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的思维导图,从其基本概念、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长投的后续计量、长投的核算方法的转换和处置、合营安排这五节来作了详细的阐述。
编辑于2021-07-18 11:19:56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
第一节 基本概念
股权投资,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是长投,其他是金工
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执长投准则,共同控制的共同经营执行合营安排
联营企业投资(指有重大影响20%-50%,同时应考虑潜在表决权如认股权证、可转债)(重大影响考虑是否有实质参与权而不是决定权,有实质参与权而不行使并非受制于机制上的实质性障碍,仍算有重大影响)(一般投资人不应该在不同会计期间确认是否有重大影响,除非股权变化)
合营企业投资,指投资方和其他合营方对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初始投资成本
联营合营,付出对价公允+交易费用 同一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权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是指被投资单位全部的净资产账价而不只是最终控制方持有的那部分)*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非同一控,付出对价公允
初始投资成本不等于初始入账价值,因为入账价值可能因为营业收入的而增加,但这不是初始投资成本
购买少数股东股权,也是按公允
子主题
合并日(购买日)确认,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孰晚时点
股东大会等内部已批准
政府部门已审批
财产交接完毕
已支付大部分价款,且有能力支付剩余的
实质上已经控制财务和经营决策。若部分条件未满足但无实质性障碍,也算合并日
对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权益结合法,双方账面价值都不变且不产生新的商誉,付出对价大于初始成本的,差额计资本公积,不足的冲减留存收益
注意发行股票合并,发行费用(申报用的审计费,券商承销费、保荐费)额外做分录冲减资本公积
同一下,被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和合并方不一致的应调整为合并方的会计政策,调整被合并方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再确认长投
多次交易形成的同一控,新增投资部分的初始成本=合并日全部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日长投的账面价值(原来的账价+利润分红增加的) 新增投资部分的初始成本-付出对价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 原有同一集团下乙公司25%的长投,账价6000,乙公司一年利润1000,现在持续计算的账面价值为23000,商誉为200,想再发2000万股,公价3.5,买40%,问资本公积变化 新增初始成本=23000*65%+200-6000-1000*25%=8900 新增初始成本-付出对价账面价值=8900-7000=1900即新增的资本公积, 又是以发股形式,本就增加了2.5*2000的资本公积,所以总共是6900
非同一控股下企业合并
如果是以非货币性资产为对价,联系非货币性资产那章节的知识,公允和账面之间的差额计投收。此外,有几种特殊的非货币性交换 1.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为对价交换长投的,差额计资产处置损益 2。以存货为对价交换长投的,应按照收入准则。且存货跌价准备要转出 3.以以公计,且变动计其综的债权金融资产,差额计投收,且按金工准则,原本其综应转出 甲公司以以公计且变动计其综的债权投资,买非同一丙公司股权,该工具原价3200,变动-200,当日公允3100,求分录 借 长投 3100 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贷 其他债券投资——成本3200 投收100(公允-账面) 借 投收200 贷 其他综合收益
多次交易形成非同一合并的
原投资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投的
则合并后的长投=原来账价+新增公允价值,且原来按权益法计的长投应转出,但原来权益法下确认的其综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先不转,等以后处置长投时按比例转 借 长投(新增的对价公允) 贷 银存 借长投 贷 长投-投资成本 长投——损益调整 长投——其他权益变动 但是长投——其他权益变动 对应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其综)并不需要在形成合并时转出,而是在未来处理长投时按比例转出 处理时 借 银存 贷 长投 投收(收到公允-长投账面) 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转出的长投的比例转) 贷 投收 剩余部分如果成为金融工具 借 交易性金资 贷长投 投收(交易性金资公允-长投账面)
原投资为以公允价值变动且其变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的
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公允价值(因为是金工准则)+新增公允
原投资为以公允价值变动且其变化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的
同上,并且转出其综
投资成本中包含已宣告未发放的股利的,应确认应收股利,应收股利会减少长投,但是不影响损益,因此求投资收益时,不用将其从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中扣除
如果一项合并交易同时涉及自最终控制方购买股权和自第三方购买股权,如果自最终控制方购买的股权能够形成控制的,视为同一合并,剩下的自第三方购买的视为少数股东权益的购买。
第三节 长投的后续计量
成本法,控制才用成本法,且有长投减值准备,持有期间不能转回。处置时卖价-账价确定投资收益
权益法,重大影响或者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
对于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等类似主体,可以对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确定为公计变动计损益,因为性质不同,其他企业不可以
权益法下的计算 借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投资单位净损益变动,以投资时公允价值持续计算利润,所以如果投资时公允和账价有区别,应该调整利润)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其实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如果编制合并财报,投资单位的合并财报应该仅以被投资单位合并报表中仅属于被投资单位的损益,权益(净资产) 长投大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的确认商誉,小于的计营业外收入
买入时一项固定资产,公允价500,账面价300,年限10年,持股30%,被投资单位净利润1000,则投资单位长投——损益调整=(1000-200/10)*30%,因为应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折旧
