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笔记梳理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情绪的知识内容包括概述、生理机制、外部表现、情绪理论、情绪调节,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记忆!
编辑于2021-07-22 14:53:23情绪
概述
含义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 情感的三种组成成分
主观体验
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
情绪外部表现
面部 、姿态 、语调 表情
表情
生理唤醒
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
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
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 ,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组织功能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 、瓦解作用
信号功能 /社会功能
是指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 ,沟通思想的功能
通常通过人的表情实现
情绪vs情感
情绪:情易动
情感:久深稳
图示
联系:两者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种类
生物进化角度
基本情绪
人与动物所共有的 ,是天生的 ,基本情绪可以分为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复合情绪
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
情绪状态角度
简答
心境
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漫性
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 、爆发性的 、随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
激情状态下的人往往出现 “意识狭窄 ”现象
应激
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人在应激状态下 ,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eg:肌肉紧张度、血压 、心率 、出现明显的变化 )
汉斯·塞里称之为适应性综合症 ,包括动员 、阻抗、衰竭三个阶段
适应性:对物种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一种本能
三阶段
动员阶段
只有机体在受到外界紧张刺激时 ,会通过自身的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
阻抗阶段
通过心率和呼吸加快 、血压升高 、血糖增加等变化 ,充分动员人体的潜能 ,以应对环境的突变
衰竭阶段
只引起紧张的刺激 继续存在 ,主抗持续下去 ,时必须的适应能力已经用尽 ,机体会被其自身防御力量损害 ,结果导致适应性疾病
其他
道德感
是根据一定的 道德标准 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eg
解决问题的快乐
求知欲
好奇心
美感
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 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 ,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具有时代和个人特征
生理机制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前额皮层
PFC
基本情绪系统
趋近系统
退缩系统
左PFC
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感情有关
右PFC
与退出系统和消极感情有关
杏仁核
对知觉和产生消极情感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 中也很重要
海马
在情绪调节作用重要作用
海马损害的个体 ,易在不适当的背景中表现出情绪行为
前部扣带回
对情绪反应有重要作用
网状结构
既可以向下发放引起各种情绪的外部表现 ;同时也可以向上传送 使某种情绪处于激活状态 ,并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产生 主体的体验
下丘脑
情绪的愉快中枢和痛苦中枢 ,对表达愤怒有重要作用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单侧化与情绪
积极情绪 和左半球 有较大的相关
消极情绪 和右半球 有较大的相关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当某种情绪产生时 ,将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 。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一般而言, 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 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抑制活动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情绪会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 ,这些都是由躯体神经系统支配的随意活动
情绪与分泌系统
人有内外分泌腺两种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
外部表现 (表情 )
含义
表情是情绪变化时的 外部表现模式
表情具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
种类
面部表情
通过 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眼睛
表达忧伤
口部
表达快乐与厌恶
前额
提供惊奇的信号
眼睛、 嘴和前额
对表达愤怒情绪很重要
姿态表情
身体表情
手势表情
语调表情
语音、语调表情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
体语
情绪理论
早期情绪理论
*2
詹姆斯
兰格理论 (情绪的外周理论 )
先生理后心理
定义
情绪的产生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内容
詹姆斯认为
情绪时对身体变化 的知觉,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 ,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eg:后怕
兰格认为
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都认为情绪体验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评价
优
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
强调自主神经系统
缺
忽略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
图示
坎农&巴德
情绪丘脑理论
定义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 ,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 ,他们都是有丘脑的控制
内容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 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 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
