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修行
清凉月实证体系,四禅八定是佛教中的术语,指的是佛教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的不同境界。如果你对佛教感兴趣,建议可以通过此脑图了解一些基础的佛教知识。
编辑于2024-02-04 16:03:24四禅八定
所有定的状态
思维都是很活跃的
思维是如来藏的
定的特征
置心一处
认为它念为假
不理他
以一念代万念
不同的观念形成不同层次的禅定
静
特征
位阶
欲界定
子主题
交界面声音很大
交界面声音很强大
色界定
特征
初禅
子主题
子主题
二禅
子主题
子主题
无色定
特征
三禅
子主题
子主题
四禅
子主题
子主题
灭尽定
如来藏
无法生气
无法谈恋爱
超越世俗的爱
丧失了交流的能力
想拥有体验的能力
原动力
如来藏为何会跑到其他状态
想去体验的心
其他状态特征
科学实证
东方传统文化
什么是文化
一切精神与物质的总和
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过程中,所形成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能力的表达
为什么文化很重要
精神和物质相辅相成,阴阳相济
支持的个人,民族,国家的发展
需要符合规律
东方传统文化
东方在侵略中强大
本身很优秀
过于注重物质的文化会物极必反,饱暖思淫欲
实际上我们学的一直以来大部分是西方文化,习惯用西方文化视角来看待世界
西方的定义
西方的视角
举例
大禹治水
愚翁移山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分类
最好的分类按照现象和本质的
结构性,横向切割
只有本质,内涵更好才是更好的文化
因为本质决定表象
本质,就是高频率,微观尺度,细节
西方
向外研究
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尤其是眼睛
默认为是电磁波为尺度
找了一个物质,光
找了一个特征,光的特征
默认前提有局限性
举例:罗马的毁灭
发现的问题
解决不了,用宗教来解释
西方
解决了
究竟彻底,所以东方没有宗教,没有宗教的生存空间
道家,佛教秉持的科学的精神
研究方法
实证
以做科学实验的方法去做
必须科学精神
严谨
客观
持之以恒
文化是人形成的
人
意识
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活动现象
和身体、宏观物质相应
比如打篮球
与物质的执着心相应
大悲心的特征没有相应,所以无法认识
选择性的思维高频活动状态
存在不确定性
为了消除不确定性,使用逻辑学
逻辑学
通过已知(知识)研究认识未知
不同的领域知识找规律
所需要知识的积累
能力的培养
线性思维的体现
当下的推测
西方
默认人类是完美的
人是高等动物
潜意识(无意识)
和微观物质相应
东方
需要无眼耳鼻舌身,排除表层的波动性
排除了六根之后
获得非线性思维能力
第六根特指意识,不包含潜意识
东方
向内研究
也有物质方面
通过物质功能方面
呼吸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道家:通过呼吸
气机
光
不自主
不稳定
转向为思维方向
思维方面
破坏的方法
破无可破,就是本质
本质是独条件的
自身作为条件
现象的世界是条件的
子主题
相对的方法
东方传统文化-两大基石
条件论
两个及两个条件生成的
现象
假
举例:
种子发芽生长
生病
子主题
含有真实的,即本质
独一个条件
本质
真
真假
真假的定义
广义,分层次,不同层次之间的
狭义,如来藏与其他
假
感觉到
真
发生作用
借假修真
通过现象可以去发现本质
如何判断
拥有过程(成住坏灭)
