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唐朝诗坛大事纪年
以上是唐朝诗坛的大事纪年,这些时期和事件共同构成了唐诗的发展脉络。历时一周,三个大夜,终于完成✅,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编辑于2023-12-31 11:04:21唐朝大事年表
公元618年
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621年
李世民平定东都
公元622年
统一中国
公元624年
颁行均田令、租庸调法
公元626年
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
公元627年
李世民即唐太宗的贞观元年
公元629年
玄奘赴天竺取经
公元640年
在西域置安西都护府
诗人骆宾王诞生
公元641年
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公元646年
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49年
唐太宗去世,高宗继位
诗人王勃诞生
公元659年
诗人贺知章诞生
公元660年
骆宾王反对武则天当政
唐高宗李治任由皇后武则天执掌朝政
公元666年
王勃被高宗怒逐出府
公元668年
置安东都护府
张若虚诞生
公元672年
卢照邻感染风疾,问医道
王勃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公元676年
王勃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公元678年
诗人张九龄诞生
公元680年
骆宾王被贬谪为临海丞
公元683年
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
公元684年
骆宾王讨武失败,下落不明
公元685年
卢照邻自投颍水而死
公元690年
武则天称帝, 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公元693年
诗人王维诞生
公元695年
诗人贺知章中状元
公元698年
诗人王昌龄诞生
公元701年
诗人李白诞生
公元705年
唐中宗李显复位, 复唐朝国号
张若虚文词俊秀驰名京都
公元712年
玄宗李隆基即位, 史称“开元盛世”
诗人杜甫诞生
公元713年
任姚崇为相
公元715年
诗人岑参出生
公元719年
王维长安求仕
公元721年
王维被牵连遭贬
公元724年
李白24岁
李白辞亲远游
崔颢进士及第
公元727年
王昌龄进士及第
王维半官半隐
公元731年
杜甫开始游历
公元734年
李白献赋谋仕
公元736年
杜甫进士落第
张九龄任右丞相
公元737年
张九龄被贬
王昌龄被贬谪岭南
公元741年
“开元盛世”结束
张九龄卒
王昌龄广交诗友
公元742年
李白供奉翰林
公元743年
李白43岁
李白被赐金放还
公元744年
李白在洛阳遇到了杜甫
岑参进士及第
诗人贺知章求还乡里,去世
公元747年
杜甫客居长安十年
公元749年
岑参34岁
岑参出塞
公元754年
鉴真东渡日本
崔颢去世
公元755年
杜甫44岁
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 唐玄宗逃亡奔蜀
杜甫投奔灵武,中途被俘
公元756年
马嵬驿兵变。 安禄山称帝,唐肃宗李亨即位
王维战乱中被俘
公元757年
李白57岁,杜甫46岁,岑参42岁
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
李白被判长流夜郎
杜甫官拜左拾遗
岑参东归,经杜甫举荐为官
王昌龄路经亳州被杀害
公元758年
杜甫被贬华州, 作“三吏三别”
公元760年
王维任尚书右丞
公元762年
肃宗驾崩
诗人李白去世
诗人王维去世
公元763年
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漂泊蜀中
公元768年
杜甫登上归乡路途
岑参罢官,寓居蜀
公元770年
杜甫59岁
诗人杜甫去世
诗人岑参去世
公元772年
诗人白居易诞生
诗人柳宗元诞生
诗人刘禹锡诞生
公元779年
诗人元稹诞生
公元780年
实行两税法
公元781年
柳宗元九岁
建中之乱
公元783年
藩镇割据
朱泚之乱
公元785年
为柳“统合儒佛”思想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
公元793年
元稹擢第
柳宗元进士及第
刘禹锡进士及第
公元799年
元稹为人论荐得官
公元800年
白居易进士及第
公元802年
白居易与元稹同时中科
诗人杜牧诞生
公元805年
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 改元永贞,即顺宗
王叔文改革(永贞革新)
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
刘禹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失败后被贬
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 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
八司马事件
公元809年
元稹访察官吏不法,遭到贬斥
公元813年
诗人李商隐诞生
公元815年
白居易43岁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柳宗元返京,被贬柳州
公元819年
公元1158年,宋高宗加封 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因病去世
公元823年
唐与吐蕃举行会盟
元稹被陷害,罢相
公元824年
杜牧23岁
文学家韩愈去世
杜牧作《阿房宫赋》
公元826年
从被贬到此历二十三年
刘禹锡奉调回洛阳
公元828年
白居易56岁
白居易任刑部侍郎
李商隐结识牛党,入令狐楚幕
公元830年
“牛李党争”兴起
公元835年
“甘露之变”发生, 宦官专权未得到遏制
杜牧赴长安任职
公元838年
诗人皮日休诞生
李商隐入幕李党,陷入党争
公元842年
杜牧迁官外放(由于牛李党争)
诗人刘禹锡去世
公元845年
牛党得势
唐武宗李炎禁佛教
武宗去世,宣宗李忱即位
公元846年
诗人白居易去世
李商隐出京任职
公元852年
诗人杜牧去世
公元858年
诗人李商隐去世
公元867年
皮日休进士及第
公元874年
王仙芝起兵
公元875年
唐末农民战争开始
公元880年
黄巢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公元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结束
黄巢起义后皮日休下落不明
公元904年
朱温发兵攻陷长安 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 将唐昭宗杀害
公元905年
朱温大肆贬逐、诛杀朝官, 史称白马驿之祸
公元907年
唐哀帝禅让,唐朝灭亡 朱温称帝,建立后梁
唐朝亡 五代时期开始
重要事件
诗坛要事
主要事件
皇帝变更
唐朝诗人
初唐诗人
贺知章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诗人、书法家。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 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
张若虚