向上传至大脑 ,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
心理
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生理变化
生理
评价
优
看到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脑的作用
缺
忽略了认知因素的影响作用
图示
情绪的认知理论
论述
*3
阿诺德
“评定---兴奋 ”理论
定义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 ---评估---情绪
内容
同一刺激情景 ,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 ,个体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从外州来的反馈信息 ,大脑皮层中被评估 ,是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图示
沙赫特&辛格
情绪理论 /认知-生理结合说 /因素情绪理论
定义
情绪变化有三要素共同引起 ,认知因素起决定作用
内容
三要素
生理状态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认知因素
个体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环境刺激
相应的因素环境
情绪唤醒实验
注射肾上腺素
情绪唤醒模型
第一个亚系统
对来自外界环境的输入信息进行知觉分析
第二个亚系统
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 包括对过去、 现在、将来的期望 。
第三个亚系统
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 ,称为认知比较器
拉扎勒斯
认知---评价理论
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 有害或有益 的反应
内容
在情绪活动中 ,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三个层次的评价
初评价
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
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再评价
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情绪的维度理论
情绪的纬度
是指情绪所固有的一些特征,包括
动力性
增力---减力
激动性
激动---平静
强度
强---弱
紧张度
紧张---放松
情绪的两极性
是指这些特征的 变化幅度 具有两极性 ,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状态
*3
三维理论
冯特
情绪三维理论
愉快 --不愉快
激动---平静
紧张---松弛
施洛伯格
面部表情研究
内容
愉快 --不愉快
注意---拒绝
激活水平
图示
长轴为快乐维度 ,短轴为注意维度 ,垂直轴为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 ,整合可得情绪
普扎切克
内容
两极性
相似性
强度
图示
说明
截面分为八种原始情绪
相邻情绪相似
对角情绪对立
锥体自下而上 表明情绪由弱到强变化
四维理论
伊扎德
方法
因素分析
内容
虞姬确紧
愉快度
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紧张度
生理激活水平
激动度
情绪出现的突然性
确信度
能胜任、能承受的程度
环形理论
罗素
愉快---不愉快
中等强度---高等强度
情绪的动机
分化理论
观点
情绪是分化的
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具有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这些独立的情绪具有动机特征
10种基本情绪
情绪在人格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人格系统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 、情绪系统、 知觉系统、 认知系统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 。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 ,具有灵活多样的 适应功能 ,在有机体的 适应和生存 起着核心的作用
情绪调节
含义
名词解释
定义
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 。使情绪在生理活动 、主观体验、 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个方面
具体情绪 的调节
调节所有的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
唤醒水平的调节
成功的情绪调节要管理好情绪 体验和行为, 使之处在适度水平
情绪成分的调节
主要包括调节情绪的生理反应 、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
特征
情绪调节的恒定性
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
情绪调节的个体和文化差异
类型
根据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
内部调节
(生理心理 )
外部调节
(社会自然 )
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
修正调节
(修消极)
维持调节
(维持积极)
增强调节
(消极☞积极 )
积极干预
根据参照点
原因调节
(调节引起情绪的原因)
反应调节
(调节引起情绪的反应 )
根据情绪调节的效果
良好调节
(和谐 )
不良调节
(继续纠结 )
过程
格罗斯
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定义
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 ,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 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
两个阶段
情绪发生前
关注前行环节的情绪调节 /原因调节
情境选择
情境修正
注意转换
认知改变
情绪发生后
关注反应的情绪调节 /反应调节
对反映趋势施加影响 ,主要表现为调节(降低)表情
维度
*5
生理调节
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生理反应模式
情绪体验调节
当体验过于强烈时 ,个体会有意识的进行调整
行为调节
是指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
认知调节
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
ABC理论
埃利斯
A
前因
B
桥梁
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信念 )
C
结果
由此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人际调节
在人际调节中 ,个体的动机状态、 社会信号 、自然环境、记忆等因素都起重要作用
策略
*6
回避和接近策略 /情境选择策略
通过选择有利环境 、回避不利环境来实现
控制和修正策略
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
注意转移策略
分为分心和专注两种策略
认知重评策略
即认知改变,个体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而进行情绪调节
2岁以后才会发生
表达抑制策略
意旨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表情 ,调动自我控制能力 ,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及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
合理表达策略 /情绪转化策略
采用恰当的表情 ,是情绪调节最关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