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动机
大学心理学公共课(董圣鸿主编)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
心理学期末考试重难点总结(心理学师范公共课),包括心理学绪论、心理的一般规律、学习动机、学习理论等内容。
大学心理学公共课期末复习重点,心理学董圣鸿版
心理学剩余部分解析,从创造力的基本特征、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品牌发展的阶段理论、功能固着、学习迁移等方面进行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动机理论
强化(斯金纳)
“斯金纳箱”老鼠按压杠杆实验
学习的过程是条件作用的过程,是个体对情境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即刺激-反应学习模式
提出强化动机理论:强化是一种具体的操作,强化的实现离不开强化物(外部强化)
正强化:增加奖励性刺激,以提高行为发生可能
负强化:撤销惩罚性刺激,以提高行为发生可能
自我强化与自我效能(班杜拉)
自我强化
强化物不仅来自于外部,也可以来自学习者内部,即自我强化(内部强化)
自我奖励
自我惩罚
自我效能
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能力的评判
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层次图(由上到下)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认知主义动机理论
归因理论(伯纳德·韦纳)
归因对象
自我归因
他人归因
归因因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度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行为动机理论:教师要恰当运用奖惩方法
需要层次理论和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缺少性需要,进行合作学习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进行积极归因,避免消极归因
力求成功的意向
习得的无能为力
自我价值动机
尊重差异
引导学生树立目标
合理归因训练
正确看待错误
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认知失调与动机:找到失调关键点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
心理平衡是人类的需要,人总是力图使自己思想一致,不自相矛盾
提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信息
发展学生不完全的认知体系
激发学生产生认知失调
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平衡
学习动机概述
动机概述
动机的概念
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即唤起与维持个体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
动机的功能
启动性-激发功能
方向性-指向功能
持久性-维持和调节功能
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工作动机是最复杂、力量最强的社会性动机
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长远、概括的动机和暂时、具体的动机
动机的构成
需要
机体内部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人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
诱因
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而具有诱发个体行为功能的外部刺激;具有动机的功能
正诱因:诱发个体趋向或接近某种行为的刺激(食物、玩具、金钱)
负诱因:诱发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行为的刺激(电击、惩罚、责备)
好奇心和兴趣
态度和习惯
态度
认知
情感
行为
习惯
习得性的行为反应(语言风格、书写方式、思维风格)
习得性的行为动机(吸烟、酗酒、吸食药物)
意志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
两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超过这个水平反而对活动产生阻碍(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动机的测量指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