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9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知识要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局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中华民国几个方面来作了详细的介绍。
这是一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的思维导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影响力、综合国力提升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思维导图,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改革开放等方面作了阐述。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思维导图,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伟大的建设成就几个方面来阐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19课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阶级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内容
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等中央机构
编制新军,拟在全国编练亲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
倡导创办工商企业,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
推行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办学堂,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结果
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影响
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预备立宪
过程
1906.9,预备立宪,立宪公会,积极推进
1908.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1911.5,皇族内阁
激化矛盾,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孙中山
兴中会
1984.11,日本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
成立
1905.8.20,东京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族革命
前提条件
民权
政治革命
核心
民生
社会革命
补充与发展
缺陷
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未明确提出反帝口号
性质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徐锡麟、秋瑾
黄花岗起义
1911.4.27 ,广州
武昌起义
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
起义爆发
1911.10.10,晚,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12日,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
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辛亥革命的局限
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缺乏更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群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击封建思想的牢笼
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原因
袁世凯的个人权术和阴谋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内部立宪派和旧官僚趁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妥协退让
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袁世凯对革命党武力镇压,政治诱惑和议
南北议和,
孙中山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赞成共和,即举袁做大总统
袁施压清政府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
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共和政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
1912年3月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由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需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原则
主权在民
民族平等
国民享有自由和平等权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确立责任内阁制
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
政治
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以根本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经济
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思想
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众共和合法的观念
文化
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外交
强调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启发爱国主义的民族感情,防止帝国主义侵略
国际
在21世纪初的亚洲各国中,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权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