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基础知识导图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知识内容,包括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卫生概述等,赶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编辑于2021-07-22 18:13:35"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引擎!它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目标包括促进增长、稳定物价等社会保障体系涵盖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多层次保障,从基础的养老保险到高层次的社会优抚,构建全民安全网国民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实现合理流动,共同支撑起'一荣俱荣'的发展格局。"
"经济学奥秘藏在日常细节中!这段简介带你快速掌握20 核心概念:从货币本质到GDP三驾马车,从‘口红效应’到‘羊群心理’,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逻辑重点解析成本类型(固定/可变/机会成本)、边际规律(效用递减/效应/成本)及外部效应原理解读CPI、PPI等6大经济指标与基尼系数等政策工具更包含纸币发行、汇率机制等实操知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生动案例,说透专业术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奠定国家制度基石,保障公民权利!我国宪法确立国体、政体及政党制度,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国务院、监察委等国家机构各司其职宪法修改程序严格,法律效力至高无上,既是立法依据,也是全民行动准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立法自治权,重要职务由自治民族公民担任从基本权利义务到违宪审查机制,宪法全面规范国家与公民关系,凝聚社会共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引擎!它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目标包括促进增长、稳定物价等社会保障体系涵盖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多层次保障,从基础的养老保险到高层次的社会优抚,构建全民安全网国民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实现合理流动,共同支撑起'一荣俱荣'的发展格局。"
"经济学奥秘藏在日常细节中!这段简介带你快速掌握20 核心概念:从货币本质到GDP三驾马车,从‘口红效应’到‘羊群心理’,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逻辑重点解析成本类型(固定/可变/机会成本)、边际规律(效用递减/效应/成本)及外部效应原理解读CPI、PPI等6大经济指标与基尼系数等政策工具更包含纸币发行、汇率机制等实操知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生动案例,说透专业术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奠定国家制度基石,保障公民权利!我国宪法确立国体、政体及政党制度,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国务院、监察委等国家机构各司其职宪法修改程序严格,法律效力至高无上,既是立法依据,也是全民行动准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立法自治权,重要职务由自治民族公民担任从基本权利义务到违宪审查机制,宪法全面规范国家与公民关系,凝聚社会共识。"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一、心理学基础
心理现象概述
人类心理活动一方面受到大脑功能活动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制约
人类心理现象通常是指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
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者共同构成心理活动的完整过程
个性心理亦称人格或个性
人格倾向性: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感觉功能系统:正常状态下的感觉功能是特异性传入系统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功能整合的结果
运动功能系统
联络功能系统:主要有感觉联络区、运动联络区和前额联络区
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活动依赖于客观现实而存在,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离开了客观现实,心理活动难以形成和发展
心理学基础及其基本概念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对事物特点的认识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个体对刺激的基本反映和体验形式,感觉虽然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却是维持人们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一切较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记忆
是指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食物信息进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理论来说,记忆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三个过程
遗忘: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部分遗忘
完全遗忘
暂时遗忘
永久遗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注意
指向性:人们不能同时反映周围的一切事物,而是根据主体的活动需要有选择地指向一定的对象,忽略其他无关对象,这就是注意的指向性
集中性: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到注意对象上,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具有选择、保持和调节与监督的功能
情感过程
情感和情绪
情感:人特有的,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一定有外部表现
情绪:主要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外部表现明显
心境
是指一种较为微弱且持久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心理活动的基本背景
积极的心境有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活动效率,有益健康
消极的心境使人意志消沉,降低活动效率,并且有害健康
情绪的生理作用有以下三条途径
通过自主神经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通过边缘系统影响内分泌代谢功能
通过激素作用于免疫细胞相应受体,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情绪被看作是心身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意志过程
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地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人格
人格倾向性
人格中的动力结构,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特征
积极性
选择性
主要包括
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人格特征
指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
主要包括
能力
气质
性格
二、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定义
定义:指心理上各个方面的活动过程均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合理的认知活动
适度的情感反应
恰当的意志行为
积极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适应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志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如幸福、爱慕、愉悦、希望等,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充实且富有意义,机体的抗病能力会增强
消极悲观的情绪体验如恐惧、焦虑、愤怒、悲伤等,往往能让人失去生活的存在感,变得无助失落,机体的抗病能力则削弱
保持健康的心理,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心理卫生概述
近代世界心理卫生运动是从改善精神病人待遇开始的
心理卫生的定义
定义: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美状态
宗旨:完善从事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教育的活动,尤其关心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对心理疾病、心里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及全人类幸福的增进
心理卫生的范畴
从优生学的角度指导婚姻、配偶、受孕等过程,提高个体的心理卫生素质
研究各年龄阶段(如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心理卫生特点与规律,指导各年龄阶段的人们搞好心理卫生
研究各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卫生问题,使人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业余团体中能良好的适应环境,搞好人际关系,以便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与生活
研究个体主动积极讲究心理卫生的机制与措施,指导人们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调节控制的主人,改正不良行为与性格特征,掌握一至几种身心放松技术,以便随时调节身心平衡,讲究心理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