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绪论篇第一章思维导图
辅助背诵版本,包含了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学科定位与争论、学科名称、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可收藏。
现代汉语中90%的考点梳理,包含现代汉语特点、现在汉语概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汉语地位、海域规范化推广普通话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汉语中文字章节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了关于文字的三个大的方面的知识点,分别是汉字概说、汉字形体、汉字结构。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所有考点均已标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绪论篇 第一章
学科名称
概念
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
第一语言(首先接触并获得)
第二语言(获得第一语言后再学习和使用)
双语or多语现象(出生后同时习得)
国家界限
母语(本国、本民族)
母语不一定是第一语言
外语
民族界限
本族语
可以和母语通用 如:对蒙古族来说,蒙语是本族语也是母语,汉语则是非本族语
非本族语
目的语
人们学习并争取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
广义
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狭义
第一语言外的本国通用语或蹦过其他民族语言
不包括外语
该语言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
包括一部分外语
学科名称的讨论
学科内容和本质特点的反映
对外汉语教学(我国正式名称,使用最多)
汉语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
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学科任务
任务
研究内容?核心内容?
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 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目的
用来知道教育实践
实现什么
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研究因素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
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及三者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主体
学习者和教师 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客体
目的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本身
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
外部因素
三大基础学科
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
语言环境
国家的方针政策
学科体系
学者提出
国外
1980 美国 斯波尔斯基 教育语言学模式

1983 加拿大 斯特恩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一般模式
国内
80年代 吕必松 第二语言学科理论和教学结构的论述
第一次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明确提出了学科体系模式
基础理论
应用理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理论基础
学科理论
与母语研究的区别
汉语习得理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之一
教学实践
学科定位与争论
“小儿科”论
教学需要专业性,美国也并非是个美国人就能教英语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
虽然包含文化,但根本任务是教好汉语
“应用语言学学科”论
应用的理论不仅为语言学
名称笼统,无法明确表示学科内容
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不同
学科定位——语言教育学科
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 性质和特点
性质
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语言教学
吕叔湘说:“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因此,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
第二语言教学
不同于第一语言的教学
基础阶段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阶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汉藏语系(与其他语系大不相同)
汉字为汉语特有的书写系统
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特点
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集中、强化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
一个专门的、综合的、应用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