有时间
本质是没有时间的
如何判断正在向世界本质发展
过程中在减少条件
方法论
过程中的原则
方法
向上
相应法
1...确定目标
2...找到目标特征
3...唯一的安住
4...时间拉长
破坏的方法
不知道目标
如何破坏
金刚经
向下
子主题
找到低级特征
使用低级特征
低
拥有高级状态的所有特征
通过特征和功能,只不过不明显
如何表现高级特征
可以在特定状态中诱导出来
神悬系
每个人皆具有入定的要素
高
由下到上
减少条件
可以跳跃
条件逐级减少
一般采用破坏的方法
也就是回归
采用方法去诱导
由上到下
增加条件
无法跳跃
条件逐级叠加
一般采用一条一条增加的
加入条件会和其他条件也发生作用
低级状态中保留着高级条件
认识自我
普通人
错误的
1...身体自我观
局限
2...意识自我观
局限
不够准确的
精神自我观
局限
身弱之人的看到
实际是不同层次的生命或者说是物质
科学的自我观
思想是思想者的自我
当下心就是当下的你
思想是遍一切处的
子主题
你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你是集一切相的
所有思维的状态
完整的自我
找到最重要的思维状态
如来藏
真心
科学的使用所有思维状态
佛家如何引导的
惟我独尊
我即世界
如来藏
初地以下需要语言
初地以上都身教,报身像就是问题答案
我
一切法皆佛法
对于了悟之人
惟
唯一性
心物一体
侧重于心
尊
遵守,遵循
医学案例
针灸原理
专注
你放松
张三丰
凝神入气穴
潜意识专注
形成气机
帮你治疗你自己
潜意识按照暗示规律进行运作
科学实证打坐
第六课
心物一体
西方观念
先有什么后有什么
即谁是谁的前提
认为先有物,认为心是,是思维意识
东方的观念
一切物质都是有生命的
实证后知道
条件论
心的功夫同层次于物质层次特征
宗教能生存,即科学精神没有到达
一切都要实证
一切生命都有物质属性,一切物质都有生命属性
执着心大小与“身体”可以使用的大小反比
不存在客观的世界,都只有侧重性
心
执着心
特征
专注
有生灭
物质性
执着心与实际身体的大小成反比
大悲心
思维性
特征
不生不减
举例:最疼的时候会观一下就没了
调整用心
普遍性留意
物质具有思维属性,思维具有物质属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特征
1...只能与同层次的特征保持一体
当前状态
举例
菩萨--山河大地--人--寄生虫
2...无法使用所有思维状态
身体就是物质
是我常用的那个物质就是身体
修行
在思维内容上打转,就是外道
相续性思维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
如来藏
集一切相
可以凭空变东西
健康问题
证如高阶状态→从微观调整解决宏观问题
举例:学佛,本质是从思维方面解决了
举例:大部分人学佛是因为生活不好
生死问题
人的生成
高级状态来
上三道
低级状态来
下三道
生死=自由问题
身体的自由使用的问题
如何摆脱
如何使用别的
修行
放松
实际是去放弃使用身体
问题是
放松,对于大多数人在体验这种美好感
实际是体验相续性思维
放松的第一阶段
觉知紧张的位置
普通人--觉知到紧张
修行人--觉知到美好,觉知到喜欢
体验身的放松,不去体验他的感觉
放松的第二阶段
身体感觉不明显
觉知到这个美好或者不好的感觉
放松到第三阶段
断相续思维
身体觉受完全消失
头也没有吗?是的
呼吸感觉也没有吗?是的
禅定
觉知就是观心的过程
第二种方式
通过气机
通过光
切换身体
例子:铁拐李
举例:所有的附体
宏观身体用不了,你就可以去体验
主题
思维
特性
具有演变过程
各种状态并不是完全孤立
观察角度
西方文化
侧重于物质角度
有一个默认前提就是:物质性代表本质的
物质的形态代表世界本质的
东方传统文化
没有先验的默认前提
