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史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考研史纲第二章,包含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等内容,适合考试复习用,需要的同学可收藏。
这是一篇关于大学史纲第六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了关于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铭记历史。
主要从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共领导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以及中国革命在这一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情况。
考研史纲必看内容!下图梳理了史纲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兴起背景、筹备活动、起义过程、历史意义、挽救共和的努力、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为中国诞生准备的条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史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单)
1)发展历程
指导思想:拜上帝教;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资政新篇》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主要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发展近代事业,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把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
思想文化
外交: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严禁鸦片输入
3)历史意义
1)打击封建
2)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为什么是最高峰?因为有纲领
农民领导的农民起义
3)削弱了封建的精神支柱(反封)
4)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反侵略)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国际影响)
4)失败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3)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家(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
4)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
1.农民具有革命潜力
2.不能担负起领导重任
3.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历史任务
2、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自救:内忧和外患)
1)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目的、目标
领导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洋务派”
指导思想
冯桂芬—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目的
直接目的:镇压农民起义
主要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目标
“自强”“求富”
2)举办的洋务事业
(1)兴办近代企业
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民用企业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多数采取官督商办。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北 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3)历史作用
(1)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促进了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新式学堂的开办和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的派出,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促进社会风气转变。(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受到冲击,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4)失败的标志、原因和教训
标志:
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最主要的是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第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第三,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
教训: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技术以求自强求富是行不通的。(中体西用不能救国)
3、维新运动
1)兴起背景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争脱压迫和束缚,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
(3)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唯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
(4)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效,中国也想向日本学。
新的高度西体西用
2)变法运动
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维新的序幕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翻译《天演论》 维新派(资产阶级)与守旧派(地主阶级)的论战
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1906年废科举)
4)历史意义
(1)爱国救亡运动
(2)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各项政令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并没有采纳开国会,并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
(3)思想启蒙运动
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伦理纲常(没有否定封建君权) 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 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高等国立教育的开端。(近代教育开端是洋务运动)
5)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主观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维新派的局限性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
经济上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思想上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戊戌维新是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说明自上而下的改良根本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