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这是一个关于ch3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思维导图,包含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资本筹集管理等。
编辑于2024-01-03 11:57:32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
资本的作用
营业功能
保护功能
管理功能
资本的构成
银行资本的概念: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能长期支配使用的资金 商业银行资本是指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可以用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缓冲意外损失,保护银行的正常经营,为银行的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等。
核心一级资本
是指在银行持续经营条件下无条件用来吸收损失的资本工具,具有永久性、清偿顺序排在所有其他融资工具之后的特征。
实收资本或普通股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一般风险准备
未分配利润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其他一级资本
其他一级资本是非累积性的、永久性的、不带有利率跳升及其他赎回条款,本金和收益都应在银行持续经营条件下参与吸收损失的资本工具。
其它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工具主要有:无累积永续混合资本债 和优先股,可分为可减记的一级债券资本工具、可转股的一级债券资本工具、无累积可转化优先股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附属公司一级资本中少数股东资本用于满足一级资本最低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的部分 ,扣除已计入并表核心一级资本的部分后,剩余部分可以计入并表其它一级资本
二级资本
在破产清算条件下可以用于吸收损失的资本工具,二级资本的受偿顺序列在普通股之前,在一般债权人之后,不带赎回机制,不允许设定利率跳升条款,收益不具有信用敏感性特征,必须含有减计或转股条款
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工具大体分为可减记二级资本证券和可转股二级资本证券,主要由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构成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
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1.25%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商业银行资本金与一般企业资本金的区别
资本金所包含的内容不同
资本仅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不同,绝对数额相差很大
固定资产的形成能力与其资本金的数量关联性不同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
资本充足性的含义
银行的资本应保持既能经受坏帐损失的风险,又能正常运营,达到盈利的水平,这是衡量一家银行业务经营情况是否稳健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是,银行资本能够抵御其涉险资产的风险,即当这些涉险资产的风险变为现实时,银行资本足以弥补由此产生的损失
二是,对于银行资本的要求应当适度,如果过高会影响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及其资产的扩张
资本充足性的衡量
资本比率或风险资产比率: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
负债比率或传动比率:资本与存款比率;资本与负债总量比率
主要
纽约公式,又称资产分类比率法或资产结构比率法
综合分析法
巴塞尔协议法
巴塞尔协议法是以风险资产比率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
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管理
中国对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管理
资本充足性的监管标准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但还得加上缓冲资本2.5%,非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实际为10.5%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至少包括工、农、中、建、交+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率还得再加1%额外资本要求,即实际要求为11.5%;缓冲资本和系统性重、要性资本充足率额外要求都必须为核心一级资本(即股东权益)
以风险资产比率为基础的
第一层次:最低资本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5%、6%、8%
第二层次: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均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
第三层次:附加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计提附加资本,为风险加权资产的1%,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
第四层次: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对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项目或经营风险较大的单家银行机构追加资本要求。目前明确的是政府融资平台,前期征求意见稿曾涉及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杠杆率:杠杆率=(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扣减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100%
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有关规定的一级资本净额与商业银行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
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定义
核心资本
附属资本
普通准备金/普通呆帐准备金
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
次级长期债务
应从资本中扣除: 从核心资本中扣除商誉 扣除没有综合到银行集团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对从事金融活动的附属机构的投资,以免在集团中重复计算
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
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及风险加权
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 = 总资本/风险资产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资产×风险权数)
其中,风险资产包括表内风险资产和表外风险资产 表内风险资产=表内资产额×风险权数 表外风险资产=表外资产额×信用换算系数×表内相对性质资产的风险权数 风险资产总额=表内风险资产+表外风险资产
《巴塞尔协议Ⅱ》
新资本协议将风险扩大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并提出“三个支柱” 要求资本监管更为准确的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最低资本规定:论述如何计算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总的最低资本要求
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保证银行有充足的资本应对业务中的所有风险,鼓励银行开发并使用更好的风险管理技术来监测和管理风险
市场纪律:对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补充
《巴塞尔协议Ⅲ》
是在新资本协议基础上提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这些方案的目标是提高银行业抗击冲击的能力,提高风险管理和治理能力,加强银行的透明度,内容涵盖扩大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增强监管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引入流动性监管标准、建立逆周期资本和准备金框架、重新确定最低监管资本要求等诸多方面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
强调高质量的资本构成
调整不合理的风险权重
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
《巴塞尔协议III》首次提出降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对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有所提高,引入了资本留存缓冲资本,提升银行吸收经济衰退时期损失的能力,建立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的反周期超额资本区间,对大型银行提出附加资本要求,降低“大而不能倒”带来的道德风险。
建立资本缓冲
最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
增加了杠杆率作为清偿力的辅助监管指标
加强流动性管理
降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引入了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产比率
过渡时期安排
2013年达到的最低资本要求
普通股和一级资本过渡期要求
扣减项比例过渡期安排
资本留存超额资本过渡期安排
资本中需要取消的项目过渡期安排
监督检测期安排
对流动性指标LCR和NSFR的时间安排
《巴塞尔协议Ⅲ》的不确定性
巴塞尔协议Ⅲ》不同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后者是市场推动的产物,银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这样一个机制来进行风险管理、促进稳健经营;而前者是金融危机催生的产物,是在政治、经济等诸多压力下出台的,文件的陆续发布只有一两年的时间
可继续完善之处
一是涉及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划分以及分别计算资本要求的方法是否仍然合理,交易活动如何定义,交易账户的监管资本要求如何计量等 二是资产证券化监管资本是否仍与外部评级挂钩 三是如何界定系统重要银行,如何通过合理的自救及危机处置安排约束这些银行的道德风险 四是或有资本工具(contingent capital)等资本结构安排 五是大额风险暴露的监管安排 此外,巴塞尔委员会设置的过渡期也引发了广泛争议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精神
从微观谨慎和宏观谨慎两方面增强银行消化损失的能力,确保长、短期流动性,提高银行业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使银行更好地抵挡经济和金融压力,对全球长期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起到支持作用。 (1)微观审慎:增强资本质量、提高最低资本要求、引入非风险杠杆率和提出最低流动性标准。 (2)宏观审慎:资本留存缓释、逆周期缓释
商业银行资本筹集管理
影响商业银行资本需要量的因素(过高,财务杠杆比率下降,筹集资金成本增加,影响利润;过低,增加借入款和存款等其他资金的来源需求,降低银行边际收益)
银行自身经营状况
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资产质量越差,负债中活期存款占比越大,所需资本量越多。
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长率。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商业银行的信誉
外部因素
宏观经济状况
有关的法律规定与监管机构的要求
市场竞争地位
商业银行的筹资渠道
从筹集资金的范围来讲:分为内部筹资与外部筹资 从筹集资金的机制来讲: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从筹集到的资金的属性来讲:分为股权性筹资,债务性筹资和混合性筹资
股权性筹资
留存利润、发行股票、外来资本投入
债务性筹资
发行资本债券筹资 、发行资本票据、长期借款 、融资租赁
混合性融资
优先股、可转换债券 、认股权证
商业银行资本筹集方式的选择
银行在抉择何种方式筹资时主要必须兼顾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满足监管要求; 二是符合股东利益。 避开监管要求,从银行股东利益出发,资本的筹集应考虑以下因素: 1.所有权控制 2.红利政策 3.交易成本 4.市场状况 5.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