从思维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物质角度
以一切方式去
功能
如来藏
活泼的
下降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相应
突发性升起执着心力
执着心
心力
波动性
渐进
突然出现
周期性
时间拉长后,会突然产生念头
念头
凭空生成
客观
构成
思维内容
作用力
住于思维本体
如来藏出来,第一念头是我
第二个念头是它,抽象化
都是一对一对的念头
第一个念头一定是指向如来藏,第二个背向如来藏
每一对念头间隔越来越短
自生自灭
没有关联性
然后产生单个念头
和具体的人事物相结合
没有关联
密集性越来越强,是有主观性
自生自灭
跟着一个念头跑
也就是欲界
到达相续性思维
于主观关联
加入选择性思维
会自己运作念头
情绪化
有情众生
子主题
活动现象
有距离
禅定
没有距离
活动现象相续性思维
内容
念头内容的相续性思维
欲界
六道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实证方法
高到低
低到高:破坏
光
音
都有静的成分
在静的状态下用外因打破,进入如来藏
可以看出你执着心的程度,可以考试
如来藏
定中观无我
第一次去了以后很想回来
努力去保持的都是错误的
如来藏出来,第一念头是我
第二个念头是它,抽象化
都是一对一对的念头
定是由不同的念头产生的
有念头,魔,思维衍生状态
无念头,佛,思维本体状态
低层次
当前状态
高层次
认识物质
物质是多维度的
5根是一个层次物质
意是交界面
特性
西方传统文化
线性思维
思维衍生状态
通过已知推断未知
物质是我们认识到外界的存在的一般规律
东方传统文化
相以及相的相互作用
树的例子
相+和身体作用
必须跳出线性思维
实证可以跳出来
特征
作用
于第一义而不动
相
能善分别诸法相
物质生成的基础
心力(角度)
大悲心
执着心
所以不能用物质层次身体看世界
无眼耳鼻舌身
无色身香味触
要么用身体观
要么用当前思维状态去观
本身是衍生出来的
思维的功能角度
选择性思维
形成欲界的物质认识功能
频率
多样性(不确定性)
分频率的高低
内容
具体的事物(确定性)
可以分类
举例
佛家从贪嗔痴修行角度分类
医生从情绪角度分类
相续性思维方式
连续的,不间断的
举例:虫子咬,蚊虫叮咬
物质的生成过程
+执着心
来自如来藏
物质基础
色声香味触法
色
光
强度
形态
颜色
声
音
波动性
向上周期
向下周期
呼气
进入高级状态
强度特征
听很小的声音
普通人听的是赋予的含义
香
浓度问题
香味问题
味
呼吸
神:一种思维状态
高级思维状态
触
法
两界山
交界面
沙僧
流沙河
石头
猪八戒
土
水帘洞
交界面
铁板桥
铁:
石头:
丹
交界面
金箍棒
金:光
铁:气机
专注的静
散乱的静
静
意识的散乱
侧重于频率
解决置心一处
潜意识散乱
刚开始是散乱状态
大小周天
气机的基础
气珠
基础是饮食
气机走窜
侧重于内容
贪嗔痴
欲念
吃
散乱的状态
光的层次
形成选择性思维
光珠
凝聚态
慢慢扩大,形成弥散的光
强化到一定程度,
天仙
神悬细,道家:虚
如来藏
气机
进入气机的层次
高级的静成分
中脉
光的层次
地仙
神
延经络运行
乱运行
当前(散乱的人)思维的特性
心力基础
大悲心
源自如来藏
特征: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执着心
波动性
功能
选择性思维
思维本体向思维衍生状态发展时产生的
所以只选择性思维支配当前状态
是从念头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念头
念头的活动现象
自生自灭
源自思维本体
向如来藏发展的凉亭
内容
前后关联,有因果关系
内涵
相续性思维
源于选择性思维
就是“欲”
实际是执着心的波动性的现象
选择性思维的特性的一种倾向性
