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 金融体系与结构
这是一篇关于第九章 金融体系与结构的思维导图,金融体系是国民经济体系内围绕资金融通、由相关要素有机构成的子系统。
编辑于2024-01-08 10:46:31第九章 金融体系与结构
金融体系是国民经济体系内围绕资金融通、由相关要素有机构成的子系统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传统货币银行衰落
主要原因 1.保险公司业务增加 2.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业务增加 3.基金从无到有,日益发达 4.金融公司涉及货币市场业务,与大银行的竞争
传统银行衰落的表现
金融脱媒
又称“金融非中介化”,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方,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
金融脱媒的表现 从居民户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从以银行储蓄为主转为以证券资产为主; 从企业角度来看,金融脱媒表现为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因为活跃的资本市场将大大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从银行角度来看,首先,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银行公司客户群体的质量趋于下降。其次,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迅速崛起,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最后,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分流了银行的业务和客户。
储蓄搬家
居民将储蓄存款从银行取出,转而投向相对收益较高的房产、股票等资产类产品的自发性行为
原因: 通胀预期、降息、机会成本等
储蓄搬家搬到了哪里? 1.公募规模新高,货币市场基金突飞猛进 2.保险稳步扩张,养老需求主导 3.银行理财崛起 4.入股市 5.入房市
银行等金融中介仍将存在及其理由
20世纪80年代以前: 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 20世纪后半叶开始: 1.提供了一种风险分散和风险管理机制 2.节约交易成本,克服信息不对称 3.提供结算和清算服务 4.提供信息咨询,降低了参与成本 金融中介通过提供信息、代理投资、创造收益较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多样化服务证明存在的价值
存款货币银行 的角色定位 金融超市,提供多样化业务 金融服务的“孵化器”(银行提供非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而当这一金融服务实现标准化后,则走向金融市场)
互联网金融
关于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形式
(一)众筹平台 (二)P2P网贷 (三)互联网支付 (四)网络银行 (五)互联网金融的其他形式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一)成本较低 (二)效率较高 (三)服务面广 (四)风险较大 (五)管理较难
金融体系的演进趋势: 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
中介和市场相互渗透
银行在资本市场中扩充经营范围
混业金融背景下产生的全能银行
银行的证券化 例如:不良债权证券化
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扩张 优:促进信贷向特定部门扩张, 提供了一系列管理信贷、 流动性和期限风险的工具 劣:给金融部门带来了众多风险
影子银行
含义: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产品
核心: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仅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
在中国,影子银行包括两块: 1.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 2.以民间高利贷、典当行、地下钱庄等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总体呈现出机构众多、规模较小、杠杆化水平较低但发展较快的特征
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向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扩张
再释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传统区分:按资金从融资人转移到筹资人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一个金融中介机构为界限。 现代区分:融资过程中是否改变了金融工具为衡量标准 直接融资主要指资本市场 间接融资包括银行和基金。
把金融中介作为总体进行研究
考察银行和市场的关系,实际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机构和市场的关系 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
金融中介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金融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具体表现为: 都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服务 都是信息的生产者 都本着统一的保险原则
金融体系与结构
金融体系的概念: 金融体系是国民经济体系内围绕资金融通、由相关要素有机构成的子系统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金融体系展开的基础和平台
有些分析中并未将其作为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而是将其视为金融体系的前提
货币是计量单位,是支付手段,没有货币就没有金融体系
2.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金融机构
职能:组织社会资金的运动、建立或疏通资金融通的渠道
金融机构按功能分为四大类: 融资类、投资类、保障类、信息咨询类
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涉外金融机构(外资、侨资、合资)
3.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等
金融市场:资金融通的市场,经济生活中与商品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并列的一种市场
根据金融市场上交易工具的期限分为: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关系
1.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是融资运作的两大领域,是构成金融体系实体的两个相互补充又此消彼长的部分
2.当个人、企业等主体进行投融资活动时,往往要么通过金融机构要么通过金融市场 与间接融资相联系的是金融中介、与直接融资相联系的是金融市场
一种极其常见的说法:金融体系是由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构成的
4.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
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通常是依一定格式做成、用于证明或创设金融交易各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凭证。 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特征: 偿还期、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
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不可分割 没有脱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也没有不存在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在“金融体系是由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构成的”这种说法中,不言而喻,包含有金融工具
5.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
国家的管制框架是金融体系密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家对金融运行的政府监管与法律规范,是由金融的特殊性决定的——既危险又重要
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格局
市场主导型(美国、英国) 资本市场发达、金融市场占主导
银行主导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例:德日法等)
中国 静态观察:银行占优势,接近日本 动态观察:发展迅速,向美国模型发展
金融体系格局的产生和发展
不同金融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资本市场将更加强劲,银行不断衰落
论证 银行融资与资本市场融资此消彼长的趋势 资本市场近二十年来在所有国家迅速发展
反证 时至今日,一些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银行体系的国家,取得了不俗的表现,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传统银行虽然衰落,但仍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