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这样读书就够了》图解实验室
资深拆书家拆解100本书系列之001图书介绍:这是一本适合职场人成年人阅读方法,教我们如何把书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编辑于2021-07-14 22:36:542025年9月7日,新华社研究院发布重磅报告:《思想殖民——美国认知客户卡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主要内容包括:一、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现实,二、美国思想殖民实践体系,三、美国思想殖民影响危害。
理性情绪疗法创始人埃利斯手把手教你用ABCDE模型拆除愤怒与焦虑的引信。 书中配“信念对照表”,把“我必须完美”翻译成“我更喜欢做好”。 每天10分钟写作练习,四周后情绪爆炸点明显升高。
张展晖把跑步变成“移动的心理咨询室”,用科学配速疗愈焦虑与抑郁。 书中附“心率-情绪”对照表,跑多快能抗焦、跑多久能抗郁一目了然。 12周渐进计划,让零基础的你在终点线前先跑赢情绪。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2025年9月7日,新华社研究院发布重磅报告:《思想殖民——美国认知客户卡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主要内容包括:一、美国思想殖民的历史现实,二、美国思想殖民实践体系,三、美国思想殖民影响危害。
理性情绪疗法创始人埃利斯手把手教你用ABCDE模型拆除愤怒与焦虑的引信。 书中配“信念对照表”,把“我必须完美”翻译成“我更喜欢做好”。 每天10分钟写作练习,四周后情绪爆炸点明显升高。
张展晖把跑步变成“移动的心理咨询室”,用科学配速疗愈焦虑与抑郁。 书中附“心率-情绪”对照表,跑多快能抗焦、跑多久能抗郁一目了然。 12周渐进计划,让零基础的你在终点线前先跑赢情绪。
  《这样读书就够了》 全书思维导图 导图设计:李小曼 导图软件:MindMaste 公众号:图解实验室
引言
读书之前应该先确认自己的目的,然后选择不同的书,并使用不同的读法
读书有用还是无用,关键在于学习者是否具备学习有用的能力
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而已。很多人也只是装作很爱学习而已
知识付费能否持续,关键在于学习能力普遍低下的状况能否得到改善
4类伪学习:追逐各类干货,追捧各类大神,崇拜各种新知,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
第一章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问题一:没时间、没精力
生存余力=生存力量/生存负载
生存负载=外部+内部
生存力量=内部+外部
问题三:看不下去
没必要读完一本书的原因
①书中有许多我们不需要的知识,不必浪费时间
②价值与读书多少无关,关键于精,能在实际中应用
③即便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在工作中有一丁点的作用, 也远大于书本的购买价值。
书本无需完全阅读
①读书不是照搬作者的知识体系
②不必非必须不,需要具体内容具体选择 。
问题二:看不懂、记不住
应试教育=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
熟读+硬背知识
考试+拿证
成人的学习=以自我导向型的学习
解决自己的问题
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二章 从“读书”到“拆书”
职场人应该怎样学习
拆书法的理论基础是成人教育学,落实到RIA方法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一定要联系学习者的经验,解决学习者的问题,提升学习者的能力
拆书法的形式: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供组织学习的由拆书家带领的RIA现场学习
日清工作法: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
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
①自我导向,即要从依赖型→自我导向型
②要学会关联以往经验;
③强调实践,做事的“准备度”分为能力水平和意愿水平; 选择学习内容的判断:是否用得上;学习效果的判断:是否用得上。
④要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未来应用→立即应用。
⑤关于内在驱动的比较,内在因素驱动型的学习会更开心, 外在因素驱动型的学习比如考试考证,这会不快乐。
为什么培训比书贵?
培训=图书+X,X=A1+A2+A3,(A1,方式判断;A2.规划应用;A3.规划演练), X是拆为己用,这是真正帮助学习者把核心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元素。
“拆为己用”才是真的学习
培训师往往进行安排游戏、笑话、故事、视频等多个板块, 以使学习者调用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思考和记忆.
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阅读拆页:拆书家请学习者阅读原书拆页
讲解引导:拆书家讲解引导,促进学习者理解知识并关联自己
拆为己用: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将书中内容拆为己用
第三章 学习者的不同境界
你是哪类学习者?
