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山一带。龙井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闻名,是中国绿茶中的珍品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西湖龙井 (十大名茶之首)
分类
西湖龙井
“虎跑水,龙井茶”杭州双绝
产于杭州西湖群山之中
历史上有“狮、龙、云、虎”四个品类
“狮”字号—龙井村狮子峰(狮峰龙井)
“龙”字号—龙井、翁家山
“云”字号—云栖、梅家坞
“虎”字号—虎跑、四眼井
现指杭州西湖区10个自然村和龙坞镇11个自然村
2002年政府实施对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保护
钱塘龙井
也称“杭州龙井”
包括杭州的余杭、萧山、临安、富阳、 桐庐、建德、淳安七个区县所产的龙井茶
越州龙井
也称“大佛龙井茶”,产于浙江新昌县
还包括嵊州、上虞、绍兴等地所产的龙井茶
2003年,大佛龙井与北京老舍茶馆签订合同
天姥山北面的沃洲湖,主产大佛龙井和绿岛春云
历史文化内涵
苏轼曾考证杭州种茶历史,认为南朝诗人谢灵运从天台山(龙井茶的源头)带来茶树种子,推算龙井始于南北朝,距今约1500年。
唐代陆羽《茶经》钱塘 天竺、灵隐两寺产茶
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四上龙井,亲封 “十八棵御茶树”(龙井村 胡公庙)
西湖龙井分类
狮峰龙井
品级最高。
香气高锐持久,色泽略黄,俗称“糙米色”
产地以狮子山为主
梅家坞龙井
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
西湖龙井(龙坞龙井)
叶质肥厚,芽嫩。
香气不如狮峰,外形不如梅家坞
生态环境
茶树生长环境:光能、热量、水分、土壤等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三面环山,山峦叠翠,林木葱郁,草木华滋, 云雾缭绕,山势北高南低
山高约300米
茶树品种
鸠坑种:主栽品种,有个性的群体种(球形)
龙井43:比群体种早10-15天,是农科院茶叶所 在群体种茶园培育成的新品种(视觉上连成一排)
采摘特点 (一芽一叶或两叶)
采得早
3月中旬开采,龙井43和乌牛早采摘更早
采得嫩
1公斤高级龙井茶采摘7-8万个芽头
采得勤
分批多次采,大约30批次左右
炒制工艺 龙井是炒青绿茶
摊放:鲜叶摊放8小时,含水量减至70%左右, 是龙井茶提高品质和浓度的重要加工工艺
青锅:即杀青,锅内80-120度杀青,时间15分钟,手法有抛、抖、搭、煽、搨、甩、抓、推、 扣、压十大炒制手法
回潮:摊凉回潮,时间为40-60分钟
辉锅:在锅内干燥,温度60-70度, 含水量5%-6%为宜
基本原则:茶不离锅,手不离茶
品质特点
外形:扁平挺直,似碗钉
色泽:翠绿,微带嫩黄光润
香气:鲜嫩馥郁,清高持久
汤色:清澈明亮
滋味:甘鲜醇厚,有新鲜橄榄的回味
叶底:嫩匀成朵
高级龙井茶有“色绿、形美、香郁(香郁如兰)、 味甘(甘醇鲜爽)”四绝美誉
投茶方法 冲泡手法
上投法:注水七分,投茶叶
中投法:注水1/3,投茶,再注水
下投法:先放茶叶,再注水
龙井茶采用下投法,并配回旋斟水法(大一圈,小一圈)烫杯、润茶,以“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泡
器具选择
芽茶,宜选择玻璃矮杯(视觉美➕散热快)
冲泡要领 (三要素)
投茶量与水量比:1:50,约2克
水温:根据茶叶老(90-90℃) 嫩(85-90℃)程度差异不同
泡茶润茶时间:根据茶叶产地、 品质以及老嫩的不同而变化
冲泡步骤
备水
随手泡备水八分满,调至自动挡, 放右侧,壶嘴45度对桌角
备具
随手泡1个,玻璃杯3个,茶叶罐,赏茶碟, 茶匙组合,(茶则+茶针),茶巾,茶盘,水盂
布具
将器具成喇叭口状摆好,打开茶巾,行礼
烫杯
从左至右依次将三个杯子逆时针回旋两圈加水,水容量为杯的1/3,三杯水量保持一致。右手拿杯腰,左手托杯底,水沿杯壁转动一圈后倒入水盂。
置茶
下投法,保持三杯均匀一致
温润泡
从左至右依次用逆时针回旋两圈斟水,水量为1/3
赏茶
“就近赏茶”原则,伸掌礼,请赏茶; 置茶量为赏茶碟的1/2,基本一个平盘
冲泡
“凤凰三点头”-上下拉动三次, 保持水流不断且一致,七分满
奉茶
“先主后次”原则,伸掌礼,请品茶; 随后取回赏茶碟
收具
将茶叶放回罐子,将茶桌上的器具放回茶盘,水盂放回原处,双手拿茶巾,向内擦水渍后放入茶盘。
退场
器具收好后,坐在座位上行礼
行茶程序
品饮
闻香
续杯
杯中剩1/3量时续水,续两次,共3杯
洁具、净具
归位
整理:沈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