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理论
大学心理学公共课(董圣鸿主编) 学习理论简称“学习论”,是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的各种学说。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观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资料,提出了许多学习的理论。
心理学期末考试重难点总结(心理学师范公共课),包括心理学绪论、心理的一般规律、学习动机、学习理论等内容。
大学心理学公共课期末复习重点,心理学董圣鸿版
心理学剩余部分解析,从创造力的基本特征、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品牌发展的阶段理论、功能固着、学习迁移等方面进行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完形顿悟说)
实验
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内容
学习通过顿悟过程实现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白鼠方位迷宫实验
位置学习实验
潜伏学习实验
提出符号-完形学习理论,反对单一刺激-反应框架,强调刺激-反应的中间变量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提倡发现学习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结构教学观
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学科基本结构
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内在动机)
好奇内驱力(求知欲)
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
互惠内驱力(人与人和睦相处)
结构原则
动作、图像、符号
程序原则
动作性表象→映像性表象→符号性表象
强化原则
重视发现教学法
步骤
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使学生对问题不确定
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
协助收集资料
组织审查资料,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论证
优点
有意义方式对学习结果储存
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提高主动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针对机械学习,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
有意义学习心向
认知结构具备知识
积极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
外部条件
有意义学生的类型
表征学习
学习单一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
概念形成
概念同化
命题学习
代表性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概念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命题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组合学习)
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
逐渐分化原则
整合协调原则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
环境→感受器→感觉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控制结构
期望事项、执行控制
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倡导内在学习,开发潜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生知识。
康布斯的全人教育思想
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知识、情感、意志或动机三方面均衡发展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
学生观
教师观
知识观
知识并非绝对正确表征,只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
有效的学习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背景建立
意义是新旧知识经验反复、双向作用的过程而建构的
教学启示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模式
抛锚式
认知学徒式
随机通达式
支架式
课程设计、学生心理辅导及教师教育
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
饿猫迷笼实验
规律和启示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狗摇铃铛实验
规律
增强
获得、消退与自然恢复
刺激的类化或泛化
刺激的分化或辨别
高级条件作用
启示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加强练习与实践
建立积极反应,消除不良反应
消耗法
阈值法
互斥法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白鼠杠杆食丸实验
强化(鼓励性行为)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抑制性行为)
呈现性惩罚
移去性惩罚
消退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碰到烫的东西手缩回来
回避: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
行为塑造(连续渐进法)
强化每个子技能
提高强化准确性
强化行为持续能力
程序教学
掌握学习(布卢姆)
核心:反馈-矫正性系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观看模仿实验
个体、行为与环境的交互决定关系
观察学习
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强化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正人先正己
榜样作用
全面育人
示范、观摩、教学演示
学习的概念与分类
学习的概念
学习的定义
广义:个体(包括动物)通过练习,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使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狭义:仅指人类
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
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即后天习得或反复经验引起
人类学习的特点
从学习动机和功能,无论动物或人的学习都服从与生活方式的客观要求
动物:生理需要(消极适应现实)
人类:生理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适应、改造现实)
从学习的形式与内容
动物:仅能获得直接经验
人类:可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从学习机制,人与动物差异明显
动物:第一信号系统
人类: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
学生学习的特点
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内容方面:掌握间接经验
学习形式:学习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的学习必须在传授下进行
学习的分类
学习方式(奥苏伯尔)
发现学习:学习材料自己发现
接受学习:学习资料他人告知
有意义学习:理解学习材料
机械学习:不理解学习材料
教育目标(布卢姆)
认知学习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由低到高)
情感学习
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由低到高)
动作技能学习
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
学习内容(冯忠良)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社会规范学习
学习层次(加涅)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想学习
辨别学习
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加涅)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