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节 宏观调控基础知识
"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引擎!它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目标包括促进增长、稳定物价等社会保障体系涵盖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多层次保障,从基础的养老保险到高层次的社会优抚,构建全民安全网国民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实现合理流动,共同支撑起'一荣俱荣'的发展格局。"
"经济学奥秘藏在日常细节中!这段简介带你快速掌握20 核心概念:从货币本质到GDP三驾马车,从‘口红效应’到‘羊群心理’,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逻辑重点解析成本类型(固定/可变/机会成本)、边际规律(效用递减/效应/成本)及外部效应原理解读CPI、PPI等6大经济指标与基尼系数等政策工具更包含纸币发行、汇率机制等实操知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生动案例,说透专业术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奠定国家制度基石,保障公民权利!我国宪法确立国体、政体及政党制度,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国务院、监察委等国家机构各司其职宪法修改程序严格,法律效力至高无上,既是立法依据,也是全民行动准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立法自治权,重要职务由自治民族公民担任从基本权利义务到违宪审查机制,宪法全面规范国家与公民关系,凝聚社会共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定义、主要内容、目标
定义: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
主要内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首要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含义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表现
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实质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成因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影响
通过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对策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攻击,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汇率因素等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接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宏观调控手段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法律手段
经济司法
经济立法
行政手段
行政规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实施主体
国家财政机关
政策手段
税收
预算支出
公债
财政补贴
贴息
财政收入
税收(90%)
利润缴款
国债
罚款罚金
财政支出
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消费性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收入)——经济萧条时期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收入)——经济过热时期
中性财政政策(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
利率
提高利率有利于鼓励存款、减少贷款,减少市场上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
对政府的贷款
向政府贷款相当于将货币投入市场,增加货币流通量
国民收入的分配
初次分配
国民总收入首先在生产部门进行分配,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有市场机制形成
包含国家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工资收入)
再分配
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对部分国民收入进行的重新分配。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机制
包含税收、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政府转移支付等
三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法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可免税)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
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参加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包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福利
国家或社会向全体公民提供资金帮助和优惠服务的保障制度,包括公共福利、社会福利、集体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济
国家和社会对于无法维持生活的公民提供的物质救助的保障制度,属于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措施(如低保户)
社会优抚与安置
国家和社会对法定的对象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保障制度,这些对象包括现役军人、军属、退伍、复员、转业、残废军人、军烈属等特殊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