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83集
张居正主导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成就了晚明最为繁荣昌盛的十年,被史家成为耀 眼的暮光,无论是改革前的残酷斗争,还是改革中的力挽狂澜,改革后的不测命运,张居正本人都与改革的成败紧紧勾连,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耀眼的改革符号,吸引着世人不断解读。
编辑于2024-02-01 15:40:51这一年,宋朝和西夏的战争爆发了。西夏人口才两三百万,而大宋有接近一亿人口,双方实力这么悬殊,西夏却经常打得大宋损兵折将,还和大宋战略相持将近100年。是因为西夏的军事技术牛,还是因为大宋的战略战术差?
欧阳修落榜,只因押错韵,押韵比文采更重要吗?古人写诗作赋需要押韵,宋朝花了五年时间,官方主持编订了一部叫《集韵》的书,用来参考。按理说,只要会说话,就应该知道每个字怎么念,什么字押这个韵。怎么还需要专门编一部书供人查阅呢?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的第三方,李元昊本可以左右逢缘,他一旦称帝,就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大辽。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称帝?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一年,宋朝和西夏的战争爆发了。西夏人口才两三百万,而大宋有接近一亿人口,双方实力这么悬殊,西夏却经常打得大宋损兵折将,还和大宋战略相持将近100年。是因为西夏的军事技术牛,还是因为大宋的战略战术差?
欧阳修落榜,只因押错韵,押韵比文采更重要吗?古人写诗作赋需要押韵,宋朝花了五年时间,官方主持编订了一部叫《集韵》的书,用来参考。按理说,只要会说话,就应该知道每个字怎么念,什么字押这个韵。怎么还需要专门编一部书供人查阅呢?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的第三方,李元昊本可以左右逢缘,他一旦称帝,就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大辽。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称帝?
万历新政
重重压力
言官余懋学反对考成法,认为考成法对国家而言,不能培养元气,小皇帝将余懋学革职为民
继续改革,按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原则,以霹雳手段裁汰冗官
保守势力看来张居正滥用权力,离经叛道
御史傅应祯上疏,把张居正与宋代改革家王安石相连起来,万历皇帝将其充军
辽东巡按御史刘台,是张居正的门生,写了 5000 字的奏疏,猛烈抨击考成法
张居正心头沉重,伤心地提出辞职申请
皇帝将刘台被关进监狱,削籍为民
夺情
1577 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礼制,张居正应该回家乡为父亲服丧三年
皇帝下诏,命令张居正继续担任官职,处理政务,而不用回家守制,这种做法被称为夺情
违背了正统的伦理道德,引起了许多官员的弹劾,要求张居正离京
得与失
面对巨大的压力,张居正用严酷的手段回击,没想到引来更强烈的舆论攻击
最终成功的留在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但人们对张居正品行的评价却因为夺情一事而大打折扣
开源节流
国库长期入不敷出,提出“不加赋而上用足”的方针,开源和节流双管齐下
他裁剪冗官冗费,抑制国家财政及宫廷财政支出,加强对边镇钱粮的管理工作,以减轻军费支出对财政的影响
要求地方官员清理历年拖欠的逮赋,以求开源
清丈田粮
明代的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两种,官田属公田,国家所有,民田属私田,业户所有
一方面国匮民穷,另一方面却是豪强兼并土地,贪吏盘剥农民.兼并土地后,特权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王朝的财政收入
1578年,首先在福建进行清丈田粮的试点工作
1580年,福建清丈结束,取得很好的成效,决定将清丈之法推行到全国
全国田亩面积比清丈前多出了 180 多万顷
一条鞭法
实施前
赋役的征收是分开的,赋以田亩为征收对象,收夏税和秋粮,役以户、丁为征收对象,分为里甲、均瑶、杂泛三种
实施后
化繁为简,赋役合二为一,一律折算成白银征收。
徭役从主要由人丁负担,改为按田亩、户丁两项分摊,政府所需要的役由政府从稅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代役
成果
