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这是一篇关于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的思维导图,主要的内容包括了政策出台背景、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特点、重要政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政策出台背景
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专门部署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中组部、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起草,1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
主要目标
用5年左右时间,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与十四五结合)
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时间,基本实现两个现代化,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充分展现。(基本与2035年远景目标相一致)
主要内容和特点(三个板块7个部分)
第一板块(导语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第二板块(第二至六部分,阐述重点任务)
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
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
加强基层指挥治理能力建设
第三板块(第七部分)
部署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加强党对两个现代化建设领导的要求
重要政策
明确规定了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
强调必须“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
强调“加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对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制度”,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全面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机制,“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法治素养”,“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明确规定了坚持共治共享,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对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作出了系统部署。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方面
增强乡镇(街道)行政执行、为民服务、议事协商、应急管理、平安建设能力
强调“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其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确保管理服务有效覆盖常住人口”,切实解决基层行政执法中“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
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方面(制度性、规范性、程序性)
强调“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备案制度”
“规范撤销村民委员会改设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条件和程序”
“规范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完善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制度”等
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设方面,强调“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明确规定了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的第一标准)
在制度建设方面
要“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条例”,“编制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
在机制建设方面
要优化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流程,加快推行市域通办,逐步推行跨区域办理;加强村(社区)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建设;强调“实施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
在设施建设方面
要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将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在队伍建设方面
要“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高校毕业生等从事社区工作”
就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提升便民服务效能提出明确要求。
明确规定了提升基层治理中的应急管理能力 (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
对“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作出了明确部署
在乡镇(街道)层面
要求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细化乡镇(街道)应急预案,建立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队伍,吸纳社会力量参加基层应急救援,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
在村(社区)层面
要求合理确定村(社区)规模,发挥村(居)民委员会下设的公共卫生等委员会作用,组织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和应急知识普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调“在应急状态下,由村(社区)‘两委’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组织开展应急工作”
在县级以上层面
要求在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和面积、推进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时考虑应急等功能。
明确规定了对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方面的要求 (守正创新)
推动基层治理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深度融合,确保基层治理始终与时代发展和群众需要同频共振。
在推进网格化管理上
强调“改进网格化管理服务,依托村(社区)统一划分综合网格,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要求推进多网融合、多格合一,这样规定便于网格化管理服务与基层治理架构相协同。
在推进信息化服务上
“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就做好规划建设、整合数据资源、拓展应用场景提出明确要求。部署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要求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根据需要向基层开放使用,要求推进村(社区)数据资源建设,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做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要求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针对老年人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困难
强调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 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
明确规定了对基层减轻负担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和日常约束,促进权责利和人财物对称向基层下沉,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
在总体要求上
提出了“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的工作原则
在准入机制上
要求“市、县级政府要规范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事项”,“市、县级政府要规范村(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
在考核制度上
专设“改进基层考核评价”一章,首次明确了“未经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各职能部门不得将自身权责事项派交乡镇(街道)、村(社区)承担”的制度
强调“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办法,加强对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综合考核,严格控制考核总量和频次”;“统筹规范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清理规范工作台账、报表以及‘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出具证明事项、创建示范等项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如何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强化责任落实
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压实政治责任、明确职责分工。
作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重要任务
加强系统谋划
加快推进《意见》中明确的各项法律修订、规划编制、政策创制任务,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重点做好“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实施,确保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加强跟踪问效
加强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和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市、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以及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地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具体举措,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惠和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