扬州人,唐朝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为其代表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名。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王勃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隋朝著名学者王通, 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其具体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滕王阁序》等。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王勃主张文学要以“立言见志”为本,注重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 其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卢照邻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唐代文学、诗人。 卢照邻工诗歌、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 在初唐诗歌革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诗取材广泛,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和王、杨、骆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于当时可称一变。
骆宾王
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讨武曌檄》是其名作。
骆宾王的咏物诗强调兴寄,抒发自我,强调所咏之物的精神气格他曾久戍边城,其边塞诗生动描写西域的景象和亲身经历,抒写初唐士人的进取豪情,骆宾王的歌行体诗歌也具备重大的开拓意义,或通过抒发兴衰之感,或通过抒发为弱女子打抱不平的侠气,改造传统的帝京、艳情题材的写法,呈现出阔大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盛唐诗人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 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 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 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崔颢
汴州人,原籍博陵安平。唐朝著名诗人。
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 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 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张九龄
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中国唐玄宗开元时的宰相、诗人。 张九龄的代表作有《感遇》12首、《杂诗》5首等,如《望月怀远》
张九龄在当时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对促进开元诗坛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有胆识和远见,尽忠职守,敢于直谏,从不趋炎附势,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 对唐代的繁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岑参
荆州江陵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世人也称“岑嘉州”。 中国唐代诗人
早期诗歌多为写景、纪游、赠答、送别和嗟叹仕途不遇之作,其中写景之作诗风奇峭清丽 亦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 诗色调雄奇瑰丽,充满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
王昌龄
字少伯,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 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等。
王昌龄其诗境雄浑开阔,自成一格。明王世贞论盛唐七绝时,认为只有王昌龄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 王昌龄的边塞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后人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还著有《王右丞集》。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创作的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旗帜。
中唐诗人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郑州新郑,祖籍太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 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
元稹
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省洛阳人。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 中国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小说家。 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创始人。
元稹据自身经历为素材,写成唐代传奇小说中的爱情名篇《莺莺传》,文字优美,刻画细腻, 为后世戏曲《西厢记》所本,系唐代传奇小说中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柳宗元
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
刘禹锡
字梦得,籍贯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晚唐诗人
杜牧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文学家,宰相杜佑之孙。 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
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晚唐时期诗人。
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李商隐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其骈体章奏与哀诔之文因形式瑰丽、情文并茂而在当时极负盛名,曾自编为《樊南甲集》等。尤以五七言律绝成就为高,七言律诗的造诣更是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主要作品有《瑶池》等。
皮日休
字袭美,号逸少,曾居襄阳鹿门山、号鹿门子,复州竟陵人,晚唐诗人、文学家 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
他的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同情民间疾苦之作, 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