初级学习者:原始人的学习状态
①把书本当做权威,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
②为了考试,为了拿到证书而读书;
③把书籍阅读数量直接视为收获,崇拜获得各种竞赛奖项的人;
④瞧不起致用类的书籍;
⑤睡觉和起床不够早,玩手机较多。
高级学习者:将推理用于个人生
①判断学习的目标、读书的类型
②把知识类书籍当作老师;兴趣类书籍当作导游;致用类书籍当作医生;
④不对书本负责,只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身能力;
⑤拥抱新知,到会辨别而信,并整理分析接收到的信息,能够经常追问和反思。
学习促进者: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人
拥有最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他们是身边人的福音,说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积累竞争的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
如何正确地提问?
善于学习的人,擅长在反思和追问时,尽量用“如何”而不用”为什么“。
做一个有价值的学习促进者
两种回答:给出正确答案,促进正确思考
优秀的职场人应该是优秀的学习者
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断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问,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尽力消化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第四章 便签学习法:培养全新的思维模式
明确目标:提升学习力
便签法的好处
缓解书太厚读不完带来的压力
集中注意力,在阅读中反复体验和反思
聚焦于书本知识的内化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
保持兴趣,效果外显化
方便事后整理
能更有效地处理书中难懂或重要的地方
不断提升自己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
辅助工具
3种颜色不同的可以反复粘贴的便签纸
第1类拆解: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第2类拆解: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3类拆解: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一组多色指示标签
一支笔
拆解原则:反求诸己
成人学习的第一公理是自我导向
考虑清楚,阅读是你对书负责,还是让书对你负责
只要你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用上一点儿,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成本
简单易用的工作,如便签,笔
“拆书”七步曲
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确定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决具体的问题,并且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遇到理论,建议,观点,先问自己,这对我有多重要,如果对我重要或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在1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单重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
针对书中的某个信息,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
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尽量先考虑应用的目标,在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
在贴便签的书页旁,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的学习资料
把所有的便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便签使用贴士
只在重点内容下面加下划线或在侧面加下划线
想好在写,有的放矢
指示标签用于提醒自己,可以尝试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标签使用规则
重述知识的标准
诠释:用自己的语言
准确:对原文相关知识点解决准确
清晰:逻辑清晰,文字精炼
致用: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内化知识的标准
鲜活: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得认知
故事:叙事完整,清晰体现出起因何结果
对应:和原文的要素对应,使之成为贴切的案例
反思:帮助自己更深入的理解经验,加深对原文信息的认知
应用知识的标准
目标:是否规划目标,目标是否符合smart法则
行动: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具体行动步骤如何,行动人是谁,在哪里,行动何时开始,频率如何
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方法
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动他人做到,可量化,行动显性化
切勿陷入误区
比如附会旧知,泛泛而谈,决心泛滥和感慨万千。 因此需要实际锻炼,通过调整和磨合,以熟练掌握对便签的使用。
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第五章 打造学习力的三个维度
学习力是元能力
日本作家《即战力》影响着许多国内的年轻人,要把理财当作第一。 但是这并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实际上近十几年的股票收益波动过大 ,其收益增长率还未必比一个人自我投资成长的收益来的多。 因此分析得出,每个人最需要的能力是自我学习能力。
所有知识都是信息,但并非所有信息都是知识
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
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导这个信息的?
相因相生:作者提出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的
以观后效:依从信息去做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是什么
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情况下不管用
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信息,其他领域如何看到类似问题
楚河汉界:信息之间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人类学习的两种机制
k机制:从知识或信息中学习
e机制:从经验中学习
库伯学习圈——经验学习圈模型
学习的起点是人们的经验
对经验进行反思
系统化和理论化反思的结果
学习力的三个维度
分析和整理信息
内化和应用知识
追问和反思经验
第六章 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管理:被加工的碎片化信息
第一阶段是花时间对各类知识分门别类,但并没有什么 卵用;
第二阶段是能够联系经验,加工知识,触类旁通,能够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类就牛了,可以将知识内化后能够输出,变现知识或者解决复杂问题。
学习不是照搬他人的体系
①系统化的信息不一定比碎片化的更有价值
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定更好 ;
③即的知识和书籍中的知识体系并非同一回事 ;
④看书不一定就比看手机更容易构件自己体系。
知识体系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接收的是一个知识点
知识点加上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变成线
加上与自己关联和互动,反思和行动,反思指向过去,行动指向未来,构成网
知识管理的两大分支
学院派的知识管理: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用知识指导科研,梳理框架,撰写论文
实践派的知识管理:以促进应用,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为目标
拥有知识体系的学习者会在这三个方面有所提升
引导表达升级的思维:成长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
从零到一成为专家的能力
待人处物的智慧
搭建体系的三种思路
从问题出发,可以更容易地对不同信息,能力进行赋值,能明确对自己最重要的信息
从点到网
从网到点
对应成人学习的三个维度:追问和反思经验的能力,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七章 知识体系如何搭建?
