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这是一个关于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思维导图,包含资产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等。
这是一个关于ch 13 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报表和绩效评估的思维导图,包含绩效评估体系与评价方法 、 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评估等。
这是一个关于ch 12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思维导图,包含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体系等。
这是一个关于ch 1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维导图,总结了风险的类型与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的流程、全面风险管理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云报税(个税)
收入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
真实票据理论——银行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
资产转移理论
又称“资产转换能力理论,”是一种保持资产流动性的理论 莫尔顿,1918年《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爆发,政府大量发行国债。 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资产流动性增强,商业银行持有的短期国库券和其他证券增加,人们对保持银行流动性有了新的认识。
核心思想:保持银行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购买那些可以随时出售的资产,保证银行资产有较大的流动性 适宜资产条件:信誉高、期限短、易于出售 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代替短期贷款
贡献: 找到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方法 购入短期债券,保证了流动性并增加了银行 收益 缺陷: 难以确定合理持有量 资产变现难以实现 (如雷曼的债券)
预期收入理论
银行资产投向选择的理论
超货币供给理论
超越货币局限,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理念
负债管理理论
银行券理论
最古老的负债管理理论——强调负债的适度性
存款理论
主要理论——稳定性或保守性倾向
购买理论
银行负债经营战略思想的重大转移
销售理论
金融产品多样化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理论发展
早期
分别管理银行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的风险,以获得资本性收益为目的
现代
集中于对冲业务账户风险,扩展为包括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广义风险管理,在对利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组合
未来
从控制与资产负债有关的市场风险转变为综合管理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观点
内容
计量和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各类市场风险
协调银行的短期和长期盈利目标
对经济资本进行优化配置
基本原理
偿还期对称原理
用资产平均到期日与负债平均到期日之比K可以粗略估计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是否对称(K=全部资产平均到期日/全部负债平均到期日)
K=1,说明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基本对称
K>1或K<1,则二者不对称,资产的平均偿还期长或短于负债的平均偿还期
目标替代原理
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具有相互消长的作用,可以“中和”这个三性目标,使它们的综合效果达最高
分散化原理
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客户两方面适当分散,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特征
流动性管理手段有所扩展
盈利性目标的实现基础有所增强
安全性管理措施得到加强
理解
对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综合管理
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载体
各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
评价
使银行业务日趋完善
增加了银行抵御外界经济动荡的能力
减轻银行“借短放长”的矛盾
缓和通胀压力
缺陷
使竞争更加剧烈,银行倒闭数量增加
不利于货币监督机构对银行的监控
存款利率自由化引起放款利率提高,使得企业投资成本提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产生背景
20世纪八十年代末,金融管制放松,竞争加剧,金融自由化,技术进步,新金融,金融创新
四种假说
规避“监管税收效应”
与银行风险及风险负担有关的
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
经济资本理论及其对银行经营目标的调整
存贷业务只是银行经营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其周围可以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减轻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
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促进商业银行改善服务、完善
缺陷:表外业务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