表现形式
主观体验方式方面来看
动
侧重于频率
执着心上升周期
静
侧重于内容
源于感觉,想体验美好
属于相续性思维
可以被打破
执着心下降周期
由思维的内容所决定形成
分类思维内容
侧重体验一种感觉
都是一种散乱
昏沉的静
侧重于逻辑性强,痛苦,不是非常美好
意识方面
会把散乱累积到潜意识中,形成疾病
以散乱为主导
举例:
瞌睡
睡眠
清明的静
侧重于逻辑性弱,平静,美好
潜意识状态
潜意识沉淀的少,带来一定的健康
长寿的群体
举例:书法,绘画
侧重于观察对象自身
专注的静
得到“定”的状态
对特定的观察对象的专注
相续性思维的最高层次
“专注”远远>“静”
构成要素
修行的方法和你的需求,素养,有很大的关系
有的是意识主导,有的是潜意识主导,专注,每个人都是修行人
思维本体+思维内容
修行注重思维本体
佛道:针对于如来藏
针对自己,向内找原因
修行注重思维内容
外道:针对思维内容
跟着内容跑
欲界
排斥一切内容
禅定
方法
空
无我
本质还是受念头影响
排斥,找外界原因
方法
修行路线
心
选择性思维
特性
由执着心生成
因为有欲
强化到一定程度生成
执着心具有波动性
念头互为条件
扎根于潜意识,受其支配
潜意识
特征:
自发、
自动运作
受暗示指导
是一种定境
所以可以专注
专注取决于观察对象
所以可以修行
侧重方向
注重频率
修法:降低频率
废用性退失
+长时间
举例:久坐生禅
注重内容
修法:跟着它走
修法:不跟着走
排斥:一念代外念
不理它:觉知到它
“觉知”源于如来藏
结论
最终消除选择性思维
回归如来藏
利用执着心的下降周期进行,实证
世间人都是修行人,都想回归
想找一个喜欢的东西,进入定境
有些人是意识主导的静
有些事用潜意识的静
我们来自光(音天)
每个人都想入静
都在自救
我们有向光性
不要责备自己,责备观察对象
相对观察对象
归根结底是找观察对象吸引力
相对吸引力
建立在比较
建立在频率
所以不持久
可直接破
绝对吸引力
任何事物都有
解决后就有定力了
找喜欢的事物
两种方式
置心一处
破选择性思维
书法,绘画可能是修行人的本人
吸引力+废用性退失
专注力
深刻性
稳定性
修行方向
和你的素养很大关系
也就是自己的实际需求
好的实证
降低实证难度
提升效率
举例:
道家暗室观光
深井观井口光
深悬细
各种高级状态(定)
潜意识专注
构成
专注
潜意识
特性
自发自动
按照暗示规律
举例:走路是潜意识
加入选择性思维
意识
主动
选择性思维的高级状态
选择性思维
普遍性留意
更多是非逻辑
作用于事物基础性特征
源于大悲心
来源于这个世界的本质
等持
普遍性容易被选择性干扰
因为有身体干扰
难以达到普遍性关注
无法深化
看山不是山
被动的跟着选择性跑
作用于面
禅宗:明心见性
选择性注意
更多是逻辑思维
作用于思维内容
扎根于执着心
具有波动性
可以进入更高级思维状态
看山是山
作用于点
举例
小沙弥看瓶子的考试
众生和观音菩萨看潮水
第一义,如来藏,停留在第一特征,执着心
得出修行方法
只设置2个对象
苹果
石头
逐渐靠近
用选择性注意方向修行
对象要有吸引力
要渐进性转化为潜意识自动专注
第一阶段:意识专注
第二阶段:潜意识专注
第三阶段
当前决定观察结果
当前状态的观察能力决定实证结果
普遍的观察能力
选择性观察能力
修行就是休息过程
练休息功夫
人间的人有利于成F
举例:一个正直身体打坐在妄想,一个打瞌睡在精进修行
运动速度的影响
运动速度高有利于选择性频率提高
相反降低选择性思维的降低
观匀速
体验感觉
入静
专注于慢动作本身
入定
观变速
观减速
入禅定
观动作断裂
都是靠用心去改变时间???
东方文化
靠降速改变时间
潜意识
1→0
运动和时间的关系
殊途同归
西方文化
靠加速改变时间
意识
1→∞
认知规律
作息状态的影响
不同的观察对象
不同状态的观察能力
小明课间实例
课间活动
身体--运动
意识--活跃
散乱
河水
潜意识散乱
沙子很快
沙子方向可以很集中??
