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文历史
这是一篇关于人文历史的思维导图,详细的归纳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内容,赶快学习起来吧!
编辑于2021-07-28 17:20:11一建管理的思维导图,汇总了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党史1的思维导图,介绍了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中共四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五大、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共六大、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延安整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非常的细致全面,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党史的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人文历史的思维导图,详细的归纳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内容,赶快学习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建管理的思维导图,汇总了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党史1的思维导图,介绍了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中共四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五大、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共六大、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延安整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非常的细致全面,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党史的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人文历史的思维导图,详细的归纳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内容,赶快学习起来吧!
人文历史
原始社会
境内远古居民
原始人群
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境内目前最早的人类)
80万年前陕西蓝田人(最早直立行走)
中国四大明玉产地
新疆和田玉
南阳独山玉
陕西蓝田玉
辽宁岫岩玉
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人(使用天然火种,并保存火种)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1.8万年前北京山顶洞人
原始的农耕生活
母系氏族
南方:河姆渡遗址
距今七千年、长江流域
生产状况:使用耒耜作为生产工具,种植水稻(最早)
生活状况:干栏式房屋、黑陶具
农业始祖:后稷
北方:半坡遗址
距今六千年、黄河流域
生产状况:磨制工具、粟
生活状况:半地穴式房屋、彩陶具
父系氏族
大汶口遗址
距今四五千年、黄河流域
生产状况:私有制
生活状况:多为地面建筑
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
典故:龙去鼎湖;黄帝炎帝的阪泉之战;人文始祖指南车、养蚕(嫘祖)、黄帝蚩尤逐鹿之战
补充
五谷:稻黍稷麦菽(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大豆)或麻黍稷麦菽
八卦: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天地风雷水火山泽)
六畜:马牛羊鸡狗猪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奴隶社会
夏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定都阳城
禹传启,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国最早宫殿建筑遗址(发现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被命名为中国龙
夏历(阴历、农历):按照月亮的运行制定
商
商汤在鸣条之战中打败夏桀,建立商,定都亳(今商丘)
中期,盘庚迁都到殷(河南安阳):商迁都五次,这是最后一次
青铜器:后母戊鼎(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甲骨文: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清,山东烟台人)
世界四大古字体:甲骨文、象形文、楔形文、玛雅文字
我国文字发展历史:甲骨文--金文(又称铭文)--大篆--小篆(秦)--隶书(古今汉字的分水岭、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草书--楷书(正书)--行书
西周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典故:临阵倒戈)击败商军、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在镐(西安)
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井田制:实质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大夫
爵位:公侯伯子男
五官制:司马(军事)、司空(水利、工程)、司徒(民政、户籍)司士(纠察百官)、司寇(刑狱)
国人暴动:周厉王时期
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厉王出逃,周公、召公”共和行政“
灭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东周
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分春秋战国
春秋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
春秋五霸
说法一:齐桓公(第一个五霸)、晋文公、楚庄王、秦穆王和宋襄王
说法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典故
齐桓公:管鲍之交、长勺之战(齐鲁、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尊王攘夷、老马识途、一箭之仇
晋文公:退避三舍(城濮之战)、秦晋之好、寒食节的由来(介子推)
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饮马黄河
勾践: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文种、范蠡)
封建社会
东周
战国
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国灭亡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主要战争
桂陵之战:齐魏(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变法
商鞅变法(秦)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实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编制户籍,连坐;推行郡县制
军事上:奖励军功
李悝变法(魏)
平籴法
《法经》第一部系统性地主阶级法典
战国四公子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
齐国孟尝君田文:鸡鸣狗盗
赵国平原君赵胜:利令智昏、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一言九鼎、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楚国春申君黄歇:移花接木
补充
水利:秦国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最早的指南工具)
战国时期甘德、石申测定恒星记录《甘石星经》(世界最早)
《黄帝内经》(我国最早的人体解剖知识、现存最早的医书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扁鹊)、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中医别称:岐黄、青囊、杏林、悬壶
秦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制度
政治
三公九卿
三公: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九卿:奉常(九卿之首,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延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名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地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经济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半两钱)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使用小篆。秦末出现隶书
焚书坑儒
军事
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驰道、长城(唐元清没有修长城)、灵渠,移民戍边、统一东南、岭南地区
灭亡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刘邦项羽
相关典故:破釜沉舟(项羽、巨鹿之战)、约法三章(刘邦、项羽)、垓下之战(刘项、霸王别姬)
民间四大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祝、白蛇传
西汉
刘邦称帝、定都长安
汉初三杰:张良(运筹帷幄、孺子可教)、萧何(萧规曹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胯下之辱、多多益善、国士无双)
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
推崇黄老之术(道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鼎盛时期
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
建立中朝制约外朝、设置刺史
推行推恩令(剥削诸侯权力)
经济
盐铁官营(桑弘羊提出)、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思想
设立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董仲舒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德国李希霍芬命名)
长安——大秦(地中海地区)
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胡豆、胡桃引入
输出丝织品和金属品、铸铁、凿井技术传入西域
佛教传入、造纸传出
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对新疆进行管辖
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大破匈奴
昭君出塞(青冢无情无识路、平沙无沙可招魂)
四大美女:西施(沉鱼)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
王莽改制
王莽推翻西汉
赤眉、绿林推翻王莽
托古改制
昆阳之战(刘秀王莽)
佛教盛行(白马寺“第一座官办寺庙)
东汉
刘秀,定都洛阳、光武中兴
班超经营西域,封定远侯
班彪(父)、班固(兄《汉书》、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昭(妹)
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黄巾起义
宗教名义的农民起义
瓦解了东汉王朝统治
三国
战役
官渡之战(曹操、袁绍、奠定北方统一基础)
赤壁之战(孙刘、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夷陵之战(吴、蜀、火烧联营)
两晋
西晋:司马炎定都洛阳
东晋:司马睿定都建康(南京)
淝水之战(少数民族进攻)
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
迁都洛阳
南朝:宋齐梁陈
隋
隋文帝杨坚,废黜北周帝,帝都长安,开创“开皇之治”
隋炀帝杨广,修隋朝大运河,设立科举制度
大运河:北京--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万里长城、坎儿井、隋朝大运河
补充:农业出现曲辕犁、茶叶出现(茶圣陆羽《茶经》(国际茶日5.21)
唐