拆出你的沟通力
在这个质疑主义盛行的时代,作者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验证“拆书法” 是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比如他自己曾经写了一本书关于《拆出你的沟通力》, 就将知识体系划分为4个章节(塔楼),并有不同层次的楼层(进阶级) ,他用拆书法将几十本书中的知识分解出来,将这些知识石砖用于 构造关于沟通力这座知识大厦。
拆书家成长体系
拆书学院:为职场赋能
职场人赋能的第一个维度
第一项修炼——清晰梦想,包括自我反思和自我引导,落实到方向,目标,决策
第二项修炼——赋予能力,体现在自控,习惯,坚持,自我激励与情绪管理,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
第三项修炼——释放能量,强调沟通能力和影响力,职场技能与积极关系
职场人赋能的第二个维度:通过学习周期,安排有效的成人学习实践
职场人赋能的第三个维度:虽然赋予能量同样重要,但是成长的能量无法由老师赋予
第八章 主动学习的境界
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
所谓核心能力,是一组特别的知识体系。每个岗位都需要核心能力, 知识配比不用;核心能力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知识有人认识不到
成人学习的选书技巧
区分以知识为中心的阅读,兴趣阅读和致用类阅读
以知识为中心,选择领域经典之作
兴趣阅读,跟着兴趣选择
致用类阅读
海选,先从问题出发,从自己出发,确定要学习的主题,亚马逊书评
海选下来,买的同主题致用类图书少则四五本,多则八九本。书到手后,要求自己用一两个小时全部翻阅一遍
问“媒婆”,即问这个领域的专家或拆书家。不是简单地问关于这个主题应推荐哪本书,而是告知对方自己的具体情况。对方若真是专家,会判断你的问题的前因后果,斟酌你的适用边界,为你量身推荐
过日子,开头一定不要同时读好几本书,那样反而不利于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对选定的那一本书,认真地阅读。起码在一段时间里,你只读这一本书
关于移动阅读的建议是,先取消关注一切营销公众号和售卖干货的平台
善用对比来帮助分析与整理信息
史蒂芬·平克说:“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这句话非常精到,通常“线性展开的语句”就是前因后果的不断延伸。所以写作会极大提升我们梳理前因后果的能力。
四步成文法
立意。先有一个核心信息(你对某事的观点或建议),为它加工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和A1和A2。
扩充。添加一个相关(相近或相反)的信息点,可以是横向延伸的信息点,也可以是纵向延伸的信息点。然后综合考虑两个信息的关系,各自的前因后果怎样相联,不同的适用边界有何区别。
推演。包括引证(图书和权威)、举例(自己或他人的A1)、支流(枝——节外生枝,引——引人入胜,横——妙趣横生)
包装。包括增加故事(考虑细节和冲突),增加趣味(常用热点和文化),升华主题,润色文笔……
第九章 拆书家——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
致用类图书分为4类:实用类,理论类,叙事类和其他
实用类:侧重于解决问题,强调实战,贴近现实,往往就某类问题直接给出建议
确定知识拆页——找建议,找黑体字
备课——一般不要超过2页
讲解——关注前因后果
理论类:侧重概念,体系完善,论述缜密
确定知识拆页——找出作者的主要结论,总结核心理论
备课——把观点和理念转化为建议
谨慎理解原文含义
充分了解作何给出观点或理论的背景,同时思考自己的实际状况,与作者有何区别
在上面的基础上,对背景相同的直接应用,对背景不同对进一步提出自己对建议
讲解——把握各个理念的应用
叙事类:感性内容多于理性内容,更容易引发感概而非行动
确定知识拆页——归纳,演绎,知识储备
找人物做得好的地方
找人物做得不好的地方
超越人物表现看原则;脱离通常好坏评价,从结果和利益的角度看评价;考虑人物的动机
找冲突
备课——选择最能够体现启发或指导的原书片段
讲解——概括和提炼内容
其他类:拆解出来的知识和指导与作者原意不同
人们对“教育”的认知必须升级
升级时限——教育不止于拿到学历
升级内涵——教育不只是学习知识
升级主体——我们不只是教育产业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