一条鞭法最终在全国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京师储粮达700万石,是隆庆年间的3倍,足足可以供京营官军消费六年之久
功成身退
提出退休
1580年,突然间正式提出退休的请求
改革成功后,张居正希望自己和家人有个好结果
皇帝已经成人,张居正觉得自己该离开了,避免与皇帝产生矛盾
在皇太后的反对下,张居正未能如愿
去世
1582年,58 岁的张居正病逝
皇帝为之辍朝数日,给予张居正崇高的待遇
1584年,万历皇帝派人前往荆州查抄张府,张居正长子张敬修抵刑不过,最终以自杀抗议
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是亲政的基础,在政治上打倒张居正,也就是树立了皇帝自己的权威
接任的大学士们都以张居正为戒,一味软熟,明神宗在短暂的勤政后,20年不上朝,于是纲纪废弛、百弊丛生
平反
张居正死后,邹元标两次担任要职,然而,当他看到吏治败坏,国势衰微时,不由得回想起张居正改革时的生机勃勃,提议为张居正平反
著名的清官海瑞则给了张居正八个字的评语:工于谋国,挫于谋身
明熹宗、明思宗想起了昔日的功臣张居正,给张居正和他的家人平反,以勉励臣民,力挽狂澜,可惜已为时过晚
张
居
正
改
革
辞官回乡
张居正
1525 年,张居正出生于湖北荆州,幼年时就有神童之誉,16岁中了举人,23 岁时被选为进士,此后通过考选进入翰林院
1554 年,30 岁的翰林院编修张居正,对朝政不满、失望和无奈,辞职返回南方的老家江陵
历史背景
嘉靖皇帝痴迷修道,朝政事务委托给了严嵩
严嵩媚上欺下、贪赃枉法,政治风气日益败坏,弊政百出,内忧外患日甚一日
专权长达20年
1553 年,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向皇帝提议交奏疏,弹劾严嵩十大罪状
弹劾严嵩的官员不是被充军,就是被借故处死
怀才不遇
离京前,张居正指出徐阶在国家危难之际,有太多的顾忌,不敢向皇帝直言,也不敢与权臣斗争,秉持公道
嘉靖年间仅有的一道奏疏《论时政疏》,已洞察到当时的政治的贞洁,敏锐地指出朝政弊病,希望引起皇帝的主意
犹如石沉大海,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进入内阁
事业转折
在家乡居住几年后,回到京城,耐心等待时机
1561 年,一把大火将皇帝的西苑永寿宫烧毁
严嵩建议皇帝暂居南院重华宫,触犯了嘉靖的禁忌,南苑重华宫曾是景泰帝幽禁明英宗的地方
张居正的恩师徐阶乘机以最快的速度修好永寿宫,让嘉靖搬回自己喜欢的地方,改名万寿宫
嘉靖将大权转移给徐阶,严嵩的种种罪行迅速浮出水面,很快被格为平民,悲惨的死去
1564 年,张居正 40 岁担任裕王朱载后的讲官
起草遗诏
1566年,嘉靖皇帝死去,内阁首辅徐阶和张居正一起起草了遗诏
强调了已故皇帝对痴迷道教的反省,为以前因反对玄修而受罚的官员恢复官职和名誉,朝中气象为之一新
裕王朱载垕顺利继位,改年号为隆庆
入职内阁
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职内阁,不久晋升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1568 年,44 岁的张居正向皇帝上了一道《陈六事疏》,从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纲本、饰武备六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改革主张
徐阶被迫隐退之后,张居正也逐渐被推到前台
成为首辅
1572年,隆庆皇帝病逝,遗命高拱、张居正、高益共同辅助太子朱翊钧
深得太后和小皇帝信任的司礼监太监冯保也同样手握重权
1572 年,高拱被贬为庶民
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与冯保结成牢固的权力联盟,得到了皇太后、皇帝的大力支持,牢固控制政权十年之久,大刀阔斧地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万历新政
考成法
内容
要求各衙门逐日将奏章登记,将内容和处理期限分别登记在三份文簿上
一份为衙门的底册外,另外一份送到六科,一份送到内阁,实行一件注销一件
每年每月按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
措施
采取由上而下、环环紧扣的措施,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及六部稽查各省的巡抚和巡按,各省巡抚巡按考察地方官员
还规定六科隐蔽则阁臣纠之,以内阁控制六科
效果
大权集中到了内阁,而内阁的权利又集中于首辅张居正
各级官吏不再敷衍,吏治得到很大改观
出现明朝的中兴,1572 年到 1582年,明朝官僚政治的效率达到了它的顶点
张居正执政的核心理念尊主权、苛吏治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83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