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九上政治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有两种梳理方式,一种按知识块划分,另一种按单元分。该导图介绍了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创新、中国梦、民主、法治、精神家园、中国梦、中华一家亲、美丽中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编辑于2021-07-18 21:00:06九上政治
改革开放
意义
解放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
中国腾飞新奇迹
坚持改革开放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表现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建设为中心
四个尊重,人民当家作主
共同富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使人民有获得、幸福、安全感,*不是同时、同等富裕
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
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社会矛盾,改善民生,保障人权
创新
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处处有创新,顿悟+积累,种类
意义
个人:成就感,改变思维行为方式,生命活力,激发潜能
社会:进步,各个领域,促进公平正义
国家:推动人类进步,中华民族禀赋,综合国力竞争
我国
现状
做法
国家:三个战略、培养人才、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保护知识产权
个人:创新精神,敢为人先、坚强意志、批判精神、责任担当
企业:重要力量,创新是企业市场竞争之基
中国梦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目标
怎么做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
奋斗
民主
具体国情决定民主道路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特点:维护人民利益的三个最
制度保障:一个根本,三个基本
形式(选举与协商(特有))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法治,要求良法善治
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意义
提供良好生活秩序
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生活稳定,实现生活正义
现代政治文明核心,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法治政府
宗旨:为人民服务(服务型政府)
原则:权力来源于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
意义:依法行政,防止权利滥用,维护人民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法治建设。
要求:政务公开,科学民主决策。
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为什么:中华民族精神标识,民族复兴精神动力,增添民族自信
文化自信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美德
做法
青少年身体厉行,弘扬中华美德。
国家推进道德建设。
是什么
爱国、勤劳、自尊自强自律、诚信、孝亲敬长等
为什么
中华美德是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成为文化基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什么
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人评判是非、决定行为取向的价值标准,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
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与日常生活联系,落细、落小、落实,勤学敏思,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白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意义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
中国梦
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
党的19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奋斗目标
两个百年目标
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自信的中国人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表现
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要求
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求真务实,锲而不舍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怎么做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
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神圣的职责与义务。
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
实现祖国统一
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中华儿女共同愿望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一国两制
实践:香港,澳门回归与保持繁荣稳定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美丽中国
人口
基本国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绿色发展道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怎么做?
国家贯彻生态文明的相关理念,建立相关的制度,实施严密。
企业遵守相关法律,绿色生产,社会加强宣传,增强绿色发展意识。
公民强化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自觉行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浮动主题
政治思维导图
富强与创新
踏上强国之路
坚持改革开放
变化: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意义
激发人民创造性
解放发展生产力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创造中国腾飞新奇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表现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原因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
走向共同富裕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建,人人共享。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改变生活
创新的内涵
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生活处处有创新,顿悟加积累,个人加团体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
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意义
个人获得成就感,增强生命活力,改变思维行为方式,激发潜能
社会
社会各个领域都要创新,创新不唯职业学历年龄,推动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财富,促进公平正义,促进生产力发展,提供新思想
国家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科技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现状
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了国际的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科技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问题。
怎么做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
弘扬创新精神,人人都是创新者。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敢于突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民主与法制
追求民主价值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是维护人民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形式有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参与民主生活
意义
公民
行使公民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国家
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规范化,秩序化,程序化。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方式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民主决策
要求
公民广泛参与
决策方听取各方意见
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
制度保障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民主监督
意义
利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预防腐败
激发公民参与热情
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制基石
法治(依法治理)
要求
良法
反映人民意志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公平正义,促进人与社会发展。
善治
民主为基础,赋予公民更多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意义
(1)提供良好生活秩序,保障人们的权利和自由。
(2)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
(3)现代政治文明核心,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基本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要求
立法:得到人民群众普遍拥护
执法: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司法: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凝聚法治共识
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依法行政
宗旨:为人民服务
权力:权力来源于人民,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作用:管理、服务
依法行政要求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权力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科学民主决策。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意义
促进政府依法行政,防止权力滥用,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厉行法治
①(国家、人大等)科学立法、(国家、政府等)严格执法、(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民等)全民守法。
②(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社会公益组织和企业、公民等)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法治文化环境。
③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文明与家园
守护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
内容
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等。
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标识,民族复兴精神动力,增添民族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转化创新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意义
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的需要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转化创新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中华美德
内容
爱国、勤劳、自尊自强自律、诚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助人为乐、惩恶扬善等
意义
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成为文化基因。
青少年身体力行,实践弘扬中华美德;国家开展道德建设;全社会倡导美德品格。
民族精神
内容
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本质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特点
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
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意义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人评判是非、决定行为取向的价值标准/价值共识,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与日常生活联系,落细、落小、落实,学习、思考,修养、实践,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