李渊定都长安、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采取轻徭薄赋、厉行节约
凌烟阁(24开国功臣画像、阎立本画)
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贞观遗风
武则天
开元盛世
唐玄宗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快,提倡文教,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安史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
唐朝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
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黄巢喜欢写诗,喜欢写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相关制度
科举
隋炀帝正式形成,唐宋是科举的鼎盛时期,明清走向衰败
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始设进士制、考察对时事的看法)、武则天(殿试、武举)、宋代(糊名制)
三省六部制
三省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六部(尚书省分六部)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一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管理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
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隋朝正式成立,唐朝进一步完善,隋唐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宋
陈桥驿兵变、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汴京(开封)
杯酒释兵权
檀渊之盟
宋真宗时期
北宋与辽(契丹)
意义: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不再有大规模战争
靖康之耻
金国(女真族)徽钦二帝被虏
北宋灭亡
南宋,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杭州)
岳飞(莫须有)
绍兴议和(宋金形成南北对峙)
文天祥抗元(崖山海战)
其他
政权并列
辽(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都城上京,今内蒙古)
北宋(960年,赵匡胤,汉、汴京,今开封)
西夏(1038,元昊,党项族,都城兴庆,今宁夏)
金(1115年,完颜阿骨打,女真族,都城会宁,今黑龙江)
南宋(1127年,赵构,汉族,临安,今杭州)
古代城市别称
苏州(姑苏)、成都(蓉城、锦官城)、南京(金陵、建邺、建康、江陵、石头城)、北京(大都、燕京)、扬州(广陵)、开封(汴京、汴梁、东京)、杭州(临安)
宋代改革
庆历新政
范仲淹,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
王安石变法
背景: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现象
内容:颁布“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
变法失败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经济
北宋景德镇兴起,被称为瓷都
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经济中心由北转移到南方
海上专门机构: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港口:明州(宁波)、杭州、广州、泉州(最大的港口)
元
铁木真,成吉思汗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北京)
行省制度,开省级制度先河
元朝疆域历代最大
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马可波罗来华,黄道婆(布业始祖)改进棉纺织技术
农业发展突显(《农桑辑要》
明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政治
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内阁辅佐皇帝)
地方:三司分权
都指挥司(军事)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五军都督府(左右前后中,负责统兵),兵部(负责调兵)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东厂、西厂、锦衣卫)
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经济
张居正(一鞭法改革: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
郑和下西洋(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农作物:原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番茄、辣椒传入中国
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西方科技著作,徐光启《泰西水法》引入欧洲水利技术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清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女真族为满洲,改国号清
李自成攻破北京,结束明统治,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清军逐步统一全国,定都北京
康熙:平定三番(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灭台湾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两次击退雅克萨的俄军,签订《尼布楚条约》
雍正:实行密折制度,设立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云贵川),革除土司制度,经济上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乾隆: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统管新疆地区,设金瓶掣签制度管理西藏
明清时,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人活动,强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中国近代史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中国)
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导火索: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中英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割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赔款银元2100万
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关税,中国需与英国共同定制
救亡图存
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中国)
英法两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
《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籍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
内容:开天津为商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给英国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
1843年拜上帝教;1851年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立“天平天国”;1853年攻占南京,改“天京”并定都
衰: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纲领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共耕
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
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意义: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辽农民阶级废除土地所有制的愿望,但只是空想,无法实施
后期《资政新篇》
洪仁轩
内容: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意义: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未能真正推行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推行机构:总理衙门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指导思想:中为西用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
军事: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上海),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民用: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教育:同文馆建立,举办新式学校,派遣学生出国
失败
标志:甲午战争惨败
原因:未成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甲午战争中日
半殖民地大大提升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赔偿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派领事驻扎,日本轮船可以驶入
日本人得在通商城市从事各项工艺制作,机器得进口,产品免征杂税
日本占威海卫,允许日本投资设厂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英美日奥法德俄意
《辛丑条约》
赔款
划北京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列强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负责清政府与列强交涉
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1895康有为,公车上书
思想基础:《天演论》(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百日维新: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以后,变法失败
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1894年孙中山在旧金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同盟会
1905年,东京,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武昌起义
1911.10.10,武昌
成果:1912.1.1,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的共和政体),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资产阶级民主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成就:推翻辽封建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打击辽帝国主义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辽有力条件,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
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
后期: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五四运动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过程:第一阶段:北京,学生;第二阶段:上海,工人
意义: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标志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