安故事
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
工业题材小说
草明
被誉为专事描写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的一位作家
新中国基础工业发展的三部曲:《原动力》《火车头》《乘风破浪》
雷加
《潜力》三部曲《春天来到鸭绿江》《站在最前列》《蓝色的青枫林》
萧军
《五月的矿山》
农村题材小说
李准
第一个短篇《不能走那条路》(20世纪50年代初)
率先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李双双小传》
“大跃进”时代
赵树理
《三里湾》(1955)
五六十年代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三部重要长篇 《三里湾》《创业史》《山乡巨变》
我国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赵树理小说的独特性(结合作品)
1.赵树理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他发现对农民最大的危害,正是“基层干部是混入了党内的坏分子。” 2.其次,赵树理服务的对象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读者,其表现手法传统,但内容和艺术趣味却是新的。 3.赵树理更善于展现群体的农民故事,逼真的写出日常生活的细节,引起共鸣。 4.赵树理是民族化与大众化的坚定实践者,他擅长讲故事,拥有他熟稔传统小说的技巧、技法。 在语言风格上,赵树理十分重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众口头语的运用。 《小二黑结婚》如小说在描写三仙姑时,说他“老来俏”、“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
《“锻炼锻炼”》(1958)
杨小四,王聚海,“小腿疼”,“吃不饱”
“大跃进”高潮
周立波
《山乡巨变》(1955)
以集体化是农村小生产者的“必由之路”为主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
《暴风骤雨》(1946)
东北土地改革
50年代初“斯大林文艺奖”:《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白毛女》
柳青
《创业史》
梁生宝,梁三老汉,郭振山 农村合作社
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陕西
反应农村阶级斗争的小说
浩然
处女作《喜鹊登枝》(1956)
陈登科
第一部小说《杜大嫂》
干预生活的小说
正视现实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主人公:林震 官僚主义:刘世吾
描写爱情婚姻生活,揭示情感世界的作品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和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
李克:知识分子+农民 张同志:政治话语
1957年7月,由《人民文学》“革新特大号”推出的宗璞的短篇小说《红豆》*,则是新中国爱情婚姻题材小说创作的一个标志
江玫 齐虹 萧素 革命与恋爱的艰难选择 非英雄人物塑造
欧阳山的《三家巷》、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政治抒情诗:1.50年代初中期出现,是当代政治与文学特殊关系的产物。表现了作者关注政治事件、社会运动的热情,和以诗作为“武器”介入现实政治的追求。 2.艺术形式上,往往表现为观念演绎、展开的结构方式 3.大都是长诗,通常用大量排比句式进行渲染 铺陈。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 4.代表诗人以及作品
本时期文学逐渐呈现出思想方面高度的统一性、队伍方面高度的组织化、艺术方面高度的规范性的特点。
1.时间:1942年 内容: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总结了“五四”以来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2.毛泽东站在政治的立场上,强调如何把文学运动改造成文化军队的现实需要。 3.批判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属性和欧化的文学表现形式。 4.知识分子改造途径:无条件向工农兵学习,为其服务,符合他们的审美;无条件投入战争,一切为抗战的胜利服务。
当代文学的概念 1.特指1949年至今中国的文学。这是一种非文学划分。现代与当代并非被一刀切开,而是相互连接的。开放性和整体性 2.三个时期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