教师听课
身体--静
意识--活跃
逻辑思维活动活跃
河水
潜意识散乱
子主题
犯困
身体--静
意识--静
潜意识--开始静
打瞌睡
身体--静
意识--静
潜意识--静
普遍性留意扩大
条件论
共性
来往
确定性
个性
使用
摆脱
离开
当前思维的思维状态(普通人)
诞生于相续性思维的最高状态
选择性思维在一定频率较高
特别高
意识主导
运动
宏观表现明显
打篮球
一般
潜意识
意识
初级静
思维运转,逻辑思维清晰活跃
高级静
微观呈现一定,比如走神,然后进入昏沉
河流水流流速减慢
潜意识
初级静
河流水流非常慢,可以看到沙子在流动
可以看到流沙河很多沙子(念头)在流动,
高级静
沙子减慢
定
相续性思维
潜意识专注
非逻辑性的
逻辑,意识
散乱
走神
有一定的吸引力
给头脑的感觉是昏沉
过程不知不觉
不使用身体
和专注差了一点点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专注,近似
意识为主导
逻辑性的
专注
特征
专注--天道
喜欢光明
人处于天道和鬼道之间
本质散乱
散乱是一种特殊状态的专注
散乱--鬼道
喜欢莹莹
频率变化
主动性
来自如来藏
无法消灭
举例:小朋友
结论
如何转化散乱到专注
核心是吸引力
不知不觉
本身就在向定中发展
吸引力必须满足要求
有足够的吸引力
相对吸引力
置心一处
绝对吸引力
观心 破
非逻辑
普通人为何有那么吸引力为何不能入定
心力
无穷大后转化就是一瞬间
和转化速度的成正比
分类
相对心力
绝对心力
诱导
观念决定结果
找到桥
找到过渡状态
找非逻辑物质特征
观呼吸
看洞光
走到桥边
置心一处
使用双方特征
上桥
需要时间拉长
久坐生禅
使用对岸唯一特征
粗呼吸
下桥
使用对岸唯一特征
胎吸
主题
主题
孙悟空
太白金星帮助
收心咒
看到念头
过渡状态
高阶状态
无呼吸
胎息
细住呼吸
桥
共同特征:呼吸
但是有所不同
低阶状态
粗住
子主题
不到对岸
走神
使用宏观物质
实证的方法
方法
缘苦而修
一方面去体验瞌睡
打瞌睡
睡眠
心
逻辑化思维
解决方法通过
物
身体健康
扎根于散乱
所以人会生病
走神
再怎么努力也抵挡不住打瞌睡
通过觉知,即平常心去观可打瞌睡
观腿疼
无我的观法
用对了,最疼的时候一下消失了
跟随高级状态的潜意识现象
对象
逻辑性对象
改造成非逻辑
通过次数
非逻辑性观察对象
观呼吸
观石头
念佛号
念咒语
潜意识现象
向身体觉受消失的发展
绝对都不能体验身体
跟
专注
平常心
拉长时间
缘乐而修
另一方面去观察思维运作
放置两个观察对象
容易展现出观察对象绝对吸引力
容易专注起来
观慢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学科总览
学科总览
共同点
宏观去认识
知识的问题
能力的问题
实证架构
实证流程
禅定
和禅定的差别
欲界定
欲界定天眼
侧重于整体,距离感,美好
禅定
禅定的天眼
侧重纹理,没有距离感
特征
深玄细
打瞌睡
思维的一种
分类
念头的活动
子主题
子主题
方法
1...观心+观念
观心是基础的基础
2...观对象微细的纹理
3...观慢动作
观察对象
很具有吸引力
激发自己的柔软心
时间
2小时27分--57分
观慢动作细节
中心主题
层次
散乱
子主题
静
子主题
气机
解决疾病问题
光
解决“生死问题”问题
会退失
如来藏
真正解决生死问题
修行方向及结果
观身体
观慢动作
观空
观无我
观念头
观心
观声音
实证流程
第一阶段
当前状态
特征
散乱
现象
思维活动频率极高
含有高层次状态的一切特征
宏观身体状态明显
举例:身体活动,逻辑思维
选择性思维频率高
第二阶段
目的:排除意识(宏观意识的干扰),进入潜意识主导
作用:排除散乱,降低执着心力
方式:置心一处,观-慢动作
结果:进入潜意识主导,喜欢,倾向慢动作,并且越来越慢(非控制速度)
特征:
选择性频率高
乌云多
走神走的远
现象:身空,像蝉壳一样有一层若有若无的身体觉受
第三阶段
目的:破除选择性思维
作用:进一步降低执着心力
潜意识:观察到所有观察对象
方式:觉知警觉心,观-心
具体方法
观心:观察念头的活动现象
调整执着心
外因:执着心力较大
一个较低,一个较高,丧失执着心力
结果:念头不断涌出,进而进入无念的状态
特征:
警觉心
寻找念头
这时候还在看慢动作吗?
现象:逐渐念头频率降低开始降低频率,发现警觉心突然蜂拥念头,
第四个阶段
特征:慢慢越来越弱,越来越闲,美好
现象:念头之间没有因果联系,自生自灭,忙于招架,
第五阶段
目的:回归如来藏
作用:打破执着心力,回归如来藏
方式:突然的外因,缘分
结果:回归思维本体
现象:
能关心这究竟解脱
流程
潜意识状态
看到越来越多的念头
意识向潜意识转化
时间拉长
选择性思维退失
潜意识能观察到一切
子主题
子主题