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7章 认知学习理论之“信息加工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7章 认知学习理论之“信息加工理论”的思维导图,信息加工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这是一篇关于6章 学龄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思维导图,包含学龄儿童的生理发展、 学龄儿童的认知发展、学龄儿童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
这是一篇关于7章 组织中的沟通的思维导图,沟通的目的是让对方理解或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沟通的质量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这是一篇关于6章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的思维导图, 从根本上分析,人际关系的状况与发展、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7章 认知学习理论之“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系统模型概览
认知信息加工观
1)人类学习者被认为是一个信息处理器,以与计算机极为类似的方式运作。
2)当学习发生时,信息由环境中输入,而后进行加工并储存在记忆中,最后以某种习得的性能的形式输出。
与行为主义的异同
相同:寻求解释环境如何修正人类的行为
不同:在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一一学习者的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的阶段
学习期间的信息流
信息加工:不是以单向的、线性方式发生,是由信息本身(数据驱动,自下而上的加工)和个体原有的知识(概念驱动,自上而下的加工)共同决定。 两种加工形式起主导作用的程度:取决于学习任务本身的性质以及学习者回想起的原有知识的数量。
模型
早期的信息加工系统模型
Mayer的SOI模型
一个新近的信息加工系统模型
感觉记忆
注意和自动化
选择性注意(影响因素)
1) 任务和信息对个体的意义
2) 竞争性任务或信息源
3) 任务的复杂性或难度
4) 年龄、多动症、智力和学习缺陷
自动化
希夫林和施内德:区分自动和受控的加工
格拉伯和寒缪尔斯:提出一种解释阅读中的自动加工理论
核心观点:读者对单词的编码应达到自动化,才能将注意集中于理解文字的意义
模式识别与知觉
模板匹配模型
原型模型
特征分析模型
工作记忆
区别
短时记忆 (STM) : 储存
记忆任务:莫 飞 吉 红 陡 喇
工作记忆 (WM) : 储存 & 加工
记忆任务:莫 2+1= 中 3+2= 飞......
米勒:神奇的数字7±2(容量) [ 保持时间15-30秒 ]
(一) 复述
(二)编码
①分类组织
②记忆术和中介作用
③意象 (表象)
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负荷
内在
外在
关联
塔尔文
情节记忆:具体事件
语义记忆:储存在记忆中的所有的一般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独立于他们被习得的方式而被回忆出来
长时记忆
(一) 信息的表征和储存
1. 层次网络模型
核心观点:记忆中存在节点,节点与概念即事物和属性相对应。
优点:表征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缺点:概念的典型性问题
2. 特征比较模型
核心观点:记忆中概念是用一定定义性特征储存的,与其他概念的联系是通过比较重叠的特征实现的
区别:定义性特征 特点性特征
优点:解释了困扰网络模型的典型性效应
缺点:不够经济,对特征是如何组织起来的缺乏解释
3. 并行分布的联结主义模型 (PDP)
4. 加工水平模型
5. 双重编码模型
佩维奥:记忆双重编码理论
(二) 习得信息的提取
回忆
自由回忆
有线索回忆
再认
是否再认
强迫选择再认
(三) 遗忘
编码失败
提取失败
干扰
大脑的生理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