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编辑于2024-01-25 12:33:0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过程
①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②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表现
农业机械现代化
条件: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各国特点: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影响
①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杂交育种技术进步
概况
美国: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墨西哥: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小麦亩产量大幅提高
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国: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影响
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2.畜牧业现代化
①生产机械化和自动控制: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②生产规模大型化
3.渔业现代化
①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②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
古代社会: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后来这项技术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
①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
②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由百吨发展到千吨、万吨。
③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
④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食物储存技术的发展
①在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②冷冻食品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③冷冻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际组织关注的重点。
1.粮食安全
原因
①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②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③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措施
①世界: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②中国: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2.食品安全
原因
①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措施
①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②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拓展1: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①耕地总量的减少是对粮食安全的较大威胁。
②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受多种因素制约,耕地质量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受到复种指数、化肥使用量、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
③粮食的需求量取决于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费量,而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费量都是逐渐增加的。
拓展2: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成功经验
①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争取粮食总量稳定增长。
②改革农村生产关系,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扩大粮食的市场调节范围,合理调整粮食价格,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③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加农业投入,保护生态环境。
④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拓展3: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1.人口因素
①粮食需求的膨胀。
②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
③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
④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
2.气候生态: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严重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3.偶然性因素
①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
②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③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
4.金融因素
①农业补贴。发达国家每年为本国农民提供的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直接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②贸易限制。为了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个别国家的政府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
③生物加工。为了减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不少国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的道路。
④海外屯田。出于规避高额进口成本和粮食出口限制所导致的市场担忧,部分国家近年来大举在海外购买耕地种粮。
拓展4:美、法、日农业经营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①以市场化为原则。
②发展农机经营模式要以农户为主体。
③农机经营模式要依托自身的条件。
④农机经营模式需要完善的保障体系来支撑发展。
拓展5: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①面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设,能促进生产发展,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及生活面貌都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活力。
②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农业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建设能全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
③有利于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循环上升发展,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