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美学四讲
对第一章节美学的整理的思维导图,归纳了什么是美学、哲学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人类学本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下图梳理了美学四讲第二章内容,美是什么、美的本质、社会美,希望整理的内容可以帮到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美学
什么是美学
内容
德国的哲学(美)——哲学;形而上的
英国的心理学(善)——心理学;审美心理的
法国的文艺批评(真)——客观对象分析;社会学的
多元化
和马克思理论相通,是辩证统一的【内部本质(善)与外部表象(真)的统一】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层次、途径、方法和行进的
美学只是一种学科,它并不能完全解释和定义美,只能提供一种观念或观点
有不同的美学,没有任何统一或单一的美学
定义
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这是从哲学角度对当前美学做某种现象的描述和规定(最基础定义)
划分
哲学美学(美)
哲学范畴【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理论美学(善)
心理学范畴
各实用美学(真)
社会范畴
所谓美学,大部分一直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三者的某种形式的结合(作者定义)
哲学美学(=美学)
从哲学的角度对美和艺术的探讨
任何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学科研究都代替不了美的哲学思辨(任何“真”和任何“善”都≠“美”)
目的
人类生存的基本价值、结构等问题
人类学本体论
特点
哲学始终是科学加诗
既有对客观现实【自然、社会】的根本倾向做概括(主观的角度去认识“真”)领悟的方面,但并非某种科学的论证(是多元化、开放性的,不是单一的)
有特定时代、社会的人们的主观意向、欲求、情致表现的方面(善)
还有暂时不能被科学所把握所规定的东西(文化、信仰)
“美”中的情感与“善”是有区别的,“美”中是一种感受,一种禽兽的欲望,是融合了各种感受产生出的最终情感,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上升至文化与艺术)
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是一种艺术理论,特别是艺术社会学的理论(也是一种哲学范畴)
是一种艺术的社会功利论
1.以艺术的社会效应作为核心或主题(对社会有用的、科学)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批判精神联系在一起加以考虑、衡量、评估和评论的
2.主要着眼于艺术对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的实际效用,从而强调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摹写、反应、认识
3.发展才是坚持
坚持不是发展,发展才是坚持
人类学本体论(自然的人化)
怎么去实现为生活服务,怎么去实现美
自然的人话
外在自然的人化(真)
人类在外在的自然的人化中创造了物质文明(主观对“真”)的认识
内在自然的人化(善)
人的感官、感知和情感、欲望的人化,人类在内在的自然的人化中创造了精神文明(真正主观的)
总结
所以,自然的人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向进展的历史结果
美的诞生是“真”和“善”双向进展的历史结果、哲学与心理学和社会学是双向进程的历史结果
所以,社会的发展除了有外在自然的人化即在物质文明的建设上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内在自然的人化即是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因素
答题技巧:不但要有A,还要有B,A,B统一辩证运用
例:【传统文化】我们不但要传承传统文化中它已经存在的好的东西,还要结合现代的文化语境或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我们要把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的文化有机的统一结合,来为中国传统文化开辟新的道路。
基本逻辑
真
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带情感的
外在
善
人类赋予的情感,情感本体
内在
美
二者结合而成
“人类本体论哲学”(主体性实践哲学)
人类主体既展现为物质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核心是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主体性的客观方面,即工艺——社会结构亦即社会存在方面;同时主体性也包括社会意识亦即文化心理结构的主观方面,首先是作为人类集体的历史成果的精神文化、智力结构、伦理意识和审美意识。
真正的感性普遍性和语言的普遍性只能建筑在实践的普遍性上
建立在“真”上
行动:建立在主观意识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客观事物的改造
共识、认识、感知
马克思主义美学不把意识或艺术作为出发点,从而从社会实践和“自然的人化”这个哲学问题出发(理解“美”,不应从“美”和“善”出发,需要从“真“出发)
社会存在的本体
工具本体(真)
人类以其制造和使用更新工具的物质实践构成了社会存在的本体【社会美】
(“认识”在此处意为:我自己去理解和定义一样东西,于认识论中含义不同)
心理本体(情感本体)
超生物种族的人的认识(符号)、人的意志(伦理)、人的享受(审美)
理性融于感性中,社会融于个体中,历史融于心理中……虽有时表现出无意识行为(感性状态),却是人类千百年历史的成果 (”奶头乐“定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积淀下的成果)
美学的意义
寻找、发现由历史所形成的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如何从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自觉地塑造能与异常发达了的外在物质文化相对应的人类内在的心理——精神文明。将教育学美学推向前沿,这就是今日哲学和美学的任务。
考人类历史本体论和美学的时候写
辩证的主观,概括性的理论,不是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