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娱乐至死》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娱乐至死》一书的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带你读完《娱乐至死》,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这是一篇关于《一日三秋》一书的思维导图。《一日三秋》是一部由刘震云所著的长篇小说,刘震云在其中以画里画外、戏里戏外、梦里梦外、神界鬼界、故乡他乡、历史当下等多重矛盾诠释了“一日三秋”的多重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娱乐至死》
作者介绍
1985年预测未来的时代将进入一个娱乐至死的状态,他所预测的在今天全部实现
尼尔·波茨曼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
知识分子——心系未来,眼睛一直看向未来
关于这本书
解释了美国社会它从印刷统治一直到电视统治
通过现实世界跟两本书对比
①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集权世界
②假想的未来里,独裁者以追逐权利为最终目的,人性被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牵制,生活陷入极度贫困的状态,下层人民的生活单调乏味的循环。
③英国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被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
④什么叫反乌托邦?乌托邦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想象,我们理想的一种生活。反乌托邦就是一种不得人心的恐惧的假想跟理想社会是完全相反的。”反乌托邦“被称为反政府、反集权政府、反人类。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结论
美国社会它从印刷统治变成了电视统治之后,更多的理性、秩序跟逻辑性逐渐变成了脱离语境、肤浅和碎片化
娱乐致死时代已经到来
读书人重要的功能
1.朝前看
2.永远对当下的时代保持警惕
“媒介即隐喻“
印刷媒介VS电视媒介
“这本书是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了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这种转换从根本上不可逆转的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因为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不可能传达同样的思想。”
总结
1.媒介的变化没有去改变人们的思想结构
2.旧媒介与其相关的认知都消失了,但对话将被保留。
3.以电视为中心的认识论污染了大众交流和相关知识
为什么会娱乐至死
明天我同一时间再见
明天也许不会来
新闻看起来你很残忍不重要
“好,现在”的表达方式
转移注意力
无法安静下来看书
大脑正在变得碎片化,变成了娱乐至死的年代
少刷抖音少看电视,迈出舒适圈
苦行和寂寞的背后一定是成长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