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思维导图,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几个方面的内容。
这是一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的思维导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影响力、综合国力提升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思维导图,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改革开放等方面作了阐述。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思维导图,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伟大的建设成就几个方面来阐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举行
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毛泽东为主席
共同纲领
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作用
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49年10月1日
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委员就职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天安门广场
意义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人民政权的巩固
面临的困难
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安全危害
土地改革
背景
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之下
过程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
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稳定物价
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措施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从根本上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军队经受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促进军事现代化
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志愿军英雄事迹汇聚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三大方针
”一边倒“
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盲目顺从苏联
”另起炉灶“
相对于旧的外交关系而言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相对于帝国主义势力
先谈判再建交,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中印谈判,周恩来提出
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特点
包容性
社会制度相同与不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国家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
开放性
是和平原则,也是发展原则,不同历史时期可以容纳不同的内容,随时代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平等性
无论大小,强弱,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处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创新性
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是我国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为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成就
先后与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召开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
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作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亚非会议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
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主体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两翼
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毛泽东思想
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