投资企业与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间的内部交易损益是按持股比例抵消,但与子公司的内部损益是全额抵消
投资方与联营合营方构成业务的交易,应全额确认与交易相关的利得和损失,以投出的公允计长投,公允和账价的差异计当期损益
投方和联营合营的内部交易不构成业务(仅是卖资产的),顺流交易以持股比例减少未实现损益,不考虑卖出多少 甲持有乙20%,甲以1800卖给乙,账价1200,当期售出60%,当期乙净利润2000, 借 长投 (2000-600)*20% 贷 投资收益 合并报表调整分录为,只有到了合并报表才开始考虑顺逆流的调整问题 借 营业收入 1800*20% 贷 营业成本 1200*20% 投资收益600*20% 顺流交易下,无论乙有没有卖出产品,合并报表的分录都是这样, 如果是逆流则,合并财报调整需要考虑卖出的比例 借 长投600*(1-60%)*20% 贷 存货 600*(1-60%)*20% 所以对于顺流交易,合并报表中调整时不考虑卖出的比例,接确认合并报表调整 但是逆流交易,合并报表中调整需要考虑卖出的比例,
无论顺流逆流,所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减值损失由资产本身承担,不进行内部抵消,即不在当期利润中进行扣减,在合并报表中不予调整
内部交易是指那些公允和账价不同导致的损益,像内部借款的利息不用内部抵消,因为没有公允和账价的区别
被投资单位发现金股利会减少当期可分配利润,减少长投——损益调整 借 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逆流交易,不构成业务那种,个别报表中仍同顺流按持股比例减少损益,合并报表中,逆流交易也按持股比例调整损益
发生超额亏损,按下面顺序冲减,长投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计预计负债,备查登记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计其综,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计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所以如果联营企业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影响股权比例的,应该将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且不调整财务报表比较信息
因被动稀释导致持股比例下降,内含商誉如何结转 应该先确定原来商誉,并求出原来总商誉,再按现在的持股比例确定目前商誉的多少。 长投账面如何确定,用上述办法确认商誉,再用新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乘以持股比例确认净资产,净资产+新商誉=新长投
第五节 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
共同控制指必须参与方一致同意,如果参与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方组合能决定项目,则不算共同控制 甲持有55%,乙持有25%,丙持有20%,需持有60%才可控制,则对甲来说这是个联营企业而不是合营企业,因为甲和乙的组合能控制而甲和丙的组合也能控制,所以不是共同控制,合营企业需要所有参与方共同控制 甲50%,乙35%,丙15%,需要75%才能实施,则这是个共同控制,因为只有价和乙这一个组合能够实施控制,
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参与方不享有共同控制,如达到资产负债率多少时,C公司可以有一票否决权,这是保护性权利
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能共同控制,就是合营,不需要所有的参与方都能共同控制
共同经营是指合营方享有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合影安排(但不一定按比例),而合营企业是指仅享有净资产的合营安排,但是如果不是通过单独主体(指有单独可辨认的财务架构的主体)达成的,都是共同经营,是通过单独主体达成的再考虑是否享有相关资产和负债
合营方向共同经营方出售资产(不构成业务的) 会计处理,有内部交易时,按比例抵消属于共同经营方的利得和损失,但资产减值损失仍是全额确认 合营方自共同经营方买资产(不构成业务的) 在向第三方出手前,仅确认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部分损益,不包含合营方应享有的损益 合营方取得构成业务的共同经营的利益份额的 如果仍是共同控制,则合营方之前持有的共同经营的利益份额不应按照新增投资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共同经营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如果享有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比照合营方处理,仅享有净资产的,如果有重大影响按长投,没有重大影响按金工
第四节 长投的核算方法的转换和处置
转换原理 上升:将原投资调整到公允,其中权益法改成本法再合并报表中调整 下降:将剩余投资按公允再买回来,其中成本法改权益法在合并报表中调整 每种方法转变都是相当于将原来的买了,以公允买回啦,同时要转出其综 资本公积 但是如果只是变化持股比例没有变化计量方法,只需要按比例转出
成本法改权益法? 个别报表 借银存 贷 长投 投收 借长投 贷 盈余公积 投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都是剩余的比例的部分,应扣除宣告发放的股利)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账面净资产的是商誉,小于的差异不计营业外收入,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报表 丧失了控制权,投资收益=卖出部分的公允+剩余部分的公允-账价,并且结转原来的其中、其他所有权变动
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为成本法(非同一控下) 1.原本是权益法的,新长投=原账价+新投资成本 2.原本是公允的,新长投=转换日公允+新投资成本 合并报表 按照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下企业合并
成本法 权益法转为公允 借 银行存款 贷长投 投收 借 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收 或 留存收益 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 投资收益 剩余部分: 借 交易性 贷 长投 投收
长投的处置
出售价款-账价=投收(个别报表,因为就把他简单当作一个资产出售) 合并报表中 投收=剩下的公允+出售的公允-原来的账价
权益法核算的处置,如果处置后不再是权益法了,则原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全部转出;如果处置后还是权益法,则按比例转出原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出售持有的30%股权,售价1800,涨价1200,其中180为资本公积,并且应收被投资单位10股利 借 银存 贷 长投——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资本公积180 应收股利10 投收(差额) 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80 贷 投资收益180 所以总共的投收不仅包括 公允售价-账面 还有其综或其他